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上市恐难续“神奇”
(2013-10-16 10:36:18)
标签:
杂谈 |
实习记者 卓湘颖
自联交所拒绝为阿里巴巴开绿灯后,这几天坊间其赴美上市的传言不绝于耳。当下阿里巴巴还没对上市地点正式表态,国内另一家被称为“生活服务版淘宝”的互联网公司——58同城已经抢先一步,正式启动赴美IPO。
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句广告词并不陌生。而就在日前,这个“神奇的网站”再次吸引了业内的目光。
日前,本地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赴美上市,最高募集资金1.5亿美元。
58同城已选定摩根士丹利、瑞信、华旗和太平洋皇冠证券作为此次IPO的承销商,58同城公关部媒介经理时红旭表示:“关于具体的发行区间还在商讨之中,最终结果和细节都要在上市申请环节完成后才会披露。”
资深媒体人杨磊认为,从报告书上看上市计划没有太多问题,但信息分类这个市场本身在美国有成熟的案例,美国市场上市容易但监管严格,估值不会太高。
虽然58同城在十分积极地回避上市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但是在其上市道路上,似乎仍旧荆棘遍布。
赴美上市意欲何为
在2005年,中国互联网领域曾有三家较为知名的分类信息网站,分别为58同城、赶集网和百姓网。但随着市场的厮杀与分类信息网站的低潮期,百姓网逐渐淡出用户视线。八年时间的发展,58同城成为国内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
58同城为投资者呈现出了一个上市之前的“完美”增长曲线:目前其活跃商户数量已达到400万,月独立用户1.3亿,拥有27个大城市、几百个城市的铺量,其中关于付费商户,从2010年到2012年,付费商户会员数量分别为1.7万、8.6万和18.7万,三年间增长了1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2%,到2013年上半年这一数据达到约30万。此外,在这30万的付费会员中还有28.1%的会员购买了在线推广服务。
招股书表明,58同城的营运及自由现金流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为正, 2013年第二季度当季实现盈利。更为重要的是,从2010年到2012年,公司营业额从1070万美元增加到4150万美元、8710万美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5%。
58同城内部负责人对记者说:“二季度的盈利来源于公司营业额的增加,经过前期的市场培育以及品牌导入期,营销广告费用、市场投入、人力成本等已趋于稳定,这些数据显示公司将进入持续盈利阶段,这是美国市场最为看重的一点,也是58同城赴美上市的最大保障。”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电子商务系教授魏修建认为,58同城赴美上市不但能够提高其品牌知名度,扩大公司在全球的影响,还能够募集到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商业模式的转型和人才的吸引和储备。
58同城总裁兼CEO姚劲波也多次对外表达了58同城在美国上市的强烈愿望。他曾表示:“美国投资者更容易理解分类信息网站,比中国内地和香港更关注规模。”
作为国内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姚劲波的目标并不止分类信息这么简单,而是要做服务业的“淘宝”。8年以来,姚劲波一直在为58同城从单纯的分类信息平台向O2O市场的商业模式转型而努力。
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一直以来,58同城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收入主要由商户的会员费和在线推广收费两大部分组成。在市场快速扩张之下,单纯的盈利模式成为58同城持续发展很难逾越的门槛。分类信息网站曾一度低迷,其传统单一商业模式受到行业质疑,而如何突破分类信息的商业模式局限,也成为姚劲波经常思考的问题。
最初他将58同城上的广告从线下的平面媒体搬到了互联网上,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交易链条,也没有形成有力的用户黏度,用户只在必要时才会选择登录账户,另外网站上的虚假信息和诈骗信息泛滥,导致客户流失现象明显;而单纯依靠会员费和在线推广费为主要收入模式也并没有为58同城带来收入的高速的增长,招股书显示:在2011年亏损8340万美元、2012年亏损3040万美元后,在2013年上半年才实现了28.5万美元的微盈利。
到2010年,团购行业风生水起,姚劲波选择了大力发展团购市场,并于2010年底获得了华平6000万美元融资,随后国内团购市场竞争越演越烈,许多网站开始疯狂扩张,58同城也并不例外。在经历“千团大战”红海竞争之后,市场环境急速恶化,巨额的融资和高投入并没有让58同城的团购网站进入全国前三,最后只好以结束团购业务而告终。
放弃了团购市场,58同城开始低调地选择了新的转型方式:打造本地生活服务电商交易平台,让交易在58同城上完成,而不只是信息发布平台。
而魏修建分析认为,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是互联网的两个服务体系,不管是哪种服务体系,只要能让客户真正地享受到这种服务,那它就是能盈利的。“58同城一直在生活信息平台上做得不错,会员群体数量庞大,之前的亏损也是投资期的正常现象,而目前开始打造的交易平台能够促使其业务体系更加完善,盈利空间将上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了担忧,毕竟生活类服务不像实物商品那样具体,如果将传统生活类服务的交易全部搬到线上,其规模将大于淘宝数倍,当然难度也很大,而本地生活类服务的难度更大,服务和商品距离标准化相去甚远,没办法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风险。
电子商务专家柳华芳表示,“虚假信息、以次充好、网站用户体验不佳是58同城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位投行人士也表示,“用户体验有可能成为58同城上市的绊脚石”。公司能否顺利上市取决于未来的盈利能力。58同城需要对问题进行修正,让投资者看到并相信自己拥有持续的盈利能力。
上市进程遇“拦路虎”
值得注意的是,在“绊脚石”尚未清理的时刻,58同城上市再遇“拦路虎”。
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再次遭遇停摆危机,这不仅让“十一”赴美旅游的中国游客失望,也让排队赴美IPO的中国企业心急如焚。如果联邦政府关门时间过长,将有不少公司的上市进程受到影响。
来自国外媒体消息称,虽然SEC旗下证券电子系统(SEC规定所有美国上市公司需电子化入档)不受停摆影响,但不再处理申请文件。而SEC发言人表示,即使政府关门,由于SEC尚有储备资金,“未来几个星期”尚能维持开张。
不过,58同城投资方之一金沙江创投某合伙人对记者表示,SEC受美国政府停摆影响不大,58同城上市进程不会有太大问题。
据记者了解,赛富投资合伙人阎炎目前正在美国处理58同城上市事宜。
但姚劲波并不愿回应关于此类的敏感话题,能否在“未来几个星期”内完成IPO,对于58同城来说,还是未知数。
但是,有分析师称,分类信息行业拥有巨大市场潜力,仅从广告角度看便有26亿美金市场,而现阶段只做到了30%。而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58同城未来商业化潜力同样不可小觑。根据第三方调研报告,100万的城市人口可看做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需求的临界点。也就是说当城市人口超过100万时,对该类大型平台的需求将极为迫切。目前,就城市规模而言,美国人口在50万—100万、100万—200万以及200万以上的城市数量分别为25个、4个、5个,而中国对应数字为108、82、45。中国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至少有127个,远远大于美国的9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一数字还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