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梅县山水间

标签:
旅游 |
分类: 我行我摄 |
漫步粤东烟霞里;行走梅县山水间。我背行囊,孤身闯荡。
梅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与福建上杭、永定接壤,地处闽、粤、赣3省之要冲。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人,是广东著名华侨乡之一。梅县教育发达,足球运动普及,客家山歌流行,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山歌之乡”的美称。
天开雾散起烟霞
远山含翠近处花
梅江水流平缓慢
山歌之乡是客家
凌晨气温低,4点我在寒风中瑟缩着走出梅州顺风客运站,一大群搭客仔马上围了上来:“客官何去?”我一面假装打电话一面说“不用,朋友来车接我。”其实何来车接呢?只是为应付那烦扰。
坐在车站对面一家路边食档,吃碗肉粉补充身子暖气。此刻离天亮还有二个多小时,旅馆不想入住,因天亮就需转车到松口镇,网吧是一个最理想短暂休息的好地方,问档主近何有网吧?回若:“过对面前行就有。”“谢谢!”
谁料走错方向,原是要拐入旁路的,我却直走。当然寻不着呢。无法之中看到一家紧闭店门前有张旧沙发,我便象流浪汉似的(其实也是浪汉一名)缩坐在沙发上、塞上耳机、听着“蔡琴老歌”等天明。附近有几家早餐档已着手准备工作,只等天亮有客到。
天色渐亮,起行到车站,看看时间表上有7点50分到松口的班车,岂知7点45分了还不见车来,问之,方知贴在墙上那表格是流野、旧的,现时根本没有到松口的车了。
于是乎招辆出租车,花上16元到丙村车站才坐上到松口的班车。
车行于路,外面却突变浓雾遮日,视距只有百米。愁怕到达目的地雾还不散,那就白跑了。还好,终于:雾散日出心情靓,全镇唯我一游人。
下车后,问一店主:“这里离梅东桥有多远?店主见我是游客,眼珠一转,也不说多远:“我找摩托搭客的载你。”我一听便说:“不用”自行我路。其实前行约二、三百米便是梅东桥了。唉!现在真是:出门处处留心眼,否则上当就凄惨。
太阳暖暖,心情好好。站在梅东桥上看着眼前沐浴晨光下依梅江而建古民居,景色
。
昔日广东地区陆路不发达,水路发达,人们出入最常的是走水路,松口是梅县地区客家人出入必宿的“驿站”,地处闽赣粤交汇地,广东第二大内河港,其因对海外通邮、通商、通航不需经嘉应州府,所以有“松口不认州(嘉应州府,今梅州)”。松口也成为名噪一时、实至名归的“华侨之乡”。现随陆路交通迅猛发展,走陆路比水路节省时间,所以松口由“门庭若市”变为“门可罗雀”。
隐见归客此聚首
自古松口不认州
时世皆随岁月改
往日繁荣今清幽


一九一八年五月廿六日,孙中山先生曾由广州到汕头转三河坝,立即前往松口。主要是来看看住在松口的朋友同志谢逸桥、通良牧和他们的故居。
谢逸桥是一个老兴中会会员、同盟会会员,早在南洋与孙中山认识。他是一个华侨富家子弟,对孙中山先生革命,十分敬佩,曾以巨款资助孙中山先生。谢良牧是逸桥之弟,也是敬慕孙先生,参加革命。后来孙叫谢逸桥返潮梅发展同盟会,吸收盟员,组织机构。他回到梅县松口家乡以后,积极发展同盟会组织,和清翰林松口人温仲和(潮州韩山书院山长)的儿子温靖侯(同盟会会员)等主持梅县初级师范,发展同盟会,联系、领导革命党人,组织黄花岗起义及创办松口体育会,松口体育会设在温靖侯的书斋里,集中潮梅同盟会会员,在该会进行秘密军事训练。又派人参加河口之役、广州新军起义之役,以后派遣体育会中的同盟会骨干参加黄花岗之役等,为革命做了不少工作。故此孙中山先生到三河坝时趁这机会到松口访问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