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牡丹亭•闺塾》鉴赏   黄蔼北

(2009-12-15 15:55:00)
标签:

杂谈

特别提示:

     本博客的文章,凡署名者,均已于1994年至2009年之间以真实姓名发表。若引用,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以著作侵权论处!

有趣的情节,亮丽的形象

——《牡丹亭·闺塾》鉴赏

 

黄蔼北

 

 

 

 

《闺塾》 这一出戏,在《牡丹亭》全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通过丫头春香和小姐杜丽娘的闹学抗争,昭示了主人公青春的初步觉醒;因春香发现大花园,为后文柳梦梅与杜丽娘之间的凄美爱情埋下伏笔。可以说,如果没有青春的觉醒和大花园的发现,就不会有《牡丹亭》这部传奇和杜丽娘这个鲜活灵动、光彩照人、青春亮丽的形象。《闺塾》这出戏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对时间的精心安排、人物形象的着意刻划,以及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身份地位的生动语言。

一、有趣的情节

明代传奇大腕、“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为本出戏精心设计了“解读《关雎》风波”、“文房四宝风波”、“发现大花园风波”三件事。

1、插曲:奠定人物性格

在叙述这三件事之前,作者又有一个巧妙的序曲安排,从而渲染了主人公活动的环境。那就是,杜丽娘迟到引起私塾先生陈最良的极其不满,拿礼法说教“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来教训她,让人切实感受到杜丽娘所处的禁锢人性的封建礼教的严酷性和愚蠢性。而春香针锋相对的回敬,既表明了双方的尖锐矛盾冲突,也显示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嘲弄和泼辣性格,让人分明领略到了青春活力和青春亮丽。有了环境渲染,后文三个时间的依次叙述、矛盾的渐次展开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2、第一事件:解读《关雎》风波

在解读《关雎》时产生的风波里,陈最良照本宣科,拘泥陈说,毫无新意,不断受到春香插科打诨式的嘲弄,矛盾冲突带有闹剧性质。透过闹剧,我们可以看出反映的实质问题却是深刻的,即个性解放与封建礼教的尖锐冲突和根本决裂。矛盾冲突表面是在陈最良与春香身上展开,实际上是陈最良与杜丽娘的冲突,因为背后没有小姐杜丽娘的强有力支持,小丫头春香是断断不敢如此“放肆”,更何况杜丽娘最后还有看似平淡实则一针见血的话语。只要加以分析,还是可以看出杜丽娘始终站在矛盾冲突的第一线。

3、第二事件:文房四宝风波

这时候,主人公杜丽娘已经站到了冲突的第一线,与陈最良进行了一场没有冲突的冲突,亦即表面上未起冲突,暗地里却有着见多识广的风雅与孤陋寡闻的卑鄙的冲突。该冲突因春香的“使坏”而显得喙头十足、滑稽无比。

4、第三事件:发现大花园风波

如果说“解读《关雎》风波”、“文房四宝风波”这两件事反映的是青春觉醒与礼法束缚、少年的风雅与腐儒的卑鄙的侧面冲突的话,那么“发现大花园风波”则是少年的自由天性与腐儒所代表的禁锢妇女自由的封建礼教的短兵相接。

当春香告诉小姐发现了一个“好耍子”的大花园时,陈最良策认为她是逗引小姐学坏,便取荆条打春香,二人发生了直接冲突。而囿于礼节的小姐杜丽娘为丫头求情,表面上是在责骂春香,其实是话中有话,讽刺了毫无人性的封建礼法,可以说实际上是杜丽娘与陈最良发生了直接的矛盾冲突。这样一明一暗,类同弹簧,正反配合,相得益彰。这是作者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匠心所在,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玩味。

应该注意的是,双方矛盾的实质是人物与环境的冲突,是生命意识的萌动与封建礼教的禁锢的冲突,绝非三个人之间有何过节。这,正是汤显祖深邃思想的体现。

二、亮丽的形象

《闺塾》中刻画了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顽皮泼辣的丫环形象春香,含蓄内敛的小姐形象杜丽娘,迂腐鄙陋的先生形象陈最良。

前台主角春香

春香是《闺塾》里打头阵的形象,是与陈最良正面冲突最多、冲突最激烈的前台主角。她敢于抢白陈最良“须要早起”的训诫,敢于直接斥责“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敢于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类封建卫道士们眼中的神圣经典作出歪解,敢于拿螺子黛、画眉细笔来戏弄陈最良,更敢于夺下陈最良手中代表无上封建权威的打人荆条掷于地上。这一系列语言和行动,都使春香占尽风光,成为一个呼之欲出的台前人物。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认为她就是《闺塾》这出戏里的主角乃至全剧的重要人物,也不能如某些论者那样认定她“机智、勇敢,和杜丽娘相比更富有反抗性”。究其根源,她只是一个前台人物,她的坚强后盾是杜丽娘,甚至可以说,春香是杜丽娘的一个外化形象,而杜丽娘才是真正的主角。

真正主角杜丽娘

我们觉得,杜立娘才是《闺塾》乃至整部《牡丹亭》的真正主角。只是碍于封建礼教和对师长的尊重,加上杜丽娘长期养成的稳重性格,因而使得杜丽娘的性格侧重点内敛含蓄,矜持温和。但这丝毫不妨碍杜丽娘形象的光辉。因为在含蓄内敛的同时,她恰如其分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和性格。

当她进馆迟到遭到训斥后,立即小心翼翼地认错;即使是在春香的恶作剧使陈最良丢人现眼让人忍俊不禁时,她也只是笑着解释,并没有像春香那样肆无忌惮,更没有讽刺陈最良的孤陋寡闻,相反,还向师傅请教,想为师母做一双寿鞋;当春香因挨了陈最良的揍而背后打骂他时,她马上予以制止并教训春香,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杜丽娘作为一个大家闺秀的稳重与矜持。

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杜丽娘就是唯唯诺诺,没有思想。当陈最良照本宣科时,杜丽娘说:“依注解书,学生自会。”含蓄地批驳了先生的做法。当陈最良打春香,她求情后责备春香时,说道:“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明显地嘲讽了私塾的泯灭人性的作法。当师傅走后,她急忙问大花园在何处,可见她渴望自由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她内敛含蓄性格和敢于叛逆的写照。

反角形象陈最良

而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陈最良,其迂腐鄙陋的性格也给人以深刻印象。杜丽娘迟到了一会儿,他不问青红皂白,拿出礼法来说教,狠狠训斥人家一通;春香偶尔发现大花园并告诉杜丽娘,他认为是引逗小姐拿出荆条打春香,说明他活脱脱是一个封建卫道士;解说《关雎》时,他只知鹦鹉学舌、照本宣科,说明他是一个拘泥陈说、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腐儒;而文房四宝风波中,他被戏耍,则足见他的孤陋寡闻;当杜丽娘想要为师母作鞋时,他居然搬出了《孟子》,则其书呆子的酸气当是臭不可闻。

这个封建礼法规范下的迂腐鄙陋者,毫无个性可言,却一生贫困潦倒,说穿了,他就是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通读《闺塾》,有趣的情节和亮丽的形象,应当留在我们的阅读印象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