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第七(三)
(2013-02-22 18:39:40)
标签:
文化 |
分类: 凭栏观史 |
行略定秦地(行:行将,将要。)。【译文:项羽带兵西行,要去夺取平定秦地。】函谷关◇集解文颖曰:“时关在弘农县衡山岭,今移在河南穀城县。”○索隐文颖曰:“在弘农县衡山岭,今移在穀城。”颜师古云:“今桃林县南有洪滔涧水,即古之函关。”按:山形如函,故称函关。□正义括地志云:“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秦函谷关也。图记云西去长安四百馀里,路在谷中,故以为名。”有兵守关,不得入。【译文:到了函谷关,关内有士兵把守,没能进去。】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译文:又听说沛公已经攻下了咸阳,项羽非常生气,就派当阳君等攻打函谷关。这样项羽才进了关,一直到戏水之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译文:当时,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跟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译文: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为相,珍奇宝物都占为己有了。”】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旦日:明天。飨:用酒食款待,这里指犒劳。),为击破沛公军!”【译文:项羽大为愤怒,说:“明天准备酒食,好好犒劳士卒,给我把沛公的部队打垮!”】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集解孟康曰:“在新丰东十七里,旧大道北下阪口名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译文:这时候,项羽有兵卒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有兵卒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幸:宠幸,宠爱。),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气:预示吉凶之气。汉代方士多有望气之术,认为望某方云气即可测知吉凶。),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译文:范增劝项羽说:“沛公住在山东的时候,贪图财货,宠爱美女。现在进了关,财物什么都不取,美女也没亲近一个,看这势头他的志气可不小啊。我让人觇望他那边的云气,都呈现为龙虎之状,五色斑斓,这是天子的瑞气呀。希望您赶快进攻,不要错失良机!”】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从百余骑:带领随从一百多人。骑:骑兵。)【译文:第二天一清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侍从人马来见项王,到达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自意:自己想不到。)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译文:向项王培罪说:“我跟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却没想到我能先入关攻破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现在是有小人说了什么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即日:当天。)【译文:项王说:“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日就让沛公留下一起喝酒。】项王、项伯东乡坐。(东向坐:面朝东坐。这是表示尊贵。)亚父南乡坐。【译文:项王、项伯面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亚父者,范增也。◇集解如淳曰:“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译文:亚父也就是范增。沛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着。】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目:用眼色示意。玦(jué,决):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三:这里是表示好几次。)【译文: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块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正义项羽从弟。谓曰:“君王为人不忍,(忍:狠心。)若入前为寿,(若:汝,你。)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不者,(不者:不然的话。“不”,同“否”。)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班人。且:将。为所虏:被他俘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译文: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坐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蔽:遮蔽,掩护。“翼”,用翼遮盖,保护。)庄不得击。【译文: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译文:见此情景,张良走到军门,找来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与之同命:跟沛公共生死。一说:“同命”,拼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拥:抱,持。)□正义拥,纡拱反。盾,食允反。【译文:樊哙问道:“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他一直在打沛公的主意呀!”樊哙说:“这么说太危险啦!让我进去,我要跟沛公同生死!”樊哙带着宝剑拿着盾牌就往军门里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交戟:把戟交叉起来。)樊哙侧其盾以撞,□正义直江反。卫士仆地,(仆:倒下。)哙遂入,披帷西乡立,(披:分开。)瞋目视项王,(瞋(chèn,嗔)目:睁大眼睛。)□正义瞋,昌真反。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眦(zì,字)眼眶)□正义眦,自赐反。【译文:交叉持戟的卫士想挡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往前一撞,卫士们仆倒在地,樊哙于是闯进军门,挑开帷帐面朝西站定,睁圆眼睛怒视项王,头发根根竖起,两边眼角都要睁裂了。】项王按剑而跽(跽:长跪,挺直上身跪起来。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臀部压在小腿上,挺直上身就显得身子长了,叫长跪,就是跽。)○索隐其纪反,谓长跪。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骖乘”,古代主将战车上居于右侧担任护卫的武士,又叫车右。)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斗:古代盛酒器。《会注考证》引李笠说《汉书·樊哙 传》“与”下无“斗”字,“斗”盖衍字。)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彘(zhì,秩)肩:猪腿。生:当是“全”之误。)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啗(dàn,淡)吃。)○索隐啗,徒览反。凡以食餧人则去声,自食则上声。【译文:项王伸手握住宝剑,挺直身子,问:“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护卫樊哙。”项王说:“真是位壮士!赐他一杯酒!”手下的人给他递上来一大杯酒。樊哙拜谢,起身站着喝了。项王说:“赐他一只猪肘!”手下的人递过来一只整猪肘。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肘放在上面,拔出剑来边切边吃。】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举:尽。)刑人如恐不胜,(刑人:给人用刑。胜:尽,极。)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指小人的谗言。)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译文:项王说:“好一位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在乎,一杯酒又有什么可推辞的!那秦王有虎狼一样凶狠之心,杀人无数,好象唯恐杀不完;给人加刑,好象唯恐用不尽,天下人都叛离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约定说‘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让他在关中为王’。如今沛公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连毫毛那么细小的财物都没敢动,封闭秦王宫室,把军队撤回到霸上,等待大王您的到来。特地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沛公如此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您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之人。这只能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我私下认为大王您不会采取这种做法!”一番话说得项王无话回答,只是说:“坐!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来。】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厕:上厕所。“如”往。)因招樊哙出。【译文: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集解徐广曰:“一本无‘都’字。”陈平召沛公。【译文:沛公出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来叫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柰何?”【译文:沛公对樊哙说:“现在我出来,没有来得及告辞,怎么办?”】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大行:指干大事。细谨:小的礼节。“谨”,仪节,礼节。大礼:指把握大节。辞:推辞,这里有避开,回避的意思。小让:小的责备。)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俎:切肉的砧板。)於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译文:樊哙说:“干大事不必顾及小的礼节,讲大节无须躲避小的责备,如今人家好比是刀子砧板,而我们好比是鱼是肉,还告辞干什么!”于是一行人离开那里,让张良留下来向项王致歉。】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带了什么。“操”,持,拿。)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会:正赶上,恰巧。)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译文:张良问:“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沛公说:“我拿来白璧一双,准备献给项王;玉斗一对,准备献给亚父。正赶上他们发怒,没敢献上。您替我献上吧。”张良说:“遵命。”】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译文:这个时候,项王部队驻扎在鸿门一带,沛公的部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置:放下,丢下。)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等○索隐汉书作“纪通”。通,纪成之子。四人持剑盾步走,(步走,徒步跑,指不骑马乘车。)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取道,经过。间行:抄小道走。)【译文:沛公扔下车马、侍从,脱身而走,他独自一人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手持剑盾,跟在后面徒步奔跑,从骊山而下,顺着芷阳抄小路而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译文:沛公临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超不过二十里。估计我们到了军营,您就进去。”沛公等一行离开鸿门,抄小路回到军营。】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不胜杯勺:意思是不能再喝。“不胜”,禁不起。“杯勺”,两种酒器,这里借指酒。)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表示恭敬的礼节,这里就是恭敬的意思。)【译文:张良进去致歉,说道:“沛公酒量不大,喝得多了点,不能跟大王告辞了。谨让臣下张良捧上白璧一双,恭敬地献给大王足下;玉斗一对,恭敬地献给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督过:责备。)◇集解如淳曰:“脱身逃还其军。”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译文:项王问道:“沛公在什么地方?”张良答道:“听说大王有意责怪他,他就脱身一个人走了,现在已经回到军营。”项王接过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集解徐广曰:“唉,乌来反。”○索隐音虚其反。皆叹恨发声之辞。竖子不足与谋。(竖子:等于说小子,奴才。《会注考证》:“竖子,斥项庄辈,而暗讥项羽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译文:亚父接过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剑来撞碎了,说:“唉!项庄这班小子没法跟他们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我们这班人就要成为俘虏了!”沛公回到军中,立即杀了曹无伤。】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译文:过了几天,项羽率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秦降王子婴,烧了秦朝的宫室,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往东走了。】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阻:倚仗。四塞:四面要塞。)◇集解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地肥饶,可都以霸。”(都:建都。以:而。)【译文:有人劝项王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可以建都成就霸业。”】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衣绣:穿锦绣衣服。)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沐猴而冠:猕猴却戴上人的帽子。这是讥讽项羽徒具人形,不悟人事。)【译文: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集解张晏曰:“沐猴,獼猴也。”○索隐言獼猴不任久著冠带,以喻楚人性躁暴。果然,言果如人言也。项王闻之,烹说者。(烹:放在锅里煮死。是古代一种酷刑。)【译文: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集解楚汉春秋、杨子法言云说者是蔡生,汉书云是韩生。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致命:报告。)怀王曰:“如约。”(如约:指按先前所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约定办。“如”,按照,遵循。)乃尊怀王为义帝。(义帝:意思是假帝、名义上的帝,而不是真正的帝。)【译文:项王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于是项王给怀王一个徒具虚名的尊贵称号叫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集解服虔曰:“兵初起时。”□正义难,乃惮反。假立诸侯後以伐秦。(假立:暂时封立。诸侯后:指六国诸侯的后代,如韩成、田假、赵歇等。)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正义暴,蒲北反。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译文: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立诸侯的后代为王,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甲,手持利兵,带头起事,暴露山野,三年在外,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靠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啊。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但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本来也是应该的。”】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译文:诸将都说:“好。”于是就分封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疑:怀疑,疑心。一说:通懝(ài爱),恐。讲解:和解。)◇集解苏林曰:“讲,和也。”○索隐服虔云:“解,折伏也。”说文云:“讲,和解也。”汉书作“媾解”。苏林云:“媾,和也。”是“讲”之与“媾”俱训和也。业,事也。言虽有疑心,然事已和解也。又恶负约,(恶:讨厌,不乐意。负约:背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阴谋:暗中谋划。迁人:被流放的人。)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集解徐广曰:“以正月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译文:项王、范增担心沛公据有天下,然而鸿门之会已经和解了,又不乐意违背当初的约定,怕诸侯背叛,于是暗中谋划道:“巴、蜀两郡道路险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居住在蜀地。”又说:“巴、蜀也算关中的地盘。”因此就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距塞:遮断,堵住。)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译文: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项王立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建都废丘。】○索隐孟康曰:“县名。今槐里是也。”韦昭曰:“周时名犬丘,懿王所都,秦欲废之,故曰废丘。”□正义括地志云:“犬丘故城一名废丘,故城在雍州始平县东南十里。地理志云汉高二年,引水灌废丘,章邯自杀,更废丘曰槐里。”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於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司马欣为塞王,◇集解韦昭曰:“在长安东,名桃林塞。”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集解苏林曰:“栎音药。”□正义括地志云:“栎阳故城一名万年城,在雍州栎阳东北二十五里。秦献公之城栎阳,即此也。”立董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译文:长史司马欣,以前是栎阳狱掾,曾经对项梁有恩;都尉董翳,当初曾劝章邯投降楚军。因此,立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的地区,建都栎阳;立董翳为翟(dí,狄)王,统治上郡,建都高奴。】◇集解文颖曰:“上郡,秦所置,项羽以董翳为翟王,更名为翟。”○索隐按:今鄜州有高奴城。□正义括地志云:“延州州城即汉高奴县。”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译文:改立魏王豹为西魏王,统治河东,建都平阳。】瑕丘◇集解徐广曰:“一云瑕丘公也。”申阳者,◇集解服虔曰:“瑕丘县属山阳。申,姓;阳,名。”文颖曰:“姓瑕丘,字申阳。”瓚曰:“瑕丘公申阳是。瑕丘,县名。”张耳嬖臣也,(嬖臣:宠臣。)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译文:瑕丘申阳,本是张耳宠幸的大臣,首先攻下河南郡,在黄河岸边迎接楚军,所以立申阳为河南王,建都洛阳。】□正义括地志云:“洛阳故城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二十六里,周公所筑,即成周城也。舆地志云成周之地,秦庄襄王以为洛阳县,三川守理之。後汉都洛阳,改为‘雒’。汉以火德,忌水,故去洛旁‘水’而加‘隹’。魏於行次为土,土,水之忌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而加‘水’。”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正义括地志云:“阳翟,洛州县也。左传云郑伯突入于栎。杜预云栎,郑别都,今河南阳翟县是也。地理志云阳翟县是,属颍川郡,夏禹之国。”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译文:韩王成仍居旧都,建都阳翟。赵将司马卬平定河内,屡有战功,因此立司马卬为殷王,统治河内,建都朝歌。改立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都襄国。【译文:赵相张耳一向贤能,又跟随项羽入关,因此立张耳为常山王,统治赵地,建都襄国。】□正义括地志云:“邢州城本汉襄国县,秦置三十六郡,於此置信都县,属钜鹿郡,项羽改曰襄国,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地理志云故邢侯国也。帝王世纪云邢侯为纣三公,以忠谏被诛。史记云周武王封周公旦之子为邢侯。左传云‘凡、蒋、邢、茅,周公之胤也’。”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译文:当阳君黥布做楚将,战功在楚军中一直属第一,因此立黥布为九江王,建都六县。】○索隐六县,古国,皋陶之後。□正义括地志云:“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南百三十二里,本六国,偃姓,皋繇之後所封也。黥布亦皋繇之後,居六也。”鄱君□正义番君。番音婆。吴芮率百越佐诸侯,(百越:种族名,为春秋越国的遗族。楚灭越,越民徙居五岭一带,又徙至福建、广东各地,随地立君,故称百越。)◇集解韦昭曰:“鄱音蒲河反。初,吴芮为鄱令,故号曰鄱君。今鄱阳县是也。”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译文:鄱(pó,婆)君吴芮(ruì,锐)率领百越将士协助诸侯,又跟随项羽入关,因此立吴芮为衡山王,建都邾(zhū,朱)县。】◇集解文颖曰:“邾音硃,县名,属江夏。”□正义说文云音诛。括地志云:“故邾城在黄州黄冈县东南二十里,本春秋时邾国。邾子,曹姓。侠居。至鲁隐公徙蕲。”音机。义帝柱国共敖□正义共音恭。将兵击南郡,功多,因立敖为临江王,◇集解汉书音义曰:“本南郡,改为临江国。”都江陵。【译文:义帝的柱国共(gōng,恭)敖率兵攻打南郡,战功多,因此立共敖为临江王,建都江陵。】□正义江陵,荆州县。史记江陵,故郢都也。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集解徐广曰:“都无终。”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集解徐广曰:“都即墨。”□正义括地志云:“即墨故城在莱州胶水县南六十里。古齐地,本汉旧县。”胶音交。在胶水之东。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译文:改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跟随楚军救赵,又随军入关,因此立臧荼为燕王,建都蓟县。改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齐将田都随楚军一起救赵,接着又随军入关,因此立田都为齐王,建都临菑(zī,滋)。】○索隐按:高纪及田儋传云“临济”,此言“临菑”,误。□正义菑,侧其反。括地志云:“青州临菑县也。即古临菑地也。一名齐城,古营丘之地,所封齐之都也。少昊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崱,殷时有逢伯陵,殷末有薄姑氏,为诸侯,国此地。後太公封,方五百里。”故秦所灭齐王建孙田安,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译文:当初被秦朝灭亡的齐王建之孙田安,在项羽渡河救赵的时候,曾攻下济水之北的几座城池,率领他的军队投降了项羽,因此立田安为济北王,建都博阳。】□正义在济北。田荣者,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译文:田荣多次有背于项梁,又不肯率兵跟随楚军攻打秦军,因此不封。】成安君□正义地理志云成安县在颍川郡,属豫州。陈馀弃将印去,不从入关,然素闻其贤,有功於赵,闻其在南皮,□正义括地志云:“故南皮城在沧州南皮县北四里,本汉皮县城,即陈馀所封也。”故因环封三县。(环封三县:把南皮周围三县封给陈余。)【译文:成安君陈余因与张耳抵牾抛弃将印而离去,也不跟随楚军入关,但他一向以贤能闻名,又对赵国有功,知道他在南皮,因此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集解汉书音义曰:“绕南皮三县以封之。”番君将梅鋗◇集解韦昭曰:“呼玄反。”功多,故封十万户侯。【译文:番(pó,婆)君吴芮的部将梅鋗(xuān,宣)战功多,因此封他为十万户侯。】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正义货殖传云淮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孟康云:“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王九郡,都彭城。【译文: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九个郡,建都彭城。】◇集解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正义彭城,徐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