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微循环,争议声中前行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主题策划 |
文/本报记者 司阳
[城市经济导报讯:]作为缓堵措施,南大街交通微循环方案引起了很多争议的声音。而将“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建设目标的西安,城市交通依旧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2/04/09/20120409420356-1210.jpg
“品味中国历史沉淀,就去兵马俑;感受陕西文化气息,就去大学城;围观西安道路拥堵,南门、钟楼欢迎您。”
尽管西安交通现状在出租车师傅嘴里早已成为“没有地方不堵”,但这条在网上被“传颂”广泛的段子还是将最重要的“堵点”放在了南门和钟楼。
而南门和钟楼之间,就是西安最繁华的南大街。
“早上8点的时候,南大街开车没走路快。”提起南大街堵车的问题,在开元商场附近上班的刘师傅只说了这一句话。
为了缓解南大街的交通现状,2012年3月29日西安市南大街微循环交通组织方案在网上公布,征求社会意见。
对于此次公布的交通微循环方案,尽管网络上不乏争议之声,但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副院长陈红教授依旧认为:“南大街交通微循环是西安市交通缓堵工程的一次积极的尝试。”
微循环,对“堵”之策
南大街到底有多堵?
周一至周五,早上7点至9点,早高峰期间,南大街这里的7条公交线路和数以千计的私家车就从钟楼到南门排起了长龙。
如果以私家车每辆车4米长,车间距1米为标准,早高峰期间,约1200米的南大街将同时容纳近1900辆车。
拥堵,已经成为这里的常态。而南大街的交通微循环方案正是应此而生。
所谓“交通微循环”,即利用主干道网络以外的窄巷、小街及便道等道路组成的区域道路网络,通过疏通,达到对主干道网络分流的目的。
据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规划科科长胡伟涛解释,主干道拥堵,原因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其一,道路的承载力无法满足行车需求,车流量高峰时无法内消掉交通压力。其二,停车位不够,停车场地设置不科学,导致本地车辆乱停乱放,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而在已经公布的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大街交通拥堵的原因与主干道承载能力以及停车场设置不合理皆有关系。
其中,从东大街进入兴正元停车场的车辆经常在北柳巷排队等待,由于排队车辆较多直接影响到了东大街由西向东方向车辆的通行,进而影响到了钟楼盘道,也同时造成南大街车流通过钟楼不畅通。
此次微循环区域具有通行条件的有五条小巷。微循环方案如果实施,印花布园和南、北柳巷将只能由南向北单向通行;东木头市由西向东单向通行,东柳巷由西向东单行通行。同时,南大街南端将允许车辆掉头,而印花布园南端,南、北柳巷,东柳巷全段可实行单侧停车,东木头市非机动车道可实行双侧停车。
“利用南大街和东大街之间的小巷子,印花布园、柳巷、东木头市等分流车辆,必须要兼顾行车和停车的两个问题。”胡伟涛说,背街小巷道路宽度有限,做双行线路通行较差,容易造成交通混乱。
同时他也表示,单行交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从交通组织来讲,双行交通无疑是最好的。从目的上划分,交通可以分为两方面,通过性交通,即非本地车辆经本地经过,可达性交通,即车辆的行驶目的地就在本地。交通问题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中心城区又是敏感地段,所以此次规划是审慎的。”
据他介绍,交警支队深入调研了背街小巷的交通需求和实际状况,并认真丈量了道路,走访了大量的沿街单位,到最后拿出方案请专家和社会论证,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疏堵,更应加强管理
方案中也提到微循环之后的利弊:“改造之后,将可以充分利用背街小巷有效分流南大街车辆,缓解钟楼盘道交通压力,解决东大街进入停车场车辆排队等待造成的堵点。但对于进入兴正元停车场的车辆,除南大街以外,其余车辆要绕行至南大街南端掉头。同时,居住在本方案实施路段附近的居民出行将受单行线的影响,可能需要绕行。”
而据媒体报道,方案在公布之后,在初期4000多参与讨论的网民中,1795名支持,而有2169名网友持反对意见。
支持者认为微循环的分流以及停车位的增加对于此后南大街的交通是好事。但反对者则认为这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拥堵,甚至可能增加新的堵点。同时,区域内的一些居民也对自己的出行提出了担忧。
“对于这样的利民政策,我们小区当然是欢迎的。”印花布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丹说,“但对于我们小区居民的出行确实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印花布园单行以后,小区群众如果想驾车进入南大街,就要从东大街过钟楼或者经柏树林—东木头市进入南大街。
但她同时表示:“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小区门口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
“确实给沿街居民造成了一定的不便。每个交通的参与者都有特殊的交通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从全局出发,保证大多数人的需求,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证本地居民的利益,交通资源是有限的,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交通功能,解决主要矛盾,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胡伟涛说。
而家住南柳巷丽都名园的王阿姨对出行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好事,有车的多开几步路也没啥,门口的交通正规了,我们老年人出行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是否会增加新的堵点呢?该区域几条小巷的交通现状也许更值得关注一下。
“东木头市和柳巷的违规停车以及非法占道问题很严重,有时候我宁愿在南大街堵着也不往里开。”西安市添好出租车队的刘师傅这样对记者说。
胡伟涛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背街小巷本来道路宽度不够,如果再有非法占道现象,一辆车横在中间,那整个道路基本上就瘫痪了。”
“为什么大家喜欢走主干道,因为主干道的管理力度好,服务响应快。”陈红认为,如果想真正地发挥支路的流通能力,提升支路交通承载力,就一定要加强支路的管理工作。取缔违法占道,规范停车管理,是支路的功效能真正地发挥出来。
胡伟涛也认为:“既然有了这样的规划,就一定要加强背街小巷的管理工作,坚决取缔违法占道的现象,保证道路畅通,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全局出发,加强监管监测,盘活支线道路,提高交通承载力,使背街小巷真正发挥出疏导交通的作用。”
缓堵,路漫漫而修远
尽管南大街交通微循环的方案依旧处于征集民意阶段,而网络上的争议依旧在继续。但西安向“堵城”迈进的步伐却没有停止。
“私家车数量大幅增长,大面积的工程造成了城市主干道、重要交通节点交通功能下降。”胡伟涛说。
据统计,近三年以来,西安市机动车每年的增长数量都在25万辆左右。2010年私家车增加了28.6万辆,2011年增长将近25万,面对这种增长势头,预计到“十二五”末,西安市机动车将达到220万—250万。
私家车批量上路的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纷纷上马。
2012年西安市规划建造的桥梁道路、地铁项目很多:太白路轴线从南至北、西沣路立交、星火路—丰禾路—自强路立交、红庙坡十字立交、北二环—朱宏路立交、石化大道十字立交纷纷待建;环城南路上城门口的平交改立交工程、五个城门洞的三个下穿工程、东门的南北向的下穿工程之外,地铁一、二线全线推进,三、四号线很快就要上马。
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各项道路治理措施也在不断实施。
据胡伟涛介绍,去年12月以来,西安市开展的25个堵点治理工程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批28个小工程治理也圆满完成。
“路口改造,瓶颈路改造,公交港湾建设,绿化带改造都在实施,不管是什么措施,都是为了城市路网整体服务功能提升。”胡伟涛说。
因而,作为缓解主干道手段之一的交通微循环被提出也是必然之举。事实上,国内很多城市早已开始通过交通微循环的方式缓解道路拥堵。
2011年11月28日,北京东西城老城区的12项微循环道路开工建设,总投资近17亿元。
而在之前的8月26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交通拥堵点治理计划”,交通微循环也正是计划中的六大措施之一。
“交通拥堵,是中国每个大城市都面临的问题。城市交通微循环,是缓堵工程的一项有效举措,如何真正地实现道路畅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红如此说。
而对于西安实施交通微循环,陈红认为面临两个问题:其一,交通支线不够发达,道路密度不够。其二,道路管理力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交通支线,若想真正实现支线道路在城市交通中的价值,管理水平必须跟上。
“城市交通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把好脉,看清问题,从需求处出发,提出立体、有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陈红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