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肸为中牟宰。(肸[xī] :1.〔~蠁〕散布、传播,如“芬腹~~。”2.振动:“芗呹~以掍根兮,声駍隐而历钟。”佛肸(xī,西)做中牟的长官。)◇集解孔安国曰:“晋大夫赵简子之邑宰。”○索隐此河北之中牟,盖在汉阳西。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不入:指不入其国。
晋国的赵简子攻打范氏、中行氏,讨伐中牟。佛肸就占据中牟,反叛赵简子,并派人招请孔子孔子打算去。子路说:“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集解孔安国曰:“不入其国。”今佛肸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磷:薄。涅:一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的矿物。此处作动词用,印染。
淄:黑色。现在佛肸自己占据中牟反叛,您想前去,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我是说过这句话。但我不也说过,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不也说过洁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集解孔安国曰:“磷,薄也。涅,可以染皁者也。言至坚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中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不能汙也。”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匏(páo)匏瓜:葫芦的一种。这句孔子说自己有才能,不像那中看不中吃的匏瓜。我难道是只中看不能吃的匏瓜吗,怎么可以老是挂着却不给人吃呢?”)◇集解何晏曰:“言匏瓜得系一处者,不食故也。吾自食物当东西南北,不得如不食之物系滞一处。”
孔子击磬。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荷:扛、担。蒉kuì古代用草编的筐子,一般用来盛土:“有荷~而过孔氏之门者”。
Kuài 1. 书上指赤苋菜。2. 姓。磬:用石或玉制成的一种打击乐器。)◇集解何晏曰:“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也。”硜硜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硁(kèng,坑)硁:象声词。击石声。己知:即“莫知己”,没有人知道自己。有一次孔子正敲着磬,有个背着草筐的人路过门口,说道:“有心思啊,这个击磬人,磬敲得又响又急,既然人家不赏识自己,那就算了吧!”)◇集解何晏曰:“此硜硜,信己而已,言亦无益也。”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鼓琴:弹琴。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索隐家语师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於琴”。盖师襄子鲁人,论语谓之“击磬襄”是也。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数:指演奏乐黄的技术、方法。)有间,(有间:过了一段时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志:指乐曲的情感意蕴。)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为人:乐曲作者的人品。)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穆然:沉默静思的样子。穆,通“默”,沉默。)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感意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集解王肃曰:“黯,黑貌。”几然而长,(几然:身长的样子。)◇集解徐广曰:“诗云‘颀而长兮’。”○索隐“几”与注“颀”,并音祈,家语无此四字。眼如望羊,(望羊:又作“望洋”,远望。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集解王肃曰:“望羊,望羊视也。”○索隐王肃云:“望羊,望羊视也。”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辟:同“避”。再拜,拜两拜。《文王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的琴曲名。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过,这是《文王操》呀”。)
孔子既不得用於卫,将西见赵简子。至於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孔子既然得不到卫国的重用,打算西游去见赵简子。到了黄河边,听到窦鸣犊、舜华被杀的消息。)◇集解徐广曰:“或作‘鸣铎窦犨’,又作‘窦犨鸣犊、舜华也’。”○索隐家语云“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及舜华”,国语云“鸣铎窦犨”,则窦犨字鸣犊,声转字异,或作“鸣铎”。庆华当作“舜华”,诸说皆同。临河而叹曰:(河指黄河。)“美哉水,洋洋乎!(洋洋:水盛大的样子。)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刳kū,从中间破开再挖空:~木为舟。~心。刳胎:剖腹取胎。
夭:指幼小的动物。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象征吉祥的兽。蛟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致雨、调和阴阳之气的一种动物。就面对着黄河感慨地叹气说:“壮美啊黄河水,浩浩荡荡多么盛大,我所以不能渡过黄河,也是命运的安排吧!”子贡赶上前去问:“冒昧地请问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窦鸣犊、舜华两个人,都是晋国有才德的大夫。当赵简子还没有得志的时候,是依靠这两个人才得以从政的;等到他得志了,却杀了他们来执掌政权。我听说过,一个地方剖腹取胎杀害幼兽,麒麟就不来到它的郊野,排干了池塘水抓鱼,那么龙就不调合阴阳来兴致雨了,)○索隐有角曰蛟龙。龙能兴云致雨,调和阴阳之气。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於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凤皇:也作“凤凰”,古人也以之象征吉祥。息:休息。《陬操》:琴曲名。倾覆鸟巢毁坏鸟卵,凤凰就不愿来这里飞翔。这是为什么呢?君子忌讳伤害他的同类。那些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尚且知道避开,何况是我孔丘呢!”于是便回到老家陬乡休息,创作了《陬操》的琴曲来哀掉窦鸣犊、舜华两们贤人。)◇集解王肃曰:“陬操,琴曲名也。”○索隐此陬乡非鲁之陬邑。家语云作“槃操”也。以哀之。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反:同“返”。随后又回到卫国,寄住在蘧伯玉家。)
他日,灵公问兵陈。(兵陈:指军队列陈作战的方法。陈,同“阵”。有一天,卫灵公向孔子问起军队列阵作战的事。)◇集解孔安国曰:“军陈行列之法。”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俎豆之事:指祭祀之事。孔子回答说:“祭祀的事我倒曾经听说过,排兵布阵的事,我还不曾学过呢。”)◇集解郑玄曰:“万二千人为军,五百人为旅。军旅末事,本未立不可教以末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索隐此鲁哀二年也。复如陈。(蜚雁:飞雁。蜚,同“飞”。如:往……;到……。第二天,卫灵公与孔子谈话的时候,看见空中飞来大雁,就只顾抬头仰望,神色不在孔了身上。孔子于是就离开了卫国,再往陈国。)
夏,卫灵公卒,立孙辄,是为卫出公。六月,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阳虎使太子絻,八人衰绖,伪自卫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迁于州来。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齐助卫围戚,以卫太子蒯聩在故也。(内:同“纳”,接纳。絻:古代的一种孝服。
衰(cuī,催):同“缞”,古代一种用粗麻布制成的孝服。
绖(dié,迭):古代丧服上的麻布带子。蒯聩kuǎi kùi。这年夏天,卫灵公死了,他的孙子辄立为
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六月间,赵鞅把流亡在外的姨灵公太子蒯聩接纳到戚地。阳虎让太子蒯聩穿上孝服,又让八个人空麻带孝,装扮成是从卫国来接太子回去奔丧的样子,器着进了戚城,就在那里住了下来。冬天,蔡国迁都到州来。这一年是鲁哀公三年,孔子已六十岁了。齐国帮助卫国包围了戚城,是因为卫太子蒯聩在那儿的缘故。)
夏,鲁桓釐庙燔,南宫敬叔救火。孔子在陈,闻之,曰:“灾必於桓釐庙乎?”(桓:指鲁桓公。釐:指鲁僖公。釐,同“僖”。还是这一年夏天,鲁桓公、釐公的庙堂起火烧了起来。南宫敬叔去救火。孔子在陈国听到了这个消息,就说:“火灾一定在桓公、釐公的庙堂吧?”)◇集解服虔曰:“桓釐当毁,而鲁事非礼之庙,故孔子闻有火灾,知其加桓僖也。”已而果然。(不久证实,果然如他所言。)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辇:乘车。)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於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这年秋天,季桓子病重乘着辇车望见鲁城,感慨地长叹一声说:“从前这个国家几乎兴旺了,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旺起来。”回头又对他的嗣子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一定会接掌鲁国的政权佐国君;你佐国君之后,一定要召回孔子。”)後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过了几天,季桓子死了,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丧事办完之后,想如回了孔子。)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厓求。”於是使使召厓求。(大夫公之鱼说:“从前我们的国鲁定公曾经任用过他,没能有始有终,最后被诸侯耻笑。现在你再任用他,如果也不能善终,这会再次招来诸侯的耻笑。”季康子说:“那么召谁才好呢?”公之鱼说:“一定要召冉求。”于是就派人召回了冉求。)厓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冉求准备起身前往,孔子说:“这次鲁国召冉求回去,不会小用,该会重用他。”就在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索隐此系家再有“归与”之辞者,前辞出孟子,此辞见论语,盖止是一称“归与”,二书各记之,今前後再引,亦失之也。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斐然成章:指文章富有文采。裁:剪裁。这里有教育的意思。我家乡的那些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阔,为文富有文采,我真不知从何下手来教育他们才好。”)◇集解孔安国曰:“简,大也。孔子在陈思归欲去,曰:‘吾党之小子狂者进取於大道,妄穿凿以成章,不知所以裁制,当归以裁耳。’”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厓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子贡知道孔子思念家乡想回去,在送冉求时,叮嘱过他“你要是被重用了,要想着把老师请回去”之类的话。)
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蔡昭公将如吴,吴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後将往,大夫惧复迁,公孙翩射杀昭公。(前:从前,指蔡昭公瞒着大臣迁国都于州来之时。复:再次。冉求离去之后,第二年,孔子从陈国移居蔡国。蔡昭公准备到吴国去,是吴国召他去的。从前昭公欺骗他的大臣,把国都迁到了州来,这次将要前往,大夫们提心他又要迁都,公孙翩就在路上把蔡昭公射死了。)◇集解徐广曰:“哀公四年也。”楚侵蔡。秋,齐景公卒。(接着,楚军就来侵犯蔡国。同年秋天,齐景公死了。)◇集解徐广曰:“哀公五年也。”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对。(政:治国。第二年,孔子从蔡国前往叶地。叶公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说:“为政的道理在于招纳远方的贤能,使近处的人归服”。有一天。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情况,子路不回答。)◇集解孔安国曰:“叶公名诸梁,楚大夫,食菜於叶,僭称公。不对,未知所以对也。”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云尔:如此罢了。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就对子路说:“仲由,你为什么不对他说:‘他这个人呀,学习起道理来不知疲倦,教导人全不厌烦,发愤学习时忘记了吃饭,快乐时忘记了忧愁,以致于连衰老就将到来也不知道’。”)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耦而耕:用耦耕的方法耕田。耦,古代耕作,两个人各执一耜(一种农具),配合并耕,这种耕作方法叫耦。津:渡口。孔子离开楚国的叶地回到蔡国。在路上遇见长沮、桀溺两人并肩耕田,孔子以为他们是隐士,就叫子路前去打听渡口在什么地方。)◇集解郑玄曰:“耜广五寸,二耜为耦。津,济渡处也。”正义括地志云:“黄城山俗名菜山,在许州叶县西南二十五里。圣贤冢墓记云黄城山即长沮、桀溺所耕处。下有东流,则子路问津处也。”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执舆:手拉马缰绳。长沮说:“那个拉着马缰强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吧?”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了。”)◇集解马融曰:“言数周流,自知津处。”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悠悠:《论语》作“滔滔”。
以:与。
易:改变。桀溺又问子路:“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都在动荡不安,而谁能改变这种现状呢?)◇集解孔安国曰:“悠悠者,周流之貌也。言当今天下治乱同,空舍此適彼,故曰‘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辟人之士:指孔子。辟世之士:指隐士。况且你与跟着那逃避暴乱臣的人四处奔走,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人呢?”)◇集解何晏曰:“士有辟人之法,有辟世之法。长沮、桀溺谓孔子为士,从辟人之法者也;己之为士,则从辟世之法也。”櫌而不辍。(耰(yōu,优):农具名。这里作动词,用耰击碎土块,覆盖种子。说完,就继续不停地耕田。)◇集解郑玄曰:“櫌,覆种也。辍,止也。覆种不止,不以津告也。”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怃然:失望的样子。子路把此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失望地说:)◇集解何晏曰:“为其不达己意而非己。”曰:“鸟兽不可与同群。◇集解孔安国曰:“隐於山林是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不能做隐士隐居山林与鸟兽同处。天下有道:指天下太平,走上轨道。
“我们不能居住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也用不着到处奔走想改变这个局面了”。)◇集解何晏曰:“凡天下有道者,丘皆不与易也,己大而人小故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樤丈人,(荷:担、扛。樤:锄田除草的工具。
丈人:老人。有一天,子路一个人行走的时候,路遇一位肩扛除草工具的老人。)◇集解包氏曰:“丈人,老者。荷樤,草器名也。”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穀不分,孰为夫子!”(四体:四肢。
勤:劳。五谷:指稻子、黄米、谷子麦子、豆子。泛指各种农作物。
分:分别,分辨。孰:谁。子路问他:“您看见过我的老师吗?”老人说:“你们这些人四肢不勤劳,五谷分辨不清,谁是你的老师我怎么会知道?”)◇集解包氏曰:“丈人曰不勤劳四体,分植五穀,谁为夫子而索也。”植其杖而芸。(植:拄。
芸:同“耘”,除草。说完就拄着拐杖拔草去了。)◇集解孔安国曰:“植,倚也。除草曰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集解孔安国曰:“子路反至其家,丈人出行不在。”(亡:外出,不在(家)。事后子路把这些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叫子路再到那里看看,老人已经走了。)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救援陈国,)◇集解徐广曰:“哀公四年也。”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军:军队临时驻扎。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国和蔡国的边境上,楚国便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剌:指责。
讥:讽剌。
疾:弊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设行:指施政施。)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於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於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於野。(用事:当权。
徒役:服劳役的人。孔子正要前往拜见接受聘礼,陈国、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有才德的贤人,他所指责讽刺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长久地停留在我们陈国和蔡国之间,大夫们的施政施、所做所为都不合仲尼的意思。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却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在楚国被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们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双方就派了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兴:站起。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病了,站都站不起来。)◇集解孔安国曰:“兴,起也。”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穷:走头无路、困厄。)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却还在不停地给大家讲学,朗诵诗歌、歌唱、弹琴。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君子也有困究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不加节制,什么过火的事情都做得出来。”)◇集解何晏曰:“滥,溢也。君子固亦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集解孔安国曰:“然谓多学而识之。”非与?”(色作:脸变色。
识:强记。这时子贡的脸色也变了。孔子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对吗?”)◇集解孔安国曰:“问今不然耶。”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种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知识之中的。”)◇集解何晏曰:“善有元,事有会,天下殊涂而同归,百虑而一致。知其元则众善举也,故不待学,以一知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