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 陕西制定未来五年路线图

http://www.ceeh.com.cn
点击微信订阅号搜索城市经济导报
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添加
本报记者 殷高峰
“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加强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真正做到压下来、不反弹。”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的内容,亦属于2014年政府重点工作的一部分。
而在两会召开之前,陕西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为陕西化解产能过剩制定了未来五年的路线图。
“近年来,产能过剩日益凸显,不仅出现在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煤炭等传统产业,像风电、光伏、多晶硅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深陷产能过剩问题。”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说。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4/03/10/20140310261108-1230.jpg陕西制定未来五年路线图" />
陕西进展
2月12日,随着一声巨响,咸阳市氮肥厂40多米高的烟囱应声倒下。这个位于咸阳市区北大门、具有45年历史的工厂开始关闭拆除。
据悉,咸阳氮肥厂的关闭,年可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87吨、氨氮排放量114。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65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7吨。
可以说,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一个重点,已经成为各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推手。
此次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务,那么陕西目前十二五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完成的如何呢?
“我们在去年已经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的淘汰任务。”陕西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称。
“从目前情况看,国家重点化解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在陕西省虽表现尚不明显,但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迹象,一些行业的持续扩张有可能加剧产能过剩矛盾。”陕西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陕西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力不强,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从去年11月开始,西安市工信委对西安市的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一个调研,“调查了炼铁、焦炭、铁合金、电石、铜冶炼(再生铜)、铅冶炼(再生铅)、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等11个行业,西安市主要在造纸、印染等方面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上述负责人称,
“西安目前面临的问题和陕西省基本相同,主要是落后技术设备。”上述负责人称。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中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曾昭宁说。
根据《意见》,陕西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遵循“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过5年的努力,力争实现产能规模基本合理、发展质量明显改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的目标。”
市场推动
“我们将根据省上的部署,结合西安的实际情况,准备出台一个方案,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将通过市场的手段去推动。”西安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
据悉,西安市目前的计划已经初步制定出来,“最终确定后将对外发布。”上述负责人透露,西安市今年将重点推动印染、轻纺、水泥、平板玻璃等四个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今年将关闭蓝田的一个水泥企业。”
“淘汰落后产能,难度大,压力大。”陕西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坦承,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让他们主动关闭一些还有效益的生产线或项目,“要做的工作很多。而且,又不能强制性的去关闭,我们也没这个权利。”
“我们更多的是通过一些产业政策,去引导企业自动自愿地去淘汰一些落后产能。”上述负责人称。
据记者了解,像咸阳氮肥厂这样早就列入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名单的企业,却因为企业关闭涉及两大难题而迟迟难以关闭:一是企业连年亏损,资产负债率高达484%,严重资不抵债;二是企业有职工976人,其中在册611人、退离休365人,职工安置难度大。关闭资金缺口仍达1。24亿元。
“要关闭还可以产生效益的企业或者生产线,其难度可想而知。”上述负责人称。
“事实上,像水泥,平板玻璃等在全国范围内过剩的行业,在西安却是供应不足的情况,还需要从外地大量的购进。”西安市工信委相关人士称,“这也给淘汰落后产能增加了难度。但对技术、设备落后的生产线,我们将积极通过市场的手段引导企业主动淘汰。”
“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的最好办法,就是由市场进行淘汰。”曾昭宁表示,仅仅依靠政府文件是不能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的,还需依靠市场的力量。
他说,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一旦某个行业产能过剩,产品滞销,企业劳动生产率不高,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为取得利润最大化,都会自动转移寻求产能从过剩向均衡靠近,社会资源就会得到合理的配置。
在新的形势下,化解产能过剩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进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上述工信厅负责人表示。
他说,逐步转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工作方式,注重利用工作协调机制,更好地发挥职能部门作用,“通过更加严格的环保和能耗执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市场。”
构建长效机制
此次《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五年的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在曾昭宁看来,所谓长效机制,就是要减少政府的投资项目审批,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建立新型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就是要强化政府的信息披露和服务职能,建立产业发展预警机制,用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引导社会投资,让投资者真正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现在的投资项目审批是以经济性管制为主要内容,曾昭宁建议,新型的准入制度应该以经济性管制为主转到社会性管制为主,“所谓社会性管制,主要是用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三个指标来对投资项目进行约束和管理。同时,我们管理投资要从事前的前置性审批管理方式,转到以事中过程监管为主的方式。”
上述工信厅人士也表示,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要明确定位,“要从具体的事务中退出,该交给市场的一定要交给市场。”
“政府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政策的引导,并做好监督和管理,比如,通过严格的环保、质监、安监等政策。”上述工信厅负责人说,“通过这些政策,使一些落后的产能自己退出市场。”
此次《意见》也明确指出,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陕西省关中地区灰霾防治重点行业项目建设指导目录(暂行)》,通过环境倒逼机制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坚决禁止落后产能进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西安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现有火电、石化、水泥等企业及工业燃煤锅炉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和有序搬迁。
“目前我们在研究淘汰落后产能和新建项目的配合机制。”上述工信委人士称,将加强规划、标准和政策引导,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和项目核准或备案,强化环保、能耗、物耗、质量、安全、土地等指标的约束作用,防止新增落后产能和落后产能的转移。
“让市场决定谁去谁留,才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曾昭宁认为,要尊重市场规律,按市场机制办事,政府要更多地从社会利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这样一些角度,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加速和强化落后产能退出,大力推进破产重组。
“事实上,这是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机遇。”曾昭宁说,陕西要抓住产能过剩的时机,通过制定严苛的环境、能耗、技术、质量、标准等政策,提高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企业、落后工艺和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同时,要扩大先进产能。积极推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和加快跨地区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支持行业‘排头兵’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业重组。
此次《意见》也明确指出,在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和严控总量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能力,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进大调整、大协作、大循环,延长产业链,打造新支柱,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2015年确立基本框架,2020年整体竞争力在中西部居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