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量产 高新区将成世界领先的信息产业新高地
(2014-05-28 10:51:56)
标签:
财经 |
本报记者 田金
五月的西安,花飘四海,大街小巷总能听到“三星投产”的议论,这一季,三星成为了全民话题。
伴随着5月9日三星半导体及相关配套项目的相继落户,加上高新区已有的美国美光、应用材料、韩国信泰、台湾华新丽华及西岳电子等半导体产业集群,西安将跃升为世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借力三星,西安高新区正着力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骏马奔腾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于2012年9月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建筑工期约20个月,园区占地约1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将生产10纳米级NAND闪存芯片(V—NAND)。三星电子表示,西安半导体工厂的正式生产,标志着其成功构建了由韩国(系统和闪存半导体),中国(存储半导体)以及美国(系统半导体)共同构成的“全球半导体三大生产基地体系”。
如今,万众瞩目的三星项目投产。据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星(中国)半导体公司在西安建设的存储芯片项目,采用世界最领先的技术,每月可生产10万片,将聚集10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对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扩大产业规模,优化进出口结构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前,陕西省紧紧依托西安高新区,大力发展新—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期形成在该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西安高新区也正在依托三星电子项目全力打造过千亿的半导体产业集群和过千亿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以使西安高新区的半导体领域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竞争力。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行,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技术项目落户,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在促进陕西乃至我国西部地区扩大对外贸易和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必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人才战略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集群优势明显的同时,人才也成为了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的强心剂,更令人欣喜的是产学研的结合更加密切。”高新区管委会相关人员坦言。
细细咀嚼,三星项目最终花落西安,与西安密集的高校资源以及丰富的电子信息人才密切相关。三星方面负责人也多次表示,西安众多高等院校的人才与技术是支持三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于此,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郝渊晓认为,开发区建设与人才发展互为平台,有力推动了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和开发区建设的双赢,西安高新区以人才发展为根本,全方位做好企业人才服务,从而打造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一流科技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而在西安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何晓宁看来,西安的历史优势和现实条件起到了很大作用。他表示,“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安一直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科研、试制与教育基地之一。作为中国信息产业六大基地城市之一,西安的科研实力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中国第一部手机、第一个自主研发的GPS芯片组,第三代移动通信的TD-SCDMA技术标准都出自西安。”
近年来,高新区依靠西安教育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能源优势,集中精力发展人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集成电路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取得显著成绩。
应用材料、美光、华新丽华等国际巨头先后入驻西安,西安集成电路产业从研发、设计和制造等各个方面,完善的产业链业已形成,并对全国乃至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形成强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据了解,目前西安半导体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涵盖了物联网、通信、存储器、微处理器、信息家电、半导体照明、消费电子、设备制造、器件研发等多个领域,如优势微电子的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芯片、华芯的储存器、理工晶科的12英寸电子级硅单晶炉、能讯的基于氮化镓的微波器件、炬光的大功率激光器等。
“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设有微电子学科或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及重点实验室,人才优势为西安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表示,目前西安已经初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了科技成果项目对接和建立联合研发机构的目标。
“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是人才。而半导体存储器本身就是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高端人才。”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坦言。
自2000年国家科技部在西安设立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以来,基地一直采取“政府主导”的建设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推进、技术支撑与产业服务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孵化器+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服务模式。
链条效应
曾经还在为如何跻身中国半导体产业第四极而费尽心思的西安市,如今借力韩国三星电子强势投产,已经初步实践“到2020年,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整座城市变身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第一城”的目标。
业界著名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预计,借力三星项目,依托高新区的战略优势,未来数年,将有上千亿元的信息产业资本进入西安和陕西。
“三星项目投产,标志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对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陕西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说。
他说,在此次三星投产基础上,随着三星闪存芯片项目放大效应逐步显现,陕西半导体制造、应用产业链中硅材料、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研发设计、设备制造、智能终端等重点环节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制造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三星项目落户将使电子信息产业真正成为陕西工业支柱产业,有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幅提高。”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说。
而对于此,最大的建设者也是投资者,莫过于西安高新区,成为了陕西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门户。
以三星的入驻为契机,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西安高新区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即:以集成电路、通信设备设计制造为核心,集通信、半导体芯片及专用设备研发、制造、芯片封装等为一体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聚集地,多措并举,将高新区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信息产业新高地。
基于良好基础,西安高新区相继推出扶持政策、加快平台建设、专业园区承载等举措,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确立了使西安高新区成为国内高端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的目标。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美国空气化工、日本住友、韩国东进世美肯、住化电子、秀博瑞殷、韩松电子、摩西湖等60家配套企业在高新区落户。其中,有15家落户高新综保区,其中13家已全部完成工程建设,具备生产运营条件,两家企业主体已完工,正在装修;另有45家企业在综保区外设立独立法人或办事机构。
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区,吸引了美国英特尔、美光半导体、应用材料、霍尼维尔、韩国信泰电子、日本NEC、台湾华新丽华、华为、中兴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国内知名电子信息企业入驻,拥有电子信息企业超过千家。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下游,已在高新区投资建厂的韩国信泰电子公司也看到了未来发展的良好前景。“三星落户必然会带来一批配套企业,包括化工、精密仪器制造等等周边相关产业,半导体产业原料相通,在这些配套企业中会有信泰公司所需要的,这对信泰公司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信泰电子负责人表示。
随着三星半导体及相关配套项目的相继落户和投产,西安高新区将很快形成一个规模过千亿元的半导体产业集群,成为中国第一大信息产业基地、世界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对促进陕西乃至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对中韩两国经贸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