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与观光农业亮点频现
(2013-11-11 14:07:02)
标签:
杂谈 |
实习记者 毕华章
家庭农场和观光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逐渐成为带动陕西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文辉表示,“如果种植生菜,一个长4.3米、宽2.3米的集装箱型植物生长箱,每月可培育400多斤。这样,可实现从田园到餐厅的无缝衔接,同时隔离保护,无需农药,无低金属残留,还有就是现采现食,锁住新鲜美味。”
由此可见,蔬菜零公里现采现食,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引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样的典型样板,在本届农高会上还有很多。
家庭农场成亮点
事实上,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这为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陕西对于家庭农场的探索,从未停止。高陵县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9月12日,高陵为首批11家家庭农场颁发工商营业执照,此举在西安尚属首次。首批拿到工商营业执照的高陵县养殖大户吴剑峰说:“家里有10亩地,养了1万只鸡,以前办的执照只能养殖,现在政府给颁发了农场执照,不仅能得到资金扶持,经营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了,下一步打算把空余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扩大经营,增加收入。”
农家屋变身“摇钱树”
11月7日,在长安区展台,记者看到一张内容极为丰富的地图,标绘着各式各样的农家乐以及农业休闲观光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长安区科学制定观光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倾力打造出自助采摘、观赏体验、基地互动等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项目,观光农业已成为长安农业飞速发展的增长极。
袁家村位于礼泉县著名的唐昭陵脚下,全村现有62户285人。
2007年, 袁家村“20万元买点子”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原来这是袁家村在通过媒体公开征集思路,广泛征求意见寻找出路。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最终,袁家村确立了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发展思路。近年来,袁家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已成为广受游客欢迎的乡村民俗休闲地。
谈到袁家村的发展之路,陕西礼泉袁家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森回忆说:“我们最终确定要把关中地域的文化、生态、生活、习俗的内涵挖掘出来,丰富起来,打造关中印象民俗文化体验和乡村休闲生活方式。”
随后,袁家村的群众代表赴云南丽江和山西平遥考察后,建成了袁家村第一批示范户。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时尚、乡村与都市的碰撞与融合,在这里得到完美展现和体验。
袁家村独有的乡村风格受到了游客的青睐,运营仅一个月左右就吸引了数千名游客前来就餐,人均月收入近万元。
然而,袁家村的发展战略不止于此,他们的目标是,在提升乡村美誉度的之后,将发展的步伐延伸至有机农业的产品链。李建森介绍说:“今后,我们将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提升袁家村在全国的休闲乡村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把袁家村打造成陕西绿色健康农产品第一村镇,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发展民俗休闲,提升乡村度假美誉度,并借此延伸有机农业的产品链,这正是袁家村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首先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土地流转问题。魏波的说法颇有代表性。“家庭农场起码得50亩至100亩才有意义,太少了作用不大。但是农户在这方面不积极,甚至是1亩1000元的费用,有些农户还不愿意。”对于魏波而言,土地流转是他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薛建宏表示,发展家庭农场需要土地政策的调整和创新,包括“产权”与经济活动的动机。而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价格问题是一个热点话题。“目前市场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土地流转的价格可以产出粮食的价值为一般等价物来衡量。比如一亩土地可以产出多少公斤小麦,这些小麦按市场价计算出的总价值是多少,按照这个等价物来衡量。”
对土地政策调整和创新,薛建宏建议采取理性的步骤和灵活的方法,根据区域特点进行整体的功能区划,按功能区的划分确定土地使用权的排序,解决目前土地的细碎化问题,各地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出台土地流转的原则和实施细则。“并且,政府还要采取其他配套政策支持家庭农场的创建,加大各种政策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