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花街

(2010-01-25 00:54:51)
标签:

旅游

分类: 我行我摄

我在金花街那古老巷中踯躅。

金花街现时泛指的是金花街社区。昔日此地大大小小的寺庙之多,诸神比邻而居,佛教的西禅寺与道教的斗姥宫钟鼓相闻,基督教与佛、道教共谋善举,甚至像四庙这样本土庙宇的大门,竟也可以建得如此欧化洋气。金花街,曾是广州西郊的城乡结合部,也是风景游玩处,庙刹众多,城内的人们,都爱到这里畅游一番。

金花街位于荔湾区,金花街的得名由来,出自民间传说:明朝洪武年间,广州一位巡按因夫人临盆难产而手足无措,梦见一老翁说:“请得金花姑娘来,可保母子平安”。巡按立即派人四出查寻,寻得一位名字叫“金花”的民间少女,立即接到家中。民女刚入后堂,即闻报夫人已平安产下婴儿。巡按大喜,认为真是仙女下凡,口呼金花娘娘救其夫人于危难,对金花叩谢。这事很快传遍广州城,许多妇女临产都来找金花祈求庇佑,保生贵子。

但大家把金花当成“活菩萨”后,竟无人敢与她成亲。随着年岁渐长,姑娘变得终日郁郁不乐,最后竟投湖自尽。几天之后,湖中浮出一个沉香小像,相貌酷似金花,居民将其迎接,建祠祀奉,尊之为“金花保子惠福夫人”,该湖称为仙湖,其庙为金花庙,并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七日定为金花诞。

明代诗人张谢曾有诗咏吟:

玉颜当日睹金花,

化作仙湖水面霞。

霞本无心还片片,

晚风吹落万人家。

今天的金花庙,仙湖已不见陈迹了。

金花街

 

金花街


蟠虬南是一条弯曲的百年老街巷,现仍基本保持当年的风貌,石板路面经多年踩踏已变得光亮,街边是一排约4、5米高的平房,许多房子仍保留着旧式趟栊门。

 

蟠虬南保留旧样
金花街

笑问生意今何样

金花街

 

买回满屋喜洋洋
金花街

 

忽闻地瓜阵阵香

金花街

在斗姥前,废弃蟠虬南小学的高达5、6米的旧校门,它显然是一个西式的建筑,高大的拱门下套一个方门,而在门顶上还有一个装饰层,圆洞、弧洞、圆球、方柱、欧式雕花等,十分欧化,这就是以前四庙善堂的门口,所谓“四庙”,即原来在这附近的医灵庙、财神庙、西山庙和司马庙四家供奉本土神灵的庙宇,当年在金花街一带庙宇极多,而这四家庙宇联合起来,清末时候成立了一个慈善机构即为四庙善堂,主要做为穷人免费医病、施舍汤粥等,里面也有香火堂,附近的一居民便把祖先灵位放这里,以便拜祭。解放后,蟠虬南小学利用这里作为校舍,但门口却保存良好。

 

废弃蟠虬南小学的旧校门,前四庙善堂的门口。
金花街


芦荻西有一座斗姥宫。现在暂作街道保安的宿舍,这斗姥宫始建于明代,供奉的是民间的“斗姥”神,清代重修。

 

斗姥宫今住保安
金花街

 

在斗姥宫西边一窄巷相隔的还有座旧教堂,门额上的字也已被凿去,不过仍依稀可辨是“万善堂”,外表已相当破败,面街处墙体有两个锈迹斑斑的卷闸门,显然是后来加上去的,这里解放前也是施舍穷人的慈善机构,后曾被搭建过,做过士多店,这万善堂的拱门,圆窗,墙上残存欧式花纹仍可辨,有趣的是,万善堂的倒“V”形顶上是琉璃瓦,这又是糅合中西式一个例证。

 

基督教会“万善堂”
金花街

“万善堂”后背样
金花街


现时广州四中是西禅寺故地。西禅寺又名西禅龟峰寺或灵峰寺,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明代被毁,清初重建,清末流行的通俗小说《乾隆下江南》里,曾描写西禅寺的至善法师及门徒方世玉、洪熙官等人行侠仗义的故事,塑造了少年英雄方世玉的侠义形象,在岭南脍炙人口,故西禅寺之名也由此得到远扬。西禅寺到清末已大部分被毁。

 

从此块民国旧门牌可隐约可看到“西禅寺”旧闻
金花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無言感激
后一篇:趟拢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