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珍稀古琴:“高价”觅知音

(2014-03-11 15:18:20)

http://www.ceeh.com.cn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点击微信订阅号搜索城市经济导报

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添加

珍稀古琴:“高价”觅知音

 

本报记者 姝涵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位于“琴、棋、书、画” 四艺之首,也向来是文人墨客的标榜之一。所以当演奏从演奏技能变成一种文化蕴含标志的时候,古琴的角色也从演奏乐器发展成一种标志着儒雅风范的文化收藏。近年,珍稀古琴更是强势崛起,进入“亿元时代”。
  日前,扬州青年斫琴师投入上百万元用金丝楠木制古琴的消息传出,再加上去年底秋拍市场中出现成交价上百万元古琴的记录,均使敏锐的收藏者“嗅”到古琴收藏市场的勃勃“商机”。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4/03/10/20140310260206-2680.jpg


  宋古琴:30年价涨万倍
  
  近几年,古琴的价格从十万、百万、千万级别跨入亿元门槛,不断刷新的成交价格,让藏家逐渐认清古琴收藏潜在的“爆发力”。 古琴收藏行情,顺势奔来,强势崛起。
  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拍会上,一把唐朝“九霄环佩”琴,以346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同年11月,王世襄所藏唐代“大圣遗音”琴以891万元成交。可以说,2003年让先前“曲高和寡”的古琴收藏走进了一个分水岭。
  2009年,明代“月露知音”琴以2184万元在中国嘉德成交。同年,一张晚唐“太古遗音”琴也以2072万元在北京匡时拍出。
  及至2010年,古琴拍卖更是天价迭出。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一张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以1。37亿元的天价成交,中国古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此琴之所以能以高价成交,除了古琴本身所具备的收藏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其除了为宋徽宗御制外,还有乾隆皇帝的御题。此为锦上添花,身价倍增。
  到了2011年,古琴拍卖市场持续升温,古琴拍卖价格继续攀升。其中,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以1。15亿元成交,成为目前第二件过亿的乐器。该琴为桐木胎,金徽玉轸,遍体蛇腹断纹漆色璀璨古穆,铭刻精整古朴,圆形的龙池上方刻有“大圣遗音”四字。
  对比如今的热火朝天,古琴世家之后、收藏家陶艺回忆起之前古琴收藏曾长期备受市场冷落:“上世纪80年代,我父亲买下的一张宋代古琴才1000元左右,放在现在至少变成数千万元,不到30年涨了1万倍以上。”
  尽管如此,古琴艺术家杜大鹏仍认为,“古琴的春天”远未到来。“现在一幅好的字画都能卖四五亿,何况琴是‘四艺之首’。因此,古琴收藏的升值空间依然很大”。原因何在?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4/03/10/20140310270225-7080.jpg
  存世量极少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或七弦琴。“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关于古琴的产生存在多种说法。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还盛兴于民间。《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说明在春秋时期,古琴在民间已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乐器。
  “这些年出现天价古琴,主要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广州稼轩琴坊坊主陈志彦如是强调。沧海桑田,经历过社会变革的涤荡,能幸存下来的古琴,尤其是流传有序的名琴已寥若晨星。目前,真正具有收藏意义的古琴存世量极其稀少。
  有行家在考察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馆藏机构和包括香港在内多个地区的私人收藏后得出结论:目前存世的包括民国在内的古琴数量应不会超过2000张。
  据了解,古琴收藏大体可分为三个档次。唐、宋、元琴和明代皇家宗室制琴备受藏家关注与追捧,目前在市场上屡创新高的多为此类。而明代文人制琴,虽尚有一定数量留存,但市场价格也已不菲。至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琴,品质远逊于前两类,数量也相对较多。
  唐琴最为珍贵,人们却也极难窥见其踪影。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郑珉中统计,全世界收藏的唐琴仅18张,中国藏17张(台湾和香港各藏1张)、美国藏1张。而且,这些琴多藏于博物馆,私人手中仅有5张。
  另外,公藏机构由于对古琴开始重视也因此成为“古琴收藏热”的“推手”。在古琴“申遗”成功后,不少公藏机构才注意起自己仓库里“尘封”了不少宝贝,如重庆博物馆挖掘了“藏在深闺中”的40多张名贵老古琴,湖南博物馆、湖北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都“自家”仓库中“淘宝”成功,而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也发现“深藏不露”的10多把老琴。
  由此可知,古琴在收藏的热潮中,自然变得格外珍贵、稀缺。收藏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
  
  
  赏玩可从新制的古琴开始
  
  著名文物鉴藏专家、古琴收藏者梁基永博士指出,对古琴赏玩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先从新制的名家古琴开始涉猎,稳妥保险,且有一定的升值空间。据了解,全国有近百家制琴的作坊,价格较低的新琴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而出自名家之手的琴已动辄近十万甚至几十万元。在手工制琴的工坊里,制作一把琴要耗时半年,甚至更长。这些新制名家之琴全部采用传统工艺,上百道工序大部分靠手工完成。
  
  辨别古琴真伪
  
  古琴拍卖价格的高涨,必然促使名琴逐渐流入市场,但同时也会使古琴作伪者有机可乘。若想投资古琴,先要了解古琴常识。古琴琴体由面主要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主要分为琴面、琴底、琴腹三部分。古人言,古琴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琴面呈弧形,琴底扁平,象征天圆地方。其形与人身相应,有首、额、项、肩、腰之分。古琴最初只有五弦,内合金、水、火、土五行,外合官、商、角、徵、羽五音。之后文王加一弦,是为文弦;武王加一弦,是为武弦。前面十三徽,象征意见十二月和闰月。最难辨认的,是将老琴剖开重修刻上伪款,而粘合处又做得天衣无缝。另外,用古木制琴时就刻上伪款的情况也很难辨认。无论是腹款,还是背款,资深的鉴定家还可以从历代帝王年号的惯称、用字避讳及一个朝代或某书法家的书风加以辨认。
  当然买古琴时,如果有行家陪伴更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