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推出“掌上社保”
(2014-04-14 15:01:38)
标签:
文化 |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以前,人们要办社保业务或了解社保信息,得带一大堆材料跑来跑去。现在,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上就可以轻松搞定,4月1日,高新区“掌上社保”——“西安高新社保”微信服务号与“高新社保”APP正式投入使用。
“掌上社保”让群众更方便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如何适应新趋势、利用新技术更好地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服务是提升高新区社保服务水平的关键。为此,高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结合业务实际,针对不同的服务需求进行了智能终端APP应用及微信平台的开发,也就是 “掌上社保”。
“外地社保经办机构开发微信和APP服务平台的已有先例,但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方式,导致功能单一、拓展性差,西安高新区是真正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第一家。”高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参保企业和个人可通过搜索或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关注“西安高新社保”微信服务号。关注后即可根据相应提示进行身份绑定,待验证使用人身份后,便可按照菜单内容轻松获取单位和个人的社保缴费情况,还可以及时了解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险方面的通知公告、业务指南和政策法规以及高新区及其他部门的动态和消息。通过下载APP客户端,用户还可更进一步地获取自己的参保信息。
虽然高新区自2010年7月1日新法规出台后,就开始定期为参保人员投递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权益单。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也表现出耗费大、效果不理想的弊端,例如仅打印的账单就能放满半个办公室,而且因为投保人的工作变动或家庭住址变化,往往投递出的账单又会被退回。如何为参保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信息已成为迫切的问题。为此,高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将加快劳动管理和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多次专项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反复调整设计思路,修改方案。其间数次邀请管委会相关部门、参保单位进行座谈、交流。经过不懈努力,“西安高新社保”微信服务号与“高新社保”APP正式投入使用。
近年来,高新区的社会保险事业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多,截至2013年底,高新区参保人数已近30万人。“掌上服务模式”的开启,则进一步完善了高新区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结合目前已有的“传统服务模式”、“网络服务模式”、“基层服务模式”和“电话服务模式”,高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中心)初步实现了“服务全方位、经办无缝隙”,切实做到了服务群众、方便群众。
传统服务模式,即通过开设服务窗口、敞开式办公的方式,为在高新区近7000家参保单位和150万人次的参加个人提供“数保合一”、“柜台式服务”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服务;网络服务模式则包括西安高新区社会保险业务网、西安高新区社会保险网上业务经办系统、西安高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官方微博三大板块,可实现将社会保险经办的通知公告、政策法规和办事指南及时传递到参保单位和个人,同时提供表格下载、知识问答等便民服务。同时可实现参保单位专管员办理本单位人员参保手续、申报缴费等业务;基层服务模式,即在社区中心开办城乡居民参加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目前,可办理业务的社区已达13个;电话服务模式,则是为解决参保群众电话咨询社会保险知识、办事指南的需要,设立统一咨询电话,共计17个坐席提供人工解答。
“无论是哪一种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方便区内企业职工及居民。”高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罗鹏告诉记者,这五种服务模式互为补充,同步开展,构成了高新区的社保服务体系,实现了“便捷社保”的理想,今后还将继续在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便捷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方面不断探索,按照创建“阳光社保”、“便捷社保”、“标准社保”、“数字社保”、“人文社保”、“安全社保”和“创新社保”的发展思路,共筑“西安高新社保”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