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2010-07-18 18:14:40)
标签:

教育

 

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初探

洪洞县大槐树镇西街小学   刘海红

【内容提要】: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则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要求。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善于提问、积极思考发言等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   习惯培养   自主学习习惯   策略 方法                

理念   课标   课程改革   技能  技巧   有效课堂   小学生

【正  文】

健全人格的发展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培养。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侯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我国古代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说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则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基本要求。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课改目标和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各项目标的实施和落实。可是,当我们关注目前的课堂教学的现状时,却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积极主动思考和发言,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因此,我们在关注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应沉下心来,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善于提问、积极思考发言等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课堂自主学习习惯现状调查

 

1、            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小学生大脑的兴奋功能逐渐减少而抑制功能逐渐增强,大脑功能的自控能力也渐完成。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都有明显提高。从口语到书面语掌握的过程,要老师讲解、指导,才能认识、阅读和书写,掌握书面语表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阅读、拼写的技能如果在学习中不能正确掌握,则容易表现为相应的学习技能障碍,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往往学习语文比学习数学要容易得多。高年级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理解力加强,可运用简单抽象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判断。小学期间,学生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都有很大的发展,随意注意的时间和注意范围渐长、渐宽,注意的转移也逐渐灵活。注意的保持时间与老师所讲内容、教学方式是否生动,有否吸引力、学生的兴趣等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堵反应向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友谊感等高级情感活动发展。小学时期学生的个性特质越来越固定,个性倾向越来越明显。心理专家认为,小学期间是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关键时期。

2、课堂习惯现状调查

根据小学阶段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课堂教学情况,我校课题组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各年级抽取了100名学生参与,并将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

自主学习习惯

情况

比例

自主学习习惯

情况

比例

专心听讲

较好

25%

倾听的习惯

较好

25%

一般

65%

一般

65%

10%

10%

积极回答问题

较好

30%

阅读习惯

较好

15%

一般

55%

一般

50%

15%

35%

积累习惯

较好

20%

课堂笔记习惯

较好

30%

一般

60%

一般

400%

20%

30%

观察习惯

较好

30%

写作习惯

(写话、日记等)

较好

30%

一般

40%

一般

40%

30%

30%

合作学习习惯

较好

10%

预习、复习、整理材料习惯

较好

20%

一般

80%

一般

60%

10%

20%

长期以来,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长此以往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上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随意性很大。年级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和过渡,自主学习习惯的年级特征不明显,没有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进行更严格的训练,没有把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的人格形成联系起来。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二、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内容分析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深刻的体会: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应是我们重要的努力方向。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做到“会学”、“善学”,长此以往,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这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 .

结合我校课堂实际,我们制定出小学=学生课堂急需培养的十种学习习惯:

1、课前积极预习的习惯  

       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带着疑问上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专心“听”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其次,学生应主动积极的学会听课,听老师讲课的思路引导,听同学回答问题的独特之处。

3、敢于“说”的习惯。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既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不要语无伦次。但是,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回答的不完整,我们老师应多鼓励学生,表扬他敢于“说”的勇敢的精神,不要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是种压力而不敢说,不肯说。

4、正确“读”的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阅读教材,更多地是指阅读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小说、诗歌等。阅读又可分默读、朗读、背诵等。默读是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中最主要的方式,它主要是眼脑手协调一致,注意力高度集中;朗读是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需眼脑口手协调一致,注意力集中;背诵是强化记忆和理解的一种学习的方式。

5、规范“写”的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书写习惯人生必备习惯之一。书写不仅指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还包括具有一定的写作和表达水平,能按要求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6、善于思”的习惯
      思考是人类学习知识和认识事物的主要形式。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思考是人生进步的阶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低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形象思维技能,高年级则还需学会初步的抽象思维技能。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对爱提问的孩子,教师应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如果孩子不爱提问,教师就要多问孩子,由此,慢慢地转为孩子自己主动开口提问。

7、强化“记”的习惯
      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识记能力是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人获取的知识百分之七十来源于记忆。自主性学习方式形成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习惯,必须培养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识记一定的内容。有一定的记忆速度,有良好的记忆能力。

 8、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按照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只有及时复习,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9、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家长不要充当“伴写”的角色,孩子一边作业,家长还得一边指点,最好是孩子独立做完,检查错误后,家长再去点拨,检查,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以免增强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和惰性,变“我来学”为“帮我学”,使孩子失去了勤于动脑的好习惯,遇事就依赖家长。

       10、总结的习惯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通过考试和讲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三、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及对策

1、培养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教师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

   (二) 、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儿童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

(三) 、养成读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

(四)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

(五) 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第1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儿童心理学》(ThePsychologyoftheChiJd)   皮亚杰著1980年由吴福元译为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