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T宏盛重组真相告白,谁在说谎?

(2013-06-24 13:50:41)

http://www.ceeh.com.cn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本报记者  韩红刚

 

    ST宏盛、山西天然气对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各执一词,一条神秘的短信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ST宏盛要想摘掉“史上最烂的上市公司”的帽子尚需时日。

  今年2月8日恢复交易的ST宏盛头顶山西天然气借壳的光环,一度风光无限。不过,好景不长,先是遭遇了战略投资者张金成的大幅减持,而后山西天然气借壳一事也被终止,结果只能是进入的投资者孤独地裸泳了。

  6月18日,在ST宏盛举行的重组失败说明会上,ST宏盛、山西天然气对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各执一词,一条神秘的短信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http://www.cteo.com.cn/d/file/quyu/2013-06-24/461fffdf8b39ec51eaa018e9f85ff930.jpg

  “壳费”之辩

    5月22日,ST宏盛突然宣布终止与山西天然气的重大资产重组。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导致重组失败的原因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原本希望在ST宏盛6月18日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说明会上找到真正原因的投资者们,现在似乎更加迷茫。  “山西天然气方面并不配合,双方沟通不畅,一直未得到中介机构确认的报告和材料。”ST宏盛给出了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
  关于终止此次重组的具体原因,ST宏盛则表示,是在重组合作事项的后续推进过程中,山西天然气一直没有提供任何的书面结果资料。公司称4月20日曾向山西天然气发出工作联系函,向其询问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但对方仍未书面回复,使得在重组推进的时间要求上存在巨大的风险,致使公司开展了对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重新评估论证。  
  ST宏盛方面强调,双方在2013年5月13日面商,5月16日公司给山西天然气发出解除重组协议的书面确认函件。5月20日,公司收到重组方解除重组协议的书面确认回函件后,才最终确认此次重组失败。  
  不过,山西天然气却对不配合之说予以否认,而将失败原因归咎于ST宏盛管理层对“壳费”的要求。  
  作为借壳方的山西天然气称,重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框架协议签订之后,ST宏盛提出的一些涉及“壳费”等额外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比如要求山西天然气的股东将1000万股股份转赠给第三方。  
  引起各方关注的是,作为重组方代表之一的国新能源孙丽斌,还颇为激动地拿出手机,念出了ST宏盛管理层要求在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之前,对“壳费”问题加以明确的短信。

   对此山西天然气表示,ST宏盛在邮件及短信中提及了“壳费”问题及股份转赠事宜,这是在双方签订的框架协议之外的内容,所以予以坚决反对。山西天然气高层认为,这种要求有违相关法律法规,有损相关股东利益,并且公司与ST宏盛失去了继续合作的信任基础,致使双方谈判最终破裂。

  会后,ST宏盛董事长委托代表鲁智勇对媒体表示,“壳费”以及相应的股份转赠方案是山西国新能源董事长与ST宏盛原董事长郭永明最初接洽时就提出的,仅是谈谈而已,也不是非得获得这部分利益。

  神秘短信

  面对山西天然气及其大股东国新能源当场宣读的被索要“壳费”的短信,ST宏盛董事长委托代表鲁智勇称,公司被机构投资者裹挟,曾被逼继续重组。

  鲁智勇称,在ST宏盛停牌前,收到了来自一些方面的要求,提出ST宏盛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逼迫上市公司接受某种重组方案。鲁智勇在现场公开宣读了一条短信:“要求上市公司安抚一下机构投资者,交易所这边我可以加快审批速度,机构个人大户和私募持股现在和未来,我的合计就有30%。”

  “你要绑架我重组,你要让我成为内幕信息的制造者,对不起,我不违法。”鲁智勇认为,安抚股东没有问题,单独安抚机构股东凭什么?随即他还公布了该短信的手机号。

  究竟是谁发出了这条神秘短信?有业内传闻称,该手机号码属于国金证券资深分析师赵某。

  据悉,该分析师曾在第九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中当选电力煤炭及水电等公共事业第三名,平时所发研报也较多涉及天然气领域。

  今年2月,在ST宏盛重组方案出炉但尚未召开二董、重组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该分析师撰写了题为《ST宏盛:山西天然气借壳,成长空间大》的研报。

  记者仔细阅读该研报,其主要意思为“气化山西空间大,新公司价值尚未被市场发掘”,研报建立在山西天然气借壳ST宏盛的基础上,但也在末尾注明风险称:“山西天然气借壳ST 宏盛是否成功尚需经过股东大会和证监会等的核准审批,这一过程存在不确定性,若借壳被否,将存在重大风险。”

  而鲁智勇当众公布该分析师的手机号,意图很明显。有市场人士表示,ST宏盛抛出的所谓“裹挟”言论,或许是ST宏盛混淆重组失败主因、转移注意力。

  国金证券回应称,“裹挟说”系误读,真实短信内容与鲁智勇公布的内容有出入,券商分析师不可能绑架上市公司重组。

  不过,ST宏盛表示,已就此事寻求监管层彻查。

  机构“割肉”

  而在二级市场上,ST宏盛自5月30日复牌后股价一路遭遇跌停,这似乎是对重组失败的无声抗议。鲁智勇表示,“重组失败后,市场一边倒地将失败原因归于我们。其实我们也是受害者。”

  相比之下,战略投资者张金成是“幸运的”——在停牌之前大幅套现。市场质疑其套现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4月23日,ST宏盛公告称,截至4月19日收盘,张金成累计减持公司股份804.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据了解,张金成曾在去年向ST宏盛注入莱茵达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45%股权,并获赠ST宏盛由资本公积金转增的2574.56万股,即16%的不具有投票权的股权,但4月份突然的减持对重组有重大影响,且减持掉的5%股权是不再受投票权约束的。

  鲁智勇表示,战略投资者张金成从未参与公司此次重组,公司亦未曾以任何形式向张金成透露关于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消息。会后,鲁智勇对媒体质疑称,张金成的精准减持,或许是从山西天然气一方获得的内幕消息。

  山西天然气表示,在重组交易预案公布后ST宏盛的战略投资者张金成没有参与此次重组的相关工作,没有就重组事宜与公司进行接洽、协商,也没有就重组事宜向公司的高管或参与重组的工作人员了解重组进度等情况。

  与张金成相比,机构在一季度豪赌重组中却栽了个大跟头。

  “股市有风险。按道理说,重组结果都还不明朗,不至于会有这么多机构杀入。”ST宏盛对多家机构进入表示意想不到。

  资料显示,中欧新趋势基金(300.1万股)、东方证券(278.81万股)、易方达科讯基金(275.78万股)、信诚精萃基金(214.62万股)、汇添富民营活力基金(150.26万股),均首次出现在一季报的前10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6月19日,ST宏盛在遭受了11个跌停后,出现了转机,虽然早盘依旧以跌停开盘,但是在9点46分开始突然涌出大量买单,跌停板也随即打开,并出现剧烈波动。最终交易所以交易异常为由,从11点12分起暂停交易。不过在尾盘复牌之后,ST宏盛再次异动,短短5分钟之内,股价从跌停板上快速反弹,最终收于9.19元,微涨0.88%,换手率达40%。

  当天ST宏盛成交量3605万股,达到宏盛流通盘的30%,卖出金额的前5名中有4个为机构专用席位,机构和个人大户的筹码或许已经出得差不多了。

  而公司当天的临时停牌意味深长。

  Wind资讯统计显示,ST宏盛第一大股东西安普明物流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持股数量为3359万股,持股比例20.87%,较当天ST宏盛的成交量还少约300万股。

  鲁智勇称,担心被人夺庄控盘,这是ST宏盛申请临时停牌的原因,也是触发ST宏盛在5月最后做出终止决定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未来ST宏盛的命运,鲁智勇表示,只要有合适的资源,公司不排除再次启动重组的可能。不过,6月20日,ST宏盛继续跌停,未来重组之路如何走,本报将继续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