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信“相中”艺术品拍卖

(2014-03-26 09:25:54)
标签:

文化

http://www.ceeh.com.cn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本报记者 杨雄伟

  艺术品拍卖市场一直都不缺乏群雄逐鹿的场面。这种场面除了没有宏大的硝烟弥漫之外,到处都可透视到其平静湖面下的湍流涌动。

  一直以来,互联网是中国较为市场化的产业,大家都跃跃欲试。2014一开年,号称国内首家微信艺术品拍卖平台“周周拍”正式上线,成为微信艺术品拍卖先吃螃蟹的人。

  有趣的是,不单是微信,2013年,国内艺术品网络拍卖开展的如火如荼,不仅艺术圈内各机构纷纷试行网络拍卖,就连淘宝、国美、苏宁等大型电商也争相加入艺术品网拍的市场争夺战。

  仔细梳理和分析,以最新微信为代表的网络拍卖“相中”艺术品市场,自有其背后的市场逻辑。网络拍卖是实打实地大干一场,还是一种烧钱赚吆喝的营销手段?

  转个弯,西安的拍卖市场又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西安的网络拍卖怎么样?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4/03/24/20140324351034-1910.jpg

  微信“相中”艺术品

  人们总是对于新技术的出现,抱有极大兴趣。当然,兴趣是另一方面,背后巨大的利益才是商家真正的兴奋点。

  近年来,网络拍卖发展迅速,2013年是中国拍卖行业名副其实的“网络拍卖发展年”,行业网络拍卖成交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仅全国拍卖企业通过中拍协网络拍卖平台组织的网络拍卖会就有3097场,成交额92.79亿元,与2012年相比,有7倍多的增长。

  或许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微信拍卖的兴起也就不足为怪。据资料显示微信拍卖的方式其实早在去年3月就已出现,如今,艺术圈公开的微信平台主要有“周周拍”、“蔷薇拍卖”、“艺麦微拍群”和“阿特姐夫微信拍卖”等,这些平台皆依托了一定的线下资源并利用了线上推广的传播经验。

  微信拍卖其实是在微信公共平台,由拍卖方将拍品的信息和图片等上传到公共平台及朋友圈里,所有者均有资格竞拍,藏家可以通过回复公众平台竞价,第一次竞拍的同时,要留下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否则竞拍无效。也可直接加入会员后竞拍,打电话竞拍同样有效。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上拍的作品主要有三大特点:无底价、小名家、较另类。

  国内首家微信艺术品拍卖平台“周周拍”负责人高松曾表示,之所以想做这样一个平台是受海外拍卖行的启发,“一些国外拍卖行允许电话和网络竞拍,让一些没有办法到现场的藏家也能参与拍卖。微信是目前最火的用户平台,在微信上拍卖的话,只要有网络就能参与其中,所以面对的是一个广大的用户群。”

  “目前微信、电商等拍卖方式,我认为作为拍卖工具有积极意义,有促销的积极功能,但需在国家目前的法律框架下运行,也应有风险防范意识。”全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拍卖研究所所长郝渊晓如是看待微信拍卖的意义。

  长期观察拍卖市场的西安力邦拍卖有限公司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喜喜认为,“现在国内已经有较成熟的网拍,像保利在线、嘉德在线等一些大的拍卖公司现在都在做,微信拍卖作为一个艺术品交易平台来讲,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样子。”

  能否撼动实体店

  正是由于以微信、电商的这种网络艺术品交易平台的出现和成交量的步步攀升,也让人们开始担忧传统的实体拍卖机构在未来是否有被取代的危险。

  网络拍卖能否撼动实体店呢?

  网络拍卖“容易导致作家浓厚的商业气息和名利思想,我坚决反对通过微信和电商平台交易艺术品。”著名长安画派传人、旅美画家范炳南对网络拍卖很抵触,“成交量越大越损害传统艺术品交易平台,对正规的拍卖公司、正规的画廊、正规的文化机构负面影响特别大。”

  记者从西安多数画廊了解到,这种网络拍卖的兴起,对于他们的影响非常有限,由于西安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有限,这种冲击基本没有,画廊的生存主要靠自身原有的客户。

  事物总是像硬币一样有正反两个方面,但记者在采访中,绝大多数人一边倒地认为,网络拍卖在短期内很难替代掉实体交易平台,双方只能是一个相互补充的关系。

  “网络拍卖和实体拍卖交易平台是一种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网络交易平台不可能刚一出现就会完全的取代实体,但从长期来看,还要视网路拍卖的发展情况而定,目前微信拍卖只是在全国处于一个初步的发展阶段。”李喜喜说。

  业内人士认为,微信拍卖只是作为传统拍卖形式的一种补充,它更适合小额的当代艺术品。而且网络平台的操作规则不如实体拍卖规范,它更多的是宣传平台和包装的渠道。

  “对中高端拍卖机构不会带来太多冲击。”郝渊晓审视地解释实体店的生存之道。他认为,艺术品拍卖是一种流程复杂、对当事人要求较高的交易行为。无论市场活动当事人的某一主体,对拍卖市场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艺术品无论收藏市场还是拍卖市场,不是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进入的市场,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进入的市场。

  真伪难辨成死磕

  既然传统实体拍卖机构,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被网络拍卖所取代,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实体店的传统优势,也说明了微信和网路拍卖有其难以逾越的先天死磕。

  网上拍卖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网上竞价的艺术品真假难辨。

  “网上拍卖主要是存在一种信赖度的问题,就是作品的真假问题,所以在艺术品网上拍卖的初级阶段,拍卖的作品主要会集中在低档次、低价位的类似于一种工艺品到艺术品之间的一些作品,这样的作品保真性是难以解决的。”李喜喜坦陈网络拍卖的缺点。

  其实,网上作品的真假问题,也与买家的心理接受有关。传统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买家习惯于到现场看预展。对于书画作品,收藏者要仔细研究纸、墨、印,甚至要用放大镜去看,用鼻子去闻;对于瓷器,买家会仔细端详图案、釉色、圈足,要上手掂分量、摸釉面等。如果只看网上的照片,买家的竞买信心会差很多,出价也会比看过实物的人要低出许多。

  正是由于网路拍卖的真假问题,目前在线拍卖推出的拍品主要是那些价位较低的,并且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容易辨真伪的拍品,因此,珠宝、酒类和现当代书画成为主要的门类。

  有业内人士认为,像古代书画还不适合在线拍卖,一方面是买家在网上很难判断真伪,另一方面是成交后的邮寄也有困难。

  当然,网上拍卖也不是没有其优点,比如省时、省力,“优点是微群人员相对固定,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但艺术品的鉴定、保管、交割要比一般商品复杂的多。很容易产生纠纷。”郝渊晓说,但网上拍卖的真伪问题“根本无法避免”。

  除了在线难辨真伪等技术问题,目前在线拍卖还存在严重的法律隐患。目前《拍卖法》对于在线拍卖还没有规定,很多在线拍卖类似于电子商务的性质,实际上它延伸的不是拍卖;虽然名叫“拍卖”,但不归《拍卖法》所管。

  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认为网上拍卖面对的是大量百姓,成交率会比较高,网络可能会变成藏家藏品的主要来源地。同时很多散落在民间的宝贝也可以浮出水面。但艺术品市场有很多问题,比如真假问题、诚信问题,这些在网上拍卖中会更突出,若解决得不好,将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西安暂无网络店

  “在全国像微信、微店大家已经开始做了,而在西安我还没见到有哪家拍卖公司开通网上交易平台。”李喜喜强调,这种微店交易和实体拍卖还是有区别的,有几个朋友在网上开了几家“微画廊”,但其主要的功能只是宣传和介绍作品,与其他网站没有多大区别,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拍卖,同时关注的人也不是很多。

  记者采访中观察到,不少画廊的老板只是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至于如何才能通过网络进行拍卖,大多数人不是很清楚。

  据李喜喜介绍,他们近期也在考虑筹建网路拍卖的事情,但还没有一个具体成熟的思路来做。李喜喜的观望也不是没有原因,“西安在网上开‘微画廊’的也不少,但是实际的成交量现在还没有看到,力邦拍卖有限公司只是借这种微信的手段来宣传和向外界发布消息,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通过微信来实现网上拍卖。”

  当谈到西安为什么网络店发展如此缓慢时,西安不少画廊老板解释为,真正的要想在网络上实现交易,不只是建立一个网站或者微信交易平台就行,这里面涉及如何运作网站、如何实现网上支付、如何配送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没有专业的网上拍卖人才,是大多数拍卖机构目前的症结所在。

  “我经常和我的学生探讨网络拍卖的问题,但据我的估计西安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现在应该出现了这种电商交易平台。但规模和效果如何,大家都不知道。西安在这方面应该来说只是处于一个尝试和初级发展的一个阶段。”范炳南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西安未来网上拍卖的发展需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用更高的网络技术满足顾客对艺术品的需求;其次需要提高运营者的诚信水准;同时还需要与线下上手辨别结合起来,网上拍卖才能向更高、更深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