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引发的尴尬
(2014-04-15 15:33:05)
标签:
旅游 |
阳春时节,大地飞花,但谁也没想到,一朵花竟能产生出如此神奇的价值。凭借油菜花,清明小长假中,汉中旅游收入排陕西全省第一,竟然比老大哥西安还高出1亿多,如此结果令人错愕。
其实,跳出“花非花,雾非雾”的刻意解读,此中的道理再简单不过。
春意勃发,油菜花海最接地气,放眼望去,既有“吹苑野风桃叶碧,压畦春露菜花黄”的赏心悦目,又有“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的欣喜与期待。加之汉中当地经年的匠心营造,活动声势日大,赏花氛围日浓,参观人数日众局面的出现也就可以理解了。
如此看来,一朵花引起的经济效应确实不容小觑,而此中持之以恒的苦心经营正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最关键因素。
那么,汉中的成功仅是个案吗?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经后天匠心“护花”而成功上位的城市早有先例。
武汉市2012年4月提出打造“新花城”,制定首个“赏花经济”发展规划。该市进而紧紧抓住了武深高铁开通的契机,以樱花为主题,向全国吆喝赏花,竟然引得广州、深圳游客前去武大赏樱花。
据悉,2011年小长假,武汉旅游成绩为游客量220万出头,旅游收入5.2亿元。而今年小长假三天接待游客401.89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10.75亿元。用短短三年时间就实现收入翻番,一朵花引起的经济效应实在令人眩目。
由于有了汉中的超越,西安旅游在小长假过后处境有些尴尬。那么,是以人文景点为主的西安旅游缺乏赏花资源么?
非也,君不见青龙寺内,樱花掩映重叠,争妍斗艳;阿姑泉旁,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兴庆宫公园里,郁金香花色繁多,色彩丰润;汉城万亩桃园中,人面桃花,春风吐蕊;还有那王顺山侧,杜鹃啼血,热烈喧腾……
但环顾四野,西安缺乏像武大樱花那般的“花魁”一统花海,不是各景点花不够靓,而是名不够响,对游客的吸引力自然削弱了。相比之下,武大樱花之所以像洛阳牡丹一般艳压群芳,是因为那里几乎每年都会有吸引媒体的话题文化。如樱花承载了武汉乃至中国那段屈辱历史,也记录了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现实。
尴尬过后,汉中的成功不应成为西安旅游收入落后的理由,根据节令的不同,适时开设西安的“赏花盛宴”,推出主题鲜明的赏花大餐,也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