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间金融街更“草根”一些
(2014-04-03 10:55:52)
标签:
文化 |
文/雪城
继广州、佛山、东莞、成都、武汉之后,集资金借贷、融资担保、股权投资、中介服务、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民间资本流转高地——西安民间金融街,也将于近期开街。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题,而民间金融机构为了寻找可靠的投资项目,也不得不煞费苦心、四处奔波。双方接触的过程繁琐冗长,最终的结果却差强人意。建设民间金融街,为投融资方提供一个风险低、效率高的合作平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难题,对于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笔者以为,从长远出发,此时进一步厘清民间金融街发展思路犹为必要。
首先,民间金融街的发展不是仅仅设置一些金融优惠政策,再拉一些民间金融机构入伙那么简单,创新应成为其发展的核心要义,这其中,创新信用担保模式非常关键。
据了解,不少银行推出的“小额贷款”,因为“无抵押”,自然通过信用担保模式放款,虽然放款时间快,但若加上机构的评估费、律师费、抵押等费用,有些企业通过民间融资的成本,甚至占到贷款金额的20%—30%。在这种情况下,民间金融街应考虑创新信用担保模式,减少中间环节费用,让发展型的优质企业真正享受融资的便利。
而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可借鉴广州经验,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征信业,打造西安民间征信数据平台。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地拓宽小微企业非物化担保模式。扩大应收账款、订单等权利质押贷款业务,还可考虑实行“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的行业性专业担保模式,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多渠道、便利的担保支持。
再者,西安民间金融街建设务必高屋建瓴,在发展眼光上不输人后。
笔者以为,在有效统计出西安市范围内民间借贷利率和担保费利率的相关信息之外,还可考虑增加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动的其他信息指数,并据此形成独具特色、具有示范意义的“西安指数”,消除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引导民间融资向公开化、阳光化健康发展。
以此为起点,还应做深做精服务内容,努力充实实体平台业态,防止重平台建设、轻发展内涵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