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的城市梦想
(2014-05-28 11:57:38)
标签:
财经 |
文/王万牢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个梦想,构筑人与城市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业与城市和谐发展的良好图景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城市的人居环境、综合配套设施、国际化程度、产业发展环境等日益成为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坐标。浐灞生态区始终将打造国际化生态宜居新城作为城市发展的理想路径,这也是浐灞的城市梦想。
十年“生态立区”
成就国家生态建设标杆
浐灞生态区成立伊始,就在生态逻辑之下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并将“生态”定义为城市开发建设标准。浐灞生态区始终以生态为导向,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率先启动“八水润西安”工程,为西安市、陕西省乃至整个西部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浐灞生态区率先启动“八水润西安”工程,实施浐河城市段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重新构建西安城东的水生态框架。早在2011年7月,浐灞生态区就被国家环保部批准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继而在2013年3月,浐灞生态区凭借多年来水生态治理成果又被水利部命名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
在做好水生态建设的同时,浐灞生态区正在建立城市再生水利用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编制完成西安首部城市再生水全方位利用系统规划,再生水将成为浐灞新的生态标志。截至目前,浐灞生态区已建成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1.5万吨/日,封堵排污口40处,建成配套市政污水管道79千米,辖区内的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经超过95%。区域内共建成市政中水供水干管长度60余千米,区域年使用中水量超过570万吨。
近十年来,浐灞生态区累计修复湿地1.7万亩,建成林地2.9万亩,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5%,河流水质由劣五类恢复到地表三类,负氧离子含量达到2000到6700单位,鸟类种类由过去的60多种增加到200多种,浐灞生态区已由过去的生态重灾区变为西安重要的生态补偿区。浐灞生态区建设的西安世园会、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浐灞桃花潭景区等日益成为吸引游客体验观光、享受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浐灞生态区市民休闲娱乐,共享城市良好人居环境的重要依托。
社会配套建设
人文宜居新城
高标准的配套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硬件支撑,区域商贸、金融、住宅、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的日益完善,成为城市集聚人力、技术、资金、产业等优质资源的重要基础。
十年来,浐灞生态区以高标准的配套建设为先导,以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西安领事馆区、西安金融商务区等为承载建设国际化运输、通信、商业、金融、住宅等配套建设,高标准推进星级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及商业步行街建设,加强特色餐饮及医院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目前,生态区内浐灞一中等教育机构已陆续开学。除此之外,浐灞生态区还将继续建设大型综合性医院、康疗养生会馆等社会发展类项目,为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城市配套环境。
2014年,浐灞生态区将着力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完善各类社会配套、优化升级区域路网,打通浐灞一路、韩森东路、北辰东路等主干道路。同时,推进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制定标准,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加快3星绿色建筑示范性工程建设,全面推行2星绿色建筑,推进浐河城市段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完成河道清淤、堤防修复和示范段建设任务,初步形成浐河沿线滨河景观带。
生态治理
引领陕西旅游新境界
2014年,时值春暖花开之际,浐灞生态区再传喜讯,给西安市民送上了一份美景盛礼——桃花潭景区。景区内燕子洲、荷塘锦鲤、春屿芳菲、柳溪栈桥等景点韵味独具,情景诱人。
然而,谁也无法想象,如此优美的生态型景区仅是几年前还只是一处堆积垃圾达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倾倒场。
据介绍,桃花潭生态治理先通过河道清淤辟出800多亩的湖面,利用经过环保处理的建筑垃圾堆出150多亩的湖心岛,并用清出的淤泥作覆土在岛上遍植桃树,形成了桃花潭、桃花岛景区,这种方式既使垃圾得到有效利用,又极大减少了土方石料等建筑用材。
在浐灞生态区,因生态治理而打造出来的生态型景区远不止这一个。以浐河为例,由于河道两边的纵深有限,浐灞生态区因地制宜,在浐河上游、中游、下游分别打造雁鸣湖、桃花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并串珠成线不断丰富河流应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
生态治理的故事桩桩件件,枚不胜举。垃圾分类处理后就地堆山挖湖建成五湖相连人工湖泊;河道滩涂地种植重建植物形成了雁鸣湖湿地景区;更令人拍手叫绝的还有昔日挖沙泛滥,空洼不平,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经过悉心治理,形成了名闻遐迩的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现在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占地4700亩,园内水域植被覆盖率达到94%,同时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是西安地区重要的物种库和基因库,为广大游客提供了集湿地保护、观光游览、科普科研、户外运动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目的地。
提升改造后的浐灞桃花潭景区于2014年5月1日新姿迎宾,位于浐河下游,占地面积约1516亩,其中水域面积608亩。景区塑造自然岛屿,恢复河道生态景观系统,打造融景观、生态、民生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白鹭洲、春屿芳菲、荷塘锦鲤等独具特色的主题景点,以及书法表演、古乐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一起成为浐灞生态区的旅游名片。
继举世瞩目的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之后,历经短短三载,如今的西安世博园已成为浐灞生态区治理灞河过程中的一个奇迹!该项目在取缔非法采沙场的同时因地制宜,对滩涂地、废弃沙坑进行整形,取坑为湖,取陆作洲,引来灞河之水,形成湖中有岛、岛洲相连、洲内有潭、积潭成渊的壮美生态景观。2014年年初,西安世博园荣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成为陕西省唯一入榜景区,不但为西安创建生态园林型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也进一步引领了西安乃至陕西生态旅游版块的崛起,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统一、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并举的新境界。
活动和赛事提升浐灞国际影响力
浐灞,这座现代化国际新城,因其一系列国际国内赛事、活动和国际品牌论坛等靓丽名片的影响力逐步提升浐灞生态区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辐射力。
2007年,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举行并将永久会址落户于此,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政要、工商界人士、学者800多人共聚古城西安,畅论欧亚经济发展,西安担当起了新丝绸之路的“寻源使”。此后,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落户浐灞,每两年一届的论坛令东西方经济文化交相辉映,成为西安迈向国际化的“开篇之作”。
浐灞生态区在长期的探索和发展中,不仅改变了西安的传统形象,也为一系列国际盛事的落户奠定了基础。2007年,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在西安浐灞生态区开赛,2013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浐灞启动。人们传统认知中干涸、古朴的西安,也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山水灵秀和生态成就。
2011年,举世瞩目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浐灞生态区历时178天,52个国家和地区、58个国内城市热情参与,1572万游客见证了“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艺术”的理念,多姿多彩的鲜花、园林、演出让这座城市尽显生态之美。据统计,西安世园会带动了西安市乃至陕西省交通、会展、物流、金融、商贸、旅游、餐饮等产业的快速增长,直接拉动西安市GDP5到6个百分点。浐灞生态区党工委书记杨六齐这样评价:“西安世园会是让西安沿着鲜花大道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也是西安重回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世界开始认识,西安不仅是历史古都,还是一座舒适、宜居、绿色环保的现代创新之城。
2013年8月,西安领事馆区获外交部批复落户浐灞生态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东方明珠,浐灞生态区在领事馆区及周边城市区的规划和建设中融入了“立体城市”和“绿色城市”两大概念,将“国际范”和新型城市区的试点完美融合。
2014年4月12日,“生态浐灞低碳出行2014西安市自行车健身骑行活动”在西安世博园举行,1000名骑行爱好者沿景区外围游览路线骑行两圈12.8公里,途中尽情欣赏美景的同时,享受骑行的乐趣,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健康理念。
岁月轮回,历史变迁。浐灞生态区的声誉和影响,依托一系列国际活动和赛事,不仅在三秦大地声名鹊起,更在中国,在世界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品牌声誉和知名度。追寻着浐灞不断飞跃发展的历史足迹,浐灞生态区立足区域,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生态环境,更让西安的外向型发展轮廓逐渐明晰。现在的浐灞生态区正以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的姿态籍着一个城市孜孜以求的城市发展梦想,在丝路复兴的机遇中阔步迈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