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了增值税 “濒死”书店冬去春来?
(2014-01-13 14:51:22)本报记者 卓湘颖
近年来,从全国知名的第三极书局关门、“风入松”书店停业、三联书店退出等事件,到全国各地小书店纷纷倒闭和转让,无不让业内人士感受到书店的“寒冬”。
民营实体书店在艰难中度过了2013年。
盈利难题成为实体书店去留存亡的关键。2014年1月9日,“北京开卷”发布“年度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201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增长-1.39%,其中超大书店下滑最为明显,达到-7.71%。而在西安,实体书店的经营情况同样不甚乐观,不少小型书店早已悄然倒闭。
在“寒冬”中,实体书店还是嗅到了一丝春的气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
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只是将过去只有新华书店享受的税收优惠扩大到全行业,由于成本上升、网络时代读者分流、行业内的不公平竞争依旧存在,民营书店的发展仍步履维艰。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近年来,面临网络书店低价冲击、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各地商业物业租金的快速上涨,国内实体书店经营大多陷入困境,知名实体书店的倒闭已不再是新闻。
在西安美术馆内,以销售艺术类图书为主的民营书店店主杜秋红坦言:“自开业来,我们一直在亏损,之前撤走的民营书店也似乎没有盈利过。”
“现在除了教辅书,其他书籍几乎都卖不出去。”在西北大学附近,一家以卖二手书为主的书店老板张先生表示,“现在的年轻人都会上网,他们喜欢用手机看电子书。如今,看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就连教辅书的销量也下降了。很多人选择直接网购,省劲儿,而且还便宜。”
作为西安知名的连锁民营书店,嘉汇汉唐书城也面临着挑战。在嘉汇汉唐书城小寨旗舰店,除了书籍,还有学习用具、家教设备、音像制品、电子产品的展柜,“这和我们的经营是各自独立的。不过,这些品类都与学习用品有关,放在一起可以促进经营。”嘉汇汉唐书城的副总经理罗秀珍表示。
“近两年书店的整体销售份额在扩大,在集体采购上有明显的增长,但纯零售业务有一定的下滑,新开分店和旗舰店的增长都较去年有所下降。因为图书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现在人们读书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一些图书的质量下降得很厉害,同质化现象也很严重,可读性弱化,热门图书的数量和畅销时间减少。”罗秀珍无奈地说。
位于解放路的图书批发市场,在这个冬季也十分冷清。这个以教辅书为主的图书集中地,在最鼎盛时期聚集了300多家书店,现在就只剩下100多家了。尽管在“十二五”期间,这里将建设西部国际图书城。书店老板们仍纷纷表示:竞争激烈、房租上涨、购买人群减少,导致图书批发市场经营艰难。“剩下的书店经营者靠价格战求生存,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
最初以社区书店进入西安市场的四川“今日阅读”书店,鼎盛时期曾达到三十多家,现在只剩下六家。“主要就是房租太贵。” “今日阅读”书店西安区域负责人余明华坦言,“社区书店的店面大多是跟私人房东签的合同,涨价比较随意。比如我们在紫薇田园都市的店最开始租金是几千院,现在涨到了一万多元。”
电商步步逼近
自2007年以后,网上书城开始大举进军出版领域,拿下整个出版行业5%的市场份额。之后两年间,国营书店、民营书店、网上书城三分天下,实体书店的经营份额仍占主体地位,但网上书城以梯级增长的速度对市场蚕食鲸吞。2010年,图书网购在网购市场的排名已升至第三位,用户比例达网购比例31.4%。2011年,网上书城已占据了图书销售35%的市场份额,到2012年初,这个数字提高到50%以上。
发展至今,网上书城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已经由蚕食变成了鲸吞。
网上书城最大的杀手锏是超低的折扣。一般来说,书籍在实体书店通常最低只能打到八折到八五折,在网上书城却能打到六折以下,甚至三折、四折也越来越常见。另外,便捷的检索和智能推荐等更人性化的服务也是电商具备的优势。
“我们引进的图书检索设备每台就要一万多,还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随时扫码保证图书位置的准确性,这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罗秀珍表示,“而房租、物业费、人员费、水电费、增值税、所得税这些都是书店经营不可避免的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达到90%。”
去年在淘宝狂欢节上,当当网、卓越网更是将折扣力度加大,“5折+折上折”、“满则减”、“满则返”“3折封顶”的促销战不断升级。“电商之间的降价竞争,伤害最大的其实是实体书店。”万邦书城总经理魏红建曾表示,“他们这么做,早晚会消灭实体书店。”
在潜移默化之中,现在逛书店的人群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已经习惯了在店里挑好书,回头在网上下单购买。”市民喻可星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实体书店自付店租,无形中却成了网上书店的免费“展厅”。
临近新年,网购图书又再次掀起打折潮,让许多没有折扣的实体书店更加“亚历山大”。
小书店恐难受益
尽管实体书店尤其是民营书店面临危机,相当多民营书店甚至无法盈利,但民营书店过去仍需缴纳13%的增值税(实体书商每销售一本书,需要缴纳利润的13%作为增值税)。
据去年12月25日发布的《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二条,2014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业内人士分析称,民营书业、全国出版界和各地管理部门这些年一直在呼吁为书店减免税收,《通知》的发布,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呼吁多年的实体书店免税政策终于落到实处。
图书批发零售免收增值税的做法在国外早有先例,英国政府早前就已实施对实体书店100年不征税的政策;法国政府不仅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还用大型书店的其他税收“反哺”小书店,以保证书店总量;德国政府则是免征书店的所得税,并在增值税上给予优惠。
“免税对实体书店是一个最大的利好。”罗秀珍兴奋地表示,“国家免征增值税,能够减免企业20%左右的费用,直接节约200多万,减轻三分之一的经营压力。”
然而,许多小型书店老板们对于新政策并不“感冒”,多数老板称此举影响不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实体书店老板表示:“由于减免的是增值税,这项政策对于小型实体书店来说,作用并不会太大,个体户主要缴纳的是营业税。”
万邦书城的工作人员朱蔓分析指出:“从运营方面来说,这并不会帮我们减负太多。因为从长远考虑,书店现在最大的支出不是税收、租金,而是运营方式上的市场化。”
罗秀珍则明确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多举办读书文化节和文化讲座,号召全民阅读,提升人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让阅读回归。“同时,希望相关部门对民营书店,在税收政策、房租补贴、员工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
“自救”谋求转型
在电商冲击和政策扶持下,民营书店谋求转型和突破是必然趋势。嘉汇汉唐书城早在2006年就开始转型,以连锁店的形式在西安、咸阳、汉中、宝鸡开设门店,并在非图书经营项目上寻求新的突破,“自由穿行”的书吧就是一大亮点,以图书、咖啡为载体,探寻独特文化品质和底蕴,以体验式消费概念倡导人们人文、创意、个性、休闲的生活方式。
此外,书城还不定期举行各种主题和形式的“悦读会”文化活动,加强读者和书店的联系,让阅读在古城市民的心中深入人心。“悦读会和签售会对图书销售的促进作用很明显。”罗秀珍表示,“今年我们还会继续开发新的经营项目,如创意产品和主题图书的售卖、举办文化沙龙等,并重点发展社区书店,覆盖主要区域的大型社区,个性化的为读者提供阅读服务。”
经营了十二年的万邦书城在坚守小寨老店“关中大书房”的同时,增开了万邦石鱼书房、万邦书天堂、万邦荟客馆等,除了图书,还在咖啡、茶、文化产品等方面进行了拓展经营。改变的最彻底的是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万邦荟客馆,三层的书店里只用了四分之一的地方用来卖书,其余的空间,则用来卖咖啡、做展览。
“把书店变成体验实体,为读者提供立体的、多层次的购买体验正成为潮流。国内一些特色主题书店突破了传统书店开架售书的格局,注重整体店面的设计风格,也注重书店内人文环境的打造,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朱蔓表示,“万邦书城正在探索由单一图书销售,逐渐建立起文化创意为核心的复合式经营模式,我们称之为‘阅读生活体验’。在这里,不仅能买书、看书,还能接触到不同文化领域的人群,享受生活。”
不少实体书店的经营者意识到,书店要生存,根本出路还是企业自身造血功能的增加,寻找特色化生存之道积极“自救”。
罗秀珍坦言:“最早我们在鼓楼民生国际开设的‘自由穿行’书吧,取得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咖啡的销售量很大,占到了收入的90%,对图书销售促进作用很小。但是,在大唐西市的新店却出现了相反的效果,图书销售量很大,咖啡销售额很低。如何在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完美的融合,是我们现在正在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