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藏到了“郑开禧”款识的一方端砚  黄蔼北

(2016-03-05 20:25:00)

            收藏到了“郑开禧”款识的一方端砚

                             

                                              黄蔼北

 

猴年开春,我公差到了广东高要县。公干之余,我在山区里从一位黄氏本家大叔家里收购过来一方“郑开禧”款识的端砚。

郑开禧,1787年(大清乾隆五十二年)出生于福建漳州龙海县,字迪卿,号云庵。郑开禧在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进士,被授内阁中书职务,转任文选司郎中、吏部员外郎。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此年为壬辰年)他以朝廷钦差的身份,分巡广东粮储道,恰好遇上南海、三水、清远三县洪水泛滥,堤岸崩溃,民居流离饥殍,请赈不及,为救数万灾民,郑开禧大胆地提出首先捐金设法收恤的方案,组织百姓抢修堤防,永御水患。这枚端砚的图案,表现的就是这件公务事的镌刻。不久升任山东都转专盐运使。1869年(清朝同治八年)病逝,享年八十三岁。郑开禧一辈子经历过乾隆、嘉庆、道光和同治四个皇帝,仕途较为平顺。著有《知守齐诗文集》。

下面介绍一下我的这枚端砚。

此砚整体造型古朴自然,清雅隽秀。该端砚长21厘米,宽13厘米,厚度为2厘米。重月约3公斤。选材于端溪麻子坑,砚色青紫略带蓝,砚质坚实细腻莹洁娇嫩,石上有名贵的石品花纹,鱼脑碎冻,错落分散与砚身之上,亦有朱砂钉。此砚材质优良,造型独特古朴自然,为上品藏砚。

这枚端石砚呈长方板状,雕琢着鲤鱼不断吸纳洪流情景。很显然,这种图案是表明郑开禧以顽强意志驱走洪水的、最终取得抗洪胜利决心的隐喻式图案。该砚台背面为敞池砚,砚堂居中平展开阔,其上首做罗汉肚,依势斜下深挖为落潮式墨池,其砚背平阔略作浅挖,内镌刻有行书砚铭题款即款识。题款为“壬辰仲秋,郑开禧”七个字,钤印两方“云”、“庵”。由此可知郑开禧别号“云庵”,寓含悠闲而不清静的意思。结合起当今国内外(中国和日本)史料来看,推断郑开禧的书法特点,整个砚台刻写了九个字,都是郑开禧亲笔镌刻的。

 

本品的最先拥有者郑开禧出生至今,将近230年了。这方端砚历经186年岁月沧桑却能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于人世间,实属不易。前两天,我收到的时候,端砚上面有很多墨汁或者其他的斑点,清洗了老半天,才逐渐恢复其基本的原貌。

见图

   

http://www.gucn.com/images/proimages/a1.gif 黄蔼北" TITLE="收藏到了“郑开禧”款识的一方端砚  黄蔼北" />
http://www.gucn.com/images/proimages/a2.gif 黄蔼北" TITLE="收藏到了“郑开禧”款识的一方端砚  黄蔼北" />

 

郑开禧,1787年(大清乾隆五十二年)出生于福建漳州龙海县,字迪卿,号云庵。郑开禧在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进士,被授内阁中书职务,转任文选司郎中、吏部员外郎。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此年为壬辰年)他以朝廷钦差的身份,分巡广东粮储道,恰好遇上南海、三水、清远三县洪水泛滥,堤岸崩溃,民居流离饥殍,请赈不及,为救数万灾民,郑开禧大胆地提出首先捐金设法收恤的方案,组织百姓抢修堤防,永御水患。这枚端砚的图案,表现的就是这件公务事的镌刻。不久升任山东都转专盐运使。1869年(清朝同治八年)病逝,享年八十三岁。郑开禧一辈子经历过乾隆、嘉庆、道光和同治四个皇帝,仕途较为平顺。著有《知守齐诗文集》。

本砚台是郑开禧在壬辰年间赈灾时,在广东清远一带度过中秋节后买来的。郑开禧的特点是每砚必铭,因此亲自在这方砚台上刻了字。

此砚整体造型古朴自然,清雅隽秀。选材于端溪麻子坑,砚色青紫略带蓝,砚质坚实细腻莹洁娇嫩,石上有名贵的石品花纹,鱼脑碎冻,错落分散与砚身之上,亦有朱砂钉。此砚材质优良,造型独特古朴自然,为上品藏砚。

这枚端石砚呈长方板状,雕琢着鲤鱼不断吸纳洪流情景。很显然,这种图案是表明郑开禧以顽强意志驱走洪水的、最终取得抗洪胜利决心的隐喻式图案。该砚台背面为敞池砚,砚堂居中平展开阔,其上首做罗汉肚,依势斜下深挖为落潮式墨池,其砚背平阔略作浅挖,内镌刻有行书砚铭题款即款识。题款为“壬辰仲秋,郑开禧”七个字,钤印两方“云”、“庵”。由此可知郑开禧别号“云庵”,寓含悠闲而不清静的意思。结合起国内外史料来看,推断郑开禧的书法特点,整个砚台刻写了九个字,肯定都是郑开禧亲笔镌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