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译注——内篇•齐物论(一)

(2011-09-30 13:45:02)
标签:

文化

分类: 诸子百家


【题解】

     
本篇是《庄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和不同,这就是齐论齐物齐论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
    
全文大体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谁邪,从子綦进入无我境界开篇,生动地描写大自然的不同声响,并且指出它们全都出于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独且奈何哉,推进一步描述社会各种现象和人的各种不同心态,并指出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又都是出自虚无。第三部分至此之谓以明,说明是非之争并没有价值。万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也有其统一的一面;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转化。从这一意义说,万物既然是齐一的,那么区别是与非就没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没有价值的东西。第四部分至此之谓葆光,进一步指出大道并不曾有过区分,言论也不曾有过定论,人们所持有的是非与区分并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观对外物的偏见,物、我一体,因而是非无别,容藏于一体。第五部分至而况利害之端乎,从忘物才能齐物入手,说明认识事物并没有什么绝对客观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论也就没有确定是非区别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诸无竟,借寓言人物之口阐述齐物与齐论的途径,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托于无穷的境域,从而遨游于尘埃之外,这也就进一步说明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辩。余下为第七部分,通过两个寓言故事表明无所凭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
     
齐物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庄子看到了客观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区别,看到了事物的对立。但出于万物一体的观点,他又认为这一切又都是统一的,浑然一体的,而且都在向其对立的一面不断转化,因而又都是没有区别的。庄子还认为各种各样的学派和论争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与非、正与误,从事物本于一体的观点看也是不存在的。这既有宇宙观方面的讨论,也涉及到认识论方面的许多问题,因而在我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充满辩证的观点,但也经常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须得细加体会和分析。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南郭子綦(qí):楚人,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旧说为楚庄王庶出的弟弟,做过楚庄王的司马;疑为庄子中寓托的高士,而非历史人物。隐:凭倚。机:亦作几,案几。)(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天而嘘嘘:吐气。)(仰首向天缓缓地吐着气,,荅焉似丧其耦荅(tà)焉:亦作嗒焉,离形去智的样子。耦:匹对。庄子认为人是肉体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在这里即指与精神相对立的躯体。丧其耦,表示精神超脱躯体达到忘我的境界。)(那离神去智的样子真好像精神脱出了躯体。。颜成子游立侍乎前颜成子游: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子游为字,死后谥成,故名颜成子游。)(他的学生颜成子游陪站在跟前,,曰:何居乎居(jī):表疑问的语气词。)(说道:这是怎么啦??形固可使如槁木固:诚然。槁:干枯。,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心:思想,精神。固:岂,难道。)(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它像死灰那样吗??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今之隐机者昔之隐机者实指一人,即南郭子綦,意思是南郭子綦今日隐机入神出体与旧时大不一样。)(你今天凭几而坐,跟往昔凭几而坐的情景大不一样呢。子綦曰: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子游为字,死后谥成,即颜成子游。,不亦善乎,而问之也而:你,人称代词。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乃是尔问之不亦善乎之倒置。)(子綦回答说:偃,你这个问题不是问得很好吗??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女闻人籁(簌(lài):箫,古代的一种管状乐器,这里泛指从孔穴里发出的声响。人簌即出自人为的声响,与下两句的地簌天簌相对应,所谓地簌天簌,即出自自然的声响。),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你听见过人籁却没有听见过地籁,你即使听见过地籁却没有听见过天籁啊!)子游曰:敢问其方。”(敢:表示谦敬的副词,含有冒昧地斗胆地的意思。方:道术,指所言地簌天簌的真实含意。)子游问:我冒昧地请教它们的真实含意。)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大块:大地。噫(yī)气:吐气。)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其名为风,(名字叫风。)是唯无作(是:此,这里指风。唯:句中语气词,含有仅此的意思。作:兴起。)风不发作则已,),作则万窍怒呺(窍:孔穴。呺(háo):亦作,吼叫。)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而独不闻之翏翏乎(翏翏(liú):亦作飂飂,大风呼呼的声响。)你独独没有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林之畏佳(林:通作,大山。畏佳(cuī):亦作嵔佳,即嵬崔,山陵高峻的样子。)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枅(jī):柱头横木。),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污:停滞不流的水塘。)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插入横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激者(激:水流湍急的声音。)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謞者(謞(xiào):这里用来形容箭头飞去的声响。),叱者,吸者,叫者,譹者(譹(háo):嚎哭声。),宎者(宎(yǎo)深而沉。),咬者(咬(jiāo):鸟鸣叫的声音。一说哀切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于、喁(yú):风吹树动前后相和的声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泠风则小和(泠(líng)风:小风,清风。)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飘风则大和,(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厉风:迅猛的暴风。济:止。)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调调、刁刁:风吹草木晃动摇曳的样子。刁刁亦作刀刀)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是:这样。已:矣。)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簌则比竹是已(比:并合。竹:这里指并合在一起可以发出声响的、不同形状的竹管。)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敢问天簌。我再冒昧地向你请教什么是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这句及以下是表述天簌的,故有人疑字之后缺天簌者三字。)子綦说: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使其自己:意思是使它们自身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说当作,是停止的意思,但联系上下文不宜从此解。),咸其自取(咸:全。) 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怒者其谁邪?”(怒:这里是发动的意思。)发动者还有谁呢?
     
大知闲闲闲闲:广博豁达的样子。,小知閒閒閒閒(jiàn):,今简作閒閒即间间,明察细别的样子。)(才智超群的人广博豁达,只有点小聪明的人则乐于细察、斤斤计较;;大言炎炎炎炎:猛烈;这里借猛火炎燎之势,比喻说话时气焰盛人。,小言詹詹詹詹:言语琐细,说个没完。)(合于大道的言论就像猛火烈焰一样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细无方、没完没了。。其寐也魂交寐:睡眠。魂交:心灵驰躁,神魂交接。,其觉也形开觉:睡醒。形开:身形开朗,目开意悟。一说形体不宁。)(他们睡眠时神魂交构,醒来后身形开朗;;与接为搆接:接触,这里指与外界环境接触。搆:构(搆)字的异体,交合的意思。,日以心斗:(跟外界交接相应,整日里勾心斗角。)缦者缦(màn):通作,疏怠迟缓的意思。,窖者窖:深沉,用心不可捉摸。,密者密:隐秘、谨严。)(有的疏怠迟缓,有的高深莫测,有的辞慎语谨。。小恐惴惴(惴惴(zhuì):恐惧不安的样子。),大恐缦缦(缦缦(màn):神情沮丧的样子。)小的惧怕惴惴不安,大的惊恐失魂落魄。)。其发若机栝(机:弩机,弩上的发射部位。栝(guā):箭杆末端扣弦部位。)他们说话就好像利箭发自弩机快疾而又尖刻,),其司是非之谓也(司:主。司是非犹言主宰是非,意思是都由此产生。一说,窥伺人之是非的意思。)那就是说是与非都由此而产生;);其留如诅盟(留:守住,指留存内心,与上句的相对应。诅盟:誓约;结盟时的誓言,坚守不渝。),其守胜之谓也。(他们将心思存留心底就好像盟约誓言坚守不渝,那就是说持守胸臆坐待胜机。)其杀若秋冬(杀(shài):肃杀,衰败。),以言其日消也;(他们衰败犹如秋冬的草木,这说明他们日益消毁;)其溺之所为之(溺:沉湎。疑讲作),不可使复之也;(他们沉缅于所从事的各种事情,致使他们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有的情状;)其厌也如缄(厌(yā):通作,闭塞的意思。缄:绳索,这里是用绳索加以束缚的意思。)他们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缚住,),以言其老洫也(洫(xù):败坏。);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复阳:复生,恢复生机。) 这说明他们衰老颓败,没法使他们恢复生气。)。喜怒哀乐,(他们欣喜、愤怒、悲哀、欢乐,)虑叹变(虑:忧虑。叹:感叹。变:反复。(zhè):通作,恐惧的意思。),姚佚启态(姚:轻浮躁动。佚(yì):奢华放纵。启:这里指放纵情欲而不知收敛。态:这里是故作姿态的意思。)他们忧思、叹惋、反复、恐惧,他们躁动轻浮、奢华放纵、情张欲狂、造姿作态。)。乐出虚(乐:乐声。虚:中空的情态,用管状乐器中空的特点代指乐器本身。)好像乐声从中空的乐管中发出,),蒸成菌(蒸成菌:在暑热潮湿的条件下蒸腾而生各种菌类。)又像菌类由地气蒸腾而成。)。日夜相代乎前(相代: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这种种情态日夜在面前相互对应地更换与替代,),而莫知其所萌(萌:萌发、产生。)却不知道是怎么萌生的。)。已乎(已:止,算了。),已乎!(算了吧,算了吧!)旦暮得此(旦暮:昼夜,这里表示时间很短。此:指上述对立、对应的各种情态形成发生的道理,犹如乐出于虚,菌出于气,一切都形成于),其所由以生乎(由:从,自。所由:产生的原由。)一旦懂得这一切发生的道理,不就明白了这种种情态发生、形成的原因?)!

 

    非彼无我(就字面上讲指的对立面,也可以理解为非我的大自然,甚至包括上述各种情态。),非我无所取(取:资证,呈现。)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是亦近矣(近:彼此接近;引申一步,像前两句话(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那样的认识和处理,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接近于认识事物的真理。),而不知其所为使(所为使:为……所驱使。)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若有真宰(宰:主宰。真宰,犹如今日言造世主,但也可理解为真我,即我身的主宰。)仿佛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特:但,只。眹(zhěn):端倪、征兆。)却又寻不到它的端倪。),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情:真,指事实上的存在。)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然而却看不见它的形体,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它的具体形态。)。百骸(百:概数,言其多,非确指。骸:骨节。)、九窍(九窍:人体上九个可以向外张开的孔穴,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口、生殖器、肛门。)、六藏(藏:内脏;这个意义后代写作,简化成。心、肺、肝、脾、肾俗称五脏,但也有把左右两肾分别称谓的,这就成了六脏),赅而存焉(赅:齐备。),吾谁与为亲(谁与:与谁。)众多的骨节,眼耳口鼻等九个孔窍和心肺肝肾等六脏,全都齐备地存在于我的身体,我跟它们哪一部分最为亲近呢?)?汝皆说之乎(说(yuè):喜悦,这个意义后代写作)你对它们都同样喜欢吗?)?其有私焉(私:偏私,偏爱。)还是对其中某一部分格外偏爱呢?)?如是皆有为臣妾乎?(这样,每一部分都只会成为臣妾似的仆属吗?)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难道臣妾似的仆属就不足以相互支配了吗?)其递 相为君臣乎?(还是轮流做为君臣呢?)其有真君存焉(真君:对待来说,真君真我真心,对待社会的各种情态说,真君就是真宰)难道又果真有什么真君存在其间?)?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情:究竟,真实情况。),无益损乎其真。(无论寻求到它的究竟与否,那都不会对它的真实存在有什么增益和损坏。)一受其成形(一:一旦。),不亡以待尽(亡:亦作,忘记。一说字之讹,变化的意思。尽:耗竭、消亡。)人一旦禀承天地之气而形成形体,就不能忘掉自身而等待最后的消亡。)。与物相刃相靡(刃:刀口,这里喻指针锋相对的对立面。靡:倒下,这里是顺应的意思。)他们跟外界环境或相互对立、或相互顺应,),其行尽如驰(驰:迅疾奔跑。)他们的行动全都像快马奔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没有什么力量能使他们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役役:相当于役于役。意思是为役使之物所役使。一说劳苦不休的样子。)他们终身承受役使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nié)然:疲倦困顿的样子。疲役:犹言疲于役,为役使所疲顿。),可不哀邪!(一辈子困顿疲劳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能不悲哀吗!)人谓之不死,奚益!(人们说这种人不会死亡,这又有什么益处!)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的形骸逐渐衰竭,人的精神和感情也跟着一块儿衰竭,这能不算是最大的悲哀吗?)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芒:通作,迷昧无知。)人生在世,本来就像这样迷昧无知吗?)?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难道只有我才这么迷昧无知,而世人也有不迷昧无知的吗!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
成心:业已形成的偏执之见。),谁独且无师乎?(追随业已形成的偏执己见并把它当作老师,那么谁会没有老师呢?)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代:更改,变化。知代意思是懂得变化更替的道理。取:资证、取信的意思。)为什么必须通晓事物的更替并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找到资证的人才有老师呢?)?愚者与有焉。(愚味的人也会跟他们一样有老师哩。)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这句是比喻,说明没有成见就已经出现是非观念。)还没有在思想上形成定见就有是与非的观念,这就像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就已经到达。)。是以无有为有。(这就是把没有当作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神禹:神明的夏禹。),吾独且奈何哉!(没有就是有,即使圣明的大禹尚且不可能通晓其中的奥妙,我偏偏又能怎么样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