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陕西县域经济榜”出炉最强最弱都在陕北

(2013-06-07 09:46:04)
标签:

第十

西安

水平

实际上

同时

杂谈

分类: 金融经济

本报记者 程京

  在陕西省,近90%的土地在县域,64%的人口在县域,可以说,县域经济的成长发展是支撑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县域经济仍是陕西经济发展的“短板”。

  近日,《2012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出炉。经对陕西省2012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考评,2012年度全省“十强县”、“五强区”榜单问世。西安市五区包揽2012年度全省“五强区”,神木、府谷、靖边稳坐“十强县”前三甲,其中神木以1003.89亿元的生产总值,超安康、商洛两市总和,成陕西省首个GDP过千亿元的经济强县。

http://www.cteo.com.cn/d/file/quyu/2013-06-03/6f5f066295bd45cca78444fb1e8f9c15.jpg

近年来,陕西县域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记者  李强 

  整体发展依然滞后

  以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为主要考核内容,通过对83个县(市)的31项指标、24个区的30项指标进行监测考评,2012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排行榜出炉。“十强县”分别为神木、府谷、靖边、吴起、高陵、志丹、彬县、韩城市、凤县和安塞,陕北占六席,关中占四席。“五强区”分别为雁塔区、碑林区、未央区、莲湖区、新城区,被西安市包揽。

  “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呈现出发展动力增强、总量扩大、速度加快、质量提高、效益增加的良好态势。但从横向看,仍然呈现总体实力不强,发展程度不高,与全国和发达省份及周边地区比较,发展相对滞后,‘瓶颈’制约明显,存在差距明显。”陕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客观地评价。

  统计显示,“十强县”生产总值2962.61亿元,分别占陕西省和83个县(市)的20.5%和37.1%;县均生产总值296.26亿元,是83个县(市)平均水平的3.1倍;“五强区”生产总值2741.46亿元,分别占全省和24个区的19.0%和40.9%,区均GDP548.29亿元,是24个区平均水平的近两倍。这意味着这个十个县和五个区,创造了陕西省39.5%的GDP,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异常显著。

  去年,陕西省83个县(市)生产总值已经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其中,过百亿的县有28个,有19个县和18个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全国水平。虽然陕西省的县域经济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三位,居前列,但与县域经济比例占到全省的80%的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相比,陕西省在县域经济方面还大有作为。

  陕北发展悬殊

  神木、府谷、靖边三县,已经连续几年稳坐前三位置。与上年相比,2012年度十强县没有新面孔,但连续三年位居十强县之首的府谷县被神木县赶上,屈居第二。神木县再次回归十强县之首。

  记者发现,虽然此次十强县中陕北占据六席,但在所有县级排名的最后10个县中,也有米脂、黄龙、宜川等9个陕北县入选,部分陕南县反而“逆袭”排到了这些区县之前。

  2012年,陕北GDP为3439.22亿元,超越关中的3223.96亿元和陕南的1319.67亿元,其中陕南县均GDP为52.79亿元,仅相当于陕北的35.3%。同时,神木、靖边、府谷三县自2008年起连续五年,轮番跻身“十强县”前三甲,而神木与府谷也是陕西仅有的两个入选2011年全国“百强县”的县(市)。更值得一提的是,神木也已成为陕西首个GDP过千亿元的经济强县,一枝独秀。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孙早表示,这个现象实际上反映了陕北的经济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方面。“最强的县在陕北,实际上就意味着我省县域经济过分依赖煤、气、石油这些资源,依赖天然资源的禀赋。最弱的县也在陕北,是因为陕北除了天然资源,就没有其他依靠,再加上这些县大多处在比较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所以它们的发展严重滞后。”

  “五强区”花落西安

  通过对全省24个区进行综合监测和排位,2012年度,雁塔区、碑林区、未央区、莲湖区、新城区荣获2012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五强区仍然再度被西安包揽,与上年相比,只是碑林区与未央区互换名次,碑林排名靠前一位。

  荣获2012年度“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的是临渭区、耀州区、渭城区、榆阳区、王益区,荣获2012年度“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名”的是麟游县、平利县、千阳县、宁陕县、佳县、洋县、白河县、洛南县、永寿县、乾县、华县(并列第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