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永远的______”为题  半命题作文导写与示例

(2012-05-11 12:38:03)
标签:

教育

分类: 写作指导

【文题】

    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景和情,会让你体悟到“永远”的含义,请你把“永远的______”这一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引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半命题作文题。

    先说补题,方法有三:一是补入一个实物名称,以这一实物为线索行文,如“家乡水”“泪光”等;二是补入一种情感,将这种情感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文,如“母爱”“思念”等;三是将前两种方法综合,既显示物,又体现情,例如补入“邻里情”“竹林情思”等。

    再说构思,同学们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理解文题提示语中“生活”一词的限制性——必须写你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是写真实的社会生活,不能虚构,如写小说或改写历史故事;二是要领会文题提示语中的“人和事、景和情”所暗示的要求,即所写文章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串全文。如果要写的不止一件事,更要注意事散中的神聚;三是明确题目中“永远”这个词所体现的要求,即你所写的事情对你产生的影响必须深远,情弦的拨动必须强烈,引发的感悟必须深刻,切忌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体现“永远”的事物或场面不需大,同学们写作时宜从小处切入,逐层推进,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佳作展示一】

                         永远的糯米香    口葛 

    午后,我坐在老家门口的木板凳上,遥望蔚蓝的天际,陷入沉思。忽然,屋内叮叮当当的响声惊我回神。回望屋内,外婆正端着一盆装满绿油油叶子的瓷盆,手脚麻利地从中挑选出干净完整的叶子,放入左手边的瓷盆。只见她右手迅速浸入水中摸出一把绿叶,细心地将被水粘在一起的叶子分开,再把卷曲的叶尖抚平,然后移入另一个盆中。

    外婆的左右手交替进行,翠绿的叶片飞似的沾着晶莹的水珠跳跃,再落下。不一会儿,所有叶子已被筛选完毕,一部分堆在盆中央,另外一些散乱地垂头于盆颈处,颇有种闭目养神的悠闲神韵。外婆又进里屋提出一篮已经洗净的米。那米粒粒分明,仿佛闪着光华的珠玉,精致而诱人。外婆站在桌边,用双手将又长又细的叶片打成旋儿,制成漏斗状,左手紧紧攥住交接处,右手抄起勺子往叶斗中倾入两勺米,再将叶片上半部分翻折、盖口,用绳子捆扎起来。这样,一个工艺品般的粽子便跃入眼帘。我惬意地欣赏着,喷啧惊叹着。

“外婆,今天怎么想起来包粽子了呀?”我一脸疑惑。外婆笑眯眯地说道:“今天是端午节啊,要纪念屈原嘛;还有啊,外婆知道有些小孩子最喜欢吃粽子了,是不是呀?”我立刻摆正姿势,严肃地点了点头:“嗯,是呀,屈原要纪念,但不是我提出要吃粽子的。”外婆一脸笑意,却煞有介事地说:“呀,没人吃,这可怎么办呢?干脆不包了。”说着就往屋里走。“别,别呀!”我立刻跑到外婆跟前央求,却见外婆已经将粽子放入锅中开始煮了,原来外婆是在骗我呢。

等待是一件折磨人的事,尤其是等待吃粽子的过程。然而外婆却一脸安详,不急不躁地等着,一丝抱怨也没有,或许就像等待我回老家看她一样,虽然急切却也无奈,只能永抱平和之心期待她的外孙儿回家。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空气里隐隐约约飘来一股清新的糯米香。“该熟了,快来吃啊。”外婆一边说一边从锅里往外捞粽子。一眨眼的工夫,冒着热气的粽子已被外婆细心地剥去外衣,露出纯白无瑕的糯米。咬一口,热气直往口中钻,乡村里自然的风味溢满心怀,顿时口齿生香。“外婆,以后每年我都要回来吃您包的粽子!”外婆笑了,笑得那样舒心。

    然而,外婆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了,以后每到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只能到超市买现成的粽子,当然这粽子吃不出当年那纯真地道的糯米香……

    老家的青苔石阶在静静等待,老家的雀鸣已在空中消逝,只留下一缕缕清醇诱人的糯米香,永远地沁入我的心脾……

    评分:48分。

    得分理由:首先,文章以“糯米香”为线索,按照“包粽子”“说粽子”“吃粽子”“思粽子”的顺序分别展开记叙,体现出切入口小、线索清晰的特点;其次,文章既见物又见情,突出外婆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亲情,虚与实巧妙结合;再次,作者注重细节描写,让纯真的爱意流淌在字里行间,于是,那一缕缕清新诱人的糯米香也永远地沁入读者的心脾……

    失分理由:本文的叙述时空有些模糊,前面外婆给我包粽子吃的故事应将时间交代得更具体些。

【佳作展示二】

永远的青泥石板

    泛黄的相片,在记忆一隅投下些许斑驳。古老的青泥石板,在思绪里铺展,继而延伸,到达我从不曾去过的地方。

    那是我永远的青泥石板,我从来没有探寻它的历史。至少在我出生之时,那条石板路就已经饱经风霜了。路面崎岖不平,尤其在一块块石板的拼接处。路边有绿绿的青苔,还有翻卷的烂泥。置身其间,仿佛漫步于历史长廊,穿梭在岁月变迁之中,渐生几分感慨。

    奶奶说:它叫青泥石板。我点点头,从未被如此安详的呼唤悸动,风儿诗意地吹,心湖荡起阵阵涟漪。

    犹记小时候捧回红领巾的那一天,我走的就是这条路。我不停地奔跑,快乐地旋转。青苔的绿意直逼眼帘,石板也仿佛同样充满了快乐。它们默默地注视着我,期盼我天天这般快乐。

    青泥石板给了我快乐的路途,让我踏上旅程,无拘无束。记忆里也有灰色的往事,有那些孤独无助、寂寥难堪的日子。每每此时,我总是来到它身边,蹲下,向它诉说心中的苦闷。说着说着,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淌下脸颊。我相信它能听懂我的故事,因为在它的身上,承载着我的欢笑和泪水。我的心路历程,由我和它一起走过。

    五六年过去了,青泥石板渐渐尘封在记忆里,不再被提及。也许,我冷落它了。

    所以,我重回故乡,回到那片我曾经慢慢长大的土地上。我知道,它需要慰藉,那是一个失落的长者对儿女关怀的渴求,对亲情的呼唤。

    可我再也寻不到它了。村庄还是原来的村庄,连日暮的炊烟也依旧袅袅升起。周边的乡邻告诉我:筑新路了,原来破的石板路早没了。

    茫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可我终究没有落下泪来,那些掉泪的日子,已经随着青泥石板的离开而永远封入记忆。我明白,心里的青泥石板会依旧铺展,永远不会离开。

    脑海里慢慢映入几行斑驳的字——

    穿过人群/拥挤的黄昏/你就在我身旁/刻在梦想的路上/夕阳斜斜拉长倩影/此刻/你抬头仰望/也许太阳/并非是天空的唯一/但只有你/是我永远的陪伴。

   评分:47分。

    得分理由:文章以“青泥石板”为线索,抒写的是“我”对家乡浓浓的真情。“青泥石板”接纳过“我”的欢笑和泪水,见证了“我”成长的快乐和苦恼,记录着“我”的心路历程。这种相依相伴的情意是永远的。物质的青泥石板会消失,“心里的青泥石板会依旧铺展”。至此,题目中“永远”的含义已经得到诗意的演绎。

    失分理由:应将部分概述文字换成一个较为具体的场面描写,以加强“真情”的感染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