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译注——外篇•天运(三)

(2011-12-06 16:25:27)
标签:

文化

分类: 诸子百家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卫,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一带。卫国在鲁国西,孔子由鲁去卫,故称西游。师金:庄子虚拟人名。也有人以为鲁大师名金,恐不确。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奚如:何如,怎么样。)(孔子向西边游历到卫国。颜渊问师金道:你认为夫子此次卫国之行怎么样?)师金曰: 惜乎!而夫子其穷哉!穷:困穷,不通达。)(师金说:可惜呀,你的先生一定会遭遇困厄啊!)颜渊曰:何也?颜渊说:为什么呢?)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刍(chú)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人祭把时,用作祭物。陈:陈列、摆设。)盛以箧衍,(盛:装也。箧(qiè):竹箱之类。衍:箱子。)巾以文绣,(巾:覆盖。文绣:绣有文饰的盖巾。尸祝齐戒以将之。(尸祝:古代祭祀时对神主行祝祷之人。齐戒:古人于祭祀前,清心寡欲,沐浴更衣,不饮酒, 不吃荤,不宿于内,以示诚敬,称斋戒。齐,同斋。将:送。)(师金说:用草扎成的狗还没有用于祭祀,一定会用竹制的箱笼来装着,用绣有图纹的饰物来披着,祭祀主持人斋戒后迎送着。)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暴之而已。(苏者:打烧柴的人,取薪曰樵,取草曰苏。爨(cuàn):炊火做饭。)(等到它已用于祭祀,行路人踩踏它的头颅和脊背,拾草的人捡回去用于烧火煮饭罢了;)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游居寝处:漫游归来就寝睡觉。)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彼:指拾回刍狗恃加珍贵的人。数:多次,屡次。眯(),梦魇,梦中为鬼物惊扰。)(想要再次取来用于祭祀而拿竹筐装着它,拿绣有图纹的饰物披着它,游乐居处于主人的身旁,即使它不做恶梦,也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梦魇似的压抑。)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处其下。(如今你的先生,也是在取法先王已经用于祭祀的草扎之狗,并聚集众多弟子游乐居处于他的身边。)故伐树干宋,(伐树干宋:指孔子途经宋国,在大树下与弟子们演习礼。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孔子化装逃走,桓魋把那棵大树砍倒。)削迹于卫,(削迹于卫:指孔子到卫国,卫灵公派人监视,经过匡地时,又被包围五天,放走后被警告 不许再到卫国来。削迹即绝迹之意。)穷于商周,(商:指宋,周指东周。)是非其梦邪?(所以在宋国大树下讲习礼法而大树被砍伐,在卫国游说而被铲掉了所有的足迹,在殷地和东周游历遭到困厄,这不就是那样的恶梦吗?)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也?(陈蔡:春秋时二个小国。火食:熟食。邻:近也,此讲孔子与弟子们行于陈、蔡之间,适 逢吴楚战争,陈蔡也被波及,形势混乱。他们被乱兵包围七日,粮尽炊断,随行之人都饿得立不起来, 快要饿死了。)(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遭到围困,整整七天没有能生火就食,让死和生成了近邻,这又不就是那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梦魇吗?)夫水行莫如用舟, 而陆行莫如用车。(在水上划行没有什么比得上用船,在陆地上行走没有什么比得上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没世:终生,一辈子。寻常: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因为船可以在水中划行而奢求在陆地上推着船走,那么终身也不能行走多远。 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古今的不同不就象是水面和陆地的差异吗?周和鲁的差异不就象是船和车的不同吗?)今蕲行周干鲁,(蕲():祈求,希望。行周于鲁:行周道于鲁国。)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如今一心想在鲁国推行周王室的治理办法,这就象是在陆地上推船而行,徒劳而无功,自身也难免遭受祸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无方之传,四面八方皆可传递。隐喻无为可应对一切。传,传车、驿车,古时传递消息的快速工具。无方,没有固走的传递方向。)(他们全不懂得运动变化并无限定,只能顺应事物于无穷的道理。)且子独不见桔槔者乎?(桔槔(jiěgáo):古代用杠杆原理制成的提水机械。)引之则俯,舍之则仰。(这句的意思为:使用桔槔提水,把吊桶一端向下拉至井下,盛满水后,松开手,水就提上 来了。拉时即引之则俯,松开手即舍之则仰。)(况且,你没有看见那吊杆汲水的情景吗?拉起它的一端而另一端便俯身临近水面,放下它的一端而另一端就高高仰起。)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这句的意思是:言桔槔为人所牵引,而不牵引人,所以不得罪人。寓意孔子也不要去引导 别人,以免遭祸。)(那吊杆,是因为人的牵引,并非它牵引了人,所以或俯或仰均不得罪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三皇五帝:说法多种,较通行的一种是三皇为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五帝为少吴、颛顼、 高辛、尧、舜。)不矜于同而矜于治。(矜(jin):崇尚、钦敬之意。)(因此说,远古三皇五帝时代的礼义法度,不在于相同而为人顾惜,在于治理而为人看重。)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桔柚邪!(柤(zhā):通楂,即山楂,其味酸。)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可于口:可口,合于不同人口味。)(拿三皇五帝时代的礼义法度来打比方,恐怕就像柤、梨、橘、柚四种酸甜不一的果子吧,它们的味道彼此不同然而却都很可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所以,礼义法度,都是顺应时代而有所变化的东西。)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猿狙:不同种类的猴子。)彼也屹啮挽裂,(龁啮(héniè):用牙齿咬。挽裂:用手撕碎。)尽去而后慊。(慊(qiè):满足。)(如今捕捉到猿猴给它穿上周公的衣服,它必定会咬碎或撕裂,直到全部剥光身上的衣服方才心满意足。)观古今之异,犹猿狙之异乎周公也。(观察古今的差异,就象猿猴不同于周公。)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西施:春秋时期的美女。病心:俗称心口痛,实则胃病也,矉(pìn):同颦,皱眉痛苦的 样子。里:邻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捧心:双手抚按胸口。)(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的一个丑女人看见了认为皱着眉头很美,回去后也在邻里间捂着胸口皱着眉头。)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挚其妻子而去走。(挈(qiè):提携、带领。)(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而不出;贫穷的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远远地跑开了。)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着眉头好看却不知道皱着眉头好看的原因。)惜乎,而夫子其穷哉!可惜呀,你的先生一定会遭遇厄运啊!
    
第四部分至而夫子其穷哉,写师金对孔子周游列国推行礼制的评价,指出古今变异因而古法不可效法,必须应时而变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之:往。沛:地名,在今江苏沛县。)(孔子活了五十一岁还没有领悟大道,于是往南去到沛地拜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老聃说:你来了吗?我听说你是北方的贤者,你恐怕已经领悟了大道吧?)孔子曰:未得也。孔子说:还未能得到。)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恶乎:于何。)(老子说:你是怎样寻求大道的呢?)曰:吾求之于度数,(度数:制度名数。)五年而未得也。孔子说:我在规范、法度方面寻求大道,用了五年的功夫还未得到。)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老子说:你又怎样寻求大道呢?)曰:吾求之于阴阳,(阴阳:阴阳变化规律。为什么求于度数要五年,而求于阴阳要十二年。一般认为五年再闰, 天道大成,以历法解说。十二年则为岁星循环一周,标志阴阳变化经历一个周期性过程,给人系统 认识。说法皆牵强。或以为度数简明具体,易于研究,故五年;阴阳无形,变化莫测难于把握,故费 时较多,用十二年。此说较合理。)十有二年而未得。孔子说:我又从阴阳的变化来寻求,十二年了还是未能得到。)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献:献出、献给。)则人莫不献之 于其君;(老子说:会是这样的。假使道可以用来进献,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向国君进献大道;)使道而可进,(进:奉送之意,与献意相近。)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假使道可以用来奉送,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向自己的双亲奉送大道;)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假使道可以传告他人,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告诉给他的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假使道可以给与人,那么人们没有谁不会用来给与他的子孙。
  
  然而不可者,无佗也,(
佗:同他。)中无主而不止,(中:指内心。主:主见。止:留住。这句话的意思为:内心没有与道相应之主见,道就不能 留下来。)外无正而不行。(正:证,印证,肯定之意。这句话的意思为:内心之道得不到外界的肯定、认同,则不能实行。)(然而不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没有别的,内心不能自持因而大道不能停留,对外没有什么相对应因而大道不能推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圣人不出:大道不得社会认同,无法推行,故圣人下把它拿出来宣扬。)(从内心发出的东西,倘若不能为外者所接受,圣人也就不会有所传教;)由外人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隐:藏,接纳。这句话的意思力:外面种种说法、理论,与内心主见不合,圣人就不接纳。)(从外部进入内心的东西,倘若心中无所领悟而不能自持,圣人也就不会有所怜惜。)名,公器也,不可多取。(名:指事物之名称,亦指一个人的名誉、声誉,此处指后义。公器:众人所用之物。意为好声誉是众人所用之物,大家争着要,所以不可多取,多取则相争受害。)(名声,乃是人人都可使用的器物,不可过多猎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蘧()庐:用茅草搭成的有脊无柱的茅舍,如今山民所说的马架子。这种简陋小屋只能 暂留,不宜久住。)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觏:见。此指把仁义显示于人。多责:招致众多从仁义方面来的责备。)(仁义,乃是前代帝王的馆舍,可以住上一宿而不可以久居,多次交往必然会生出许多责难。)古之至人,假道于仁,(假:借。)托宿于义,(托宿,寄宿、暂住。假道,托宿都是比喻之词,表示圣人不执着于仁义,只是暂且利用一 下,以达到更高的目标。)以游逍遥之虚,(逍遥之虚:摆脱一切限制,无待无己,绝对自由自在的无限虚空。是庄子幻想的最高境界。)食于苟简之田,(荀简之田,马虎简略加以耕种,即可获取收成之田。)立于不贷之圃。(不贷:指不借物于人,损己益人,只求自满自足。贷,借。)(古代道德修养高的至人,对于仁来说只是借路,对于义来说只是暂住,而游乐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境域,生活于马虎简单、无奢无华的境地,立身于从不施与的园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易养:容易养活自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便是无为;马虎简单、无奢无华,就易于生存;)不贷,无出也。(从不施与,就不会使自己受损也无裨益于他人。)古者谓是采真之游。(采真之游:采取真意以遨游,不为形迹所役使。)(古代称这种情况叫做神采真实的遨游。)以富为是者,(是:谓正道。《苟子·劝学》:使目非是无欲见也。杨谅注。)不能让禄;(把贪图财贿看作正确的人,不会让人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把追求显赫看作正确的人,不会让人名声;)亲权者,(权:权力,权柄。)不能与人柄,(迷恋权势的人,不会授人权柄。)操之则栗,舍之则悲,(栗:颤栗,惟恐失掉。舍:丧失。)而一无所鉴,(一无所鉴:对上述之危害都无所鉴戒。 以窥其所不休者,(窥:借为规,取。不休:不止也。虽富有、名高、权重,仍不满足,仍争夺不止。)是天之戮民也。(天之戮民:指这些人为名利权势相互争夺不止,受无穷困扰摧残,这是违背自然本性的自杀,不是外加之刑戮,故称天之戮民。天,自然。)(掌握了利禄、名声和权势便唯恐丧失而整日战栗不安,而放弃上述东西又会悲苦不堪,而且心中全无一点鉴识,眼睛只盯住自己所无休止追逐的东西,这样的人只能算是被大自然所刑戮的人。)怨、恩、取、与、谏、教、生、杀 八者,(怨:憎恶。恩:慈爱。取:剥夺。于:赐予。谏:劝止。教:教诲。)正之器也,唯循大变无所湮者为能用之。(大变:天道变化。湮(yān):滞塞。)(怨恨、恩惠、获取、施与、谏诤、教化、生存、杀戮、这八种作法全是用来端正他人的工具,只有遵循自然的变化而无所阻塞滞留的人才能够运用它。)故曰:正者,正也。(正者,正也:意思为,自己正,合于天道,方能正物,正人。)(所以说,所谓正,就是使人端正。 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耳矣。天门,心。指与天道台一,随天道运化之心。)(内心里认为不是这样,那么心灵的门户就永远不可能打开。
    
第五部分至天门弗开矣,借老聃对孔子的谈话来谈论道,指出名声和仁义都是身外的器物与馆舍,可以止宿而不可以久处,真正需要的则是无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