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营银行“破壳”

(2014-03-18 11:02:35)
标签:

文化

http://www.ceeh.com.cn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点击微信订阅号搜索城市经济导报

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添加

别把王岐山看韩剧当成两会花絮

本报记者 宗文

  谜底终于揭开。“经过反复论证和筛选,并报国务院同意,目前已确定5个民营银行试点方案。”日前,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这表明,年初银监会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首批试点3至5家”民营银行,最终将实现顶格批设。

  这次的试点中,还没有陕西的企业被选中,但陕西省也正按照规定推进民营银行组建工作,目前已进入初步操作阶段,陕西不止一家企业已递交了组建民营银行的申请。

  此前,陕西和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已向银监会递交了申请。该公司是由陕西省工商联发起,联合17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17亿元组建而成的民营投资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冯钧平表示,和谐投资正参与筹建“秦农银行”,秦农银行前身则包括农村信用联社。

  首批试点四地五家

  据悉,这次试点民营银行,将采取共同发起人的制度,也就是说,每家试点银行的发起人不得少于两家民营资本。首批分别由参与设计试点方案的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工作。

  事实上,2013年以来,在“政策春风”的鼓励下,各地掀起了一股申办民营银行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或准备加入开办民营银行的大潮中,民间资本纷纷都想涌入金融行业。那首批参与试点的为什么选择这10家民间资本?

  “这次试点的选择,不是计划模式下的指标分配,也不是行政管理下的区域划分,完全是对试点方案的优中选优。”尚福林表示,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筛选标准主要有5条:一是有自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二是有办好银行的股东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具体条款。四是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五是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即“生前遗嘱”。

  尚福林说,这次试点主要是试行自担风险的新机制。具体来讲,一是让资本说话的公司治理机制,二是让资本决策的经营管理机制,三是让资本所有者承担风险损失的市场约束机制。

  此次试点银行具有一些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突出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二是突出特色化业务、差异化经营;三是突出风险和收益自担的商业原则。重点要依法做好风险管控和损失承担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要制定“生前遗嘱”,防止银行经营失败后侵害消费者、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四是突出股东行为监管。

  尚福林说:“这5家银行的试点,将按照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的原则来审慎地推进,至于说这些银行什么时候能够挂牌营业,主要取决于这些银行的条件是否成熟。也就是说,挂牌营业的时间主要还取决于这些试点银行自身。”

  尚福林指出,这5家试点的选择既不是计划模式下的指标分配,也不是行政管理下的区域划分,而是在各地转报推荐的试点方案中优中选优。选择标准主要考虑五个因素:一是有自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二是有办好银行的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协议条款。四是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五是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为了保证试点银行的持续稳健经营,发起主体要考虑成熟,做好长期投资、持续经营的打算。为了保证股权稳定性,我们将要求发起主体承诺5年的股权锁定期,5年内发起主体持股不得转让。发起主体要做专业、理性的投资者,不要直接干预银行具体经营,选择专业的银行经营管理人才。

  风险防控受关注

  民营银行发展壮大,将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更有效地配置市场资源和金融人才。各类商业银行在市场中充分竞争,必将涌现出大批从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银行家,一个更有活力的金融市场必将随之到来。

  除此之外,互联网和第三方支付技术的发展,为一些民营企业带来了发展新金融模式的可能,新技术的发展为民营银行施展拳脚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据悉,此次参与设计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的民资中,就有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

  但是,与民资跃跃欲试相对应的,是监管部门的谨小慎微。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初期放行的民营银行只有5家,并且颁发有限业务牌照。

  民资设立银行,市场不乏担心,关联交易问题或将成为民营银行最大的风险之一。对此,银监会负责人表示,将要求发起人公司核心主业突出,现金流充裕,有效控制关联交易风险,能够承担经营失败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认为,中国的银行数量不怕多,但还要注意风险的预警机制。在他看来,未来的监管体系要比市场更加严厉地淘汰弱者。“不能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时候再去淘汰它,只有在严格的监管下,银行的倒闭才不会传染。”

  民资设立银行,是中国银行业打破垄断、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不过,既然是市场化,就有市场竞争,就将会有失败案例出现。民营银行倘若真的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该如何处理?由此,退出机制的完善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对民营银行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是此次试点考虑的重点内容。”银监会负责人介绍,民营银行应提前订立风险处置与恢复计划,即“生前遗嘱”,明确经营失败后的风险化解、债务清算和机构处置等安排。

  银行业的“生前遗嘱”其实已经并非新鲜事,就像是人在活着的时候确立遗嘱一样,当银行面临破产时,就会按照此前签订好的这份“遗嘱”处置资产。目前中行、招行等多家大中型银行已签署过“生前遗嘱”。

  对于民营银行的风险管控,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日前表示,民营银行的发展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大方向,但是民营银行的发展面临一个重要挑战,就是发起企业如何在风险自担的监管框架下,短时间内建立起民营银行的内控机制。

 

  屈宏斌还认为,目前金融改革正加速进行,必然会引起金融市场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任何金融机构,不管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都必须要建立起严密的内控机制。另外从海外经验来看,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集团以及监管部门也更加重视风险防控。因此他建议,民营银行必须短时间内吸收一些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