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求解“用工荒”

(2012-02-22 09:42:25)
标签:

转载

分类: 金融经济
原文地址:求解“用工荒”作者:郭迎军

文/本报记者 王晖  图/李强

  春节过后,“用工荒”和“求职难”现象再现,深入来看,则是劳资双方博弈的缩影,要解决各种矛盾,还需要企业加快经济发展转型, “腾笼换鸟”,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2/02/20/20120220110325-1700.jpg

  春节过后,是传统的招聘旺季,陕西各种规模的招聘会也陆续举办,而“用工荒”与“求职难”也似乎成为常态。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较往年更加突出,人才稀缺,薪酬偏低等都是目前招聘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用工荒”并不是没有人求职,而是符合条件的人太少;“求职难”也不一定是没有好工作,只是与心理预期有所落差。

  实际上,这是劳资双方博弈的一个缩影,企业希望获得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增加收益;另一方面,求职者除要求更加丰厚的工资,也越来越看重未来的前途和保障,以及工作氛围。

  技术类工种依旧“吃香”

  从招聘情况来看,陕西地区符合条件的技术类人员十分紧缺,劳务市场中的技术类工人不愿从事长期工,而技术类毕业生则由于经验不够,找不到工作。

  “油漆、门窗等技术工种,一个月1600-2800,有些人甚至连我的传单都不接,嫌工资太少了,到现在已经谈了13个人,但是还没有招到人。”西安某装修公司负责人杜先生显得很是无奈,房地产业的不景气也使装修行业受到牵连,而用工成本的不断增高,使杜先生陷入“两难”。

  “主要是物价涨得比工资快,生活水平反不如从前。”已经有14年瓦工经验的曹强师傅,近两年每月平均收入保持在5000元左右,但仍然经常感到开支紧张,正因如此,2000元左右的工资对他毫无吸引力。

  相比拥有一定技能的普工而言,应届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积累工作经验。西安理工大学大四学生王志广早早就来到招聘现场,希望找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当准备好的20份简历全部投出之后,他也与一家电子元器件公司达成意向,每月底薪为1500元。“工资能包住就行,最重要的是想加强工作经验锻炼。”

  年后新一轮的求职招聘高峰期已经到来,在西安市人才市场、曲江国际会展中心、陕西省图书馆等地,都开始陆续举办大规模的求职招聘会,岗位包括技工服务类、管理行政类、人事文秘类、销售类等,月薪以1500到2000元居多。

  据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副主任苏■介绍,今年用人单位和务工人员都行动比较早,但是企业“招工难”、农民工“求职难”并存,结构性矛盾较往年更加突出。大部分企业要求求职者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但农民工整体的专业素养并不令人满意。此外,农民工在求职中对薪资待遇、社会福利的需求也比往年有所提高。

  从各单位的招聘情况来说,陕西地区符合条件的技术类人员十分紧缺。劳务市场有技术的水电工、木工宁愿打零工、短工,也不愿意从事长期工。而年轻的技术类毕业生由于实践经验不够,更多被用人单位拒绝。

  在用工保障方面,本次洽谈会引导所有进场的用工单位,按劳动法规范用工行为,引导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社会保险。现场开辟了政策咨询专区、就业培训专区、创业项目专区等,并开展职工创业政策和免费无息小额贷款等咨询服务。

  薪酬拉升用工成本

  目前,西安地区企业薪酬正在逐年上升,五成企业都预期2012年人工成本会有所上升,平均升幅超过10%。

  2月2日,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发布关于2012年西安地区企业第一季度春季用工需求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八成被调查企业春节后2个月内有招工计划,其中求职者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技能成为企业招聘的重要条件。目前企业招工的主要形式仍是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

  报告还指出,西安地区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不少企业表示“农民工不少,但符合工作要求的求职者不多”;绝大部分企业新增岗位对求职者的年龄提出要求,大多数需求都在18到35岁之间。另外,西安市职介中心调查还发现2011年企业招工不足,“薪酬偏低”是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目前,西安地区企业薪酬正在逐年上升,五成企业都预期2012年人工成本会有所上升。平均升幅超过10%。

  在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及陕西高级人才事务所有限公司所做的随机调查显示,对随机选择的60家包括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能源及矿业开采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调查,显示出我省民营企业2011年这一用工特点。

  从经营情况看,2011年,参与调查的60家民营企业经营业绩好于上年的占到70%。大部分企业用工规模扩大,员工总量增加。75%的企业经理认为,市场人力资源供给能基本满足需求,但技术类和管理类仍有部分企业认为用工需求未能满足。70%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感到2011年招聘工作难度加大,主要是薪酬和求职者期望不相符、适合岗位的人才稀缺、人员流失率高等原因。

  调查表明,2011年,83%的企业上调了员工薪酬。尽管如此,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感到人工成本在企业成本中比重上升的压力,其中认为人工成本明显上涨的占49%,略微上涨的占39%,基本没有感受到人工成本上升的仅占12%。

  今年整个招聘市场上能够体现的就是这种人才的竞争,工资体系的不断增长是最明显的表现,陕西省在1月25日做出决定,2011年1月1日实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每月增加100元。这是陕西在6个月内第二次调整,调整后,一类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860元,二类为780元。

  企业加速“腾笼换鸟”

  结合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发展趋势,劳动力不可能无限供给,必然要求经济发展转型,需要更多懂技术、责任心强、综合素养高的优秀蓝领。

  “由于吸取了往年的教训,春节放假前,我们就对员工节后的就业意向进行了摸底。正月初六又再次进行了动员和确认,今年节后的员工到位情况好于往年,目前所有设备已经全面恢复生产。”西安洁美编织袋厂厂长杨惠东表示,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多,使得塑料加工企业频现用工荒。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洁美厂采取了涨工资、提高福利待遇、感情留人等各种方法,企业得以稳步发展,成为总资产过2000万元的中型塑料加工企业。

  陕西渭河塑业公司总经理秦果表示,近几年频频出现的用工荒,实际上是“蓝领荒”。一方面,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当一线工人,无法获得基层工作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导致优秀蓝领青黄不接;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与加工精度要求的提高,又急需大量懂技术、责任心强、综合素养高的熟练技术工人,也导致蓝领供需缺口增大。而优秀蓝领的缺失往往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隐患,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东部沿海企业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仍在延续,而西部地区随着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大量低端用工需求。这就造成了东、西部地区同时出现对普工的“争夺”,并且这种争夺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为常态。

  陕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陕西将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加强基础信息统计分析工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多方位提供信息服务;同时,结合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发展趋势,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

  “目前,‘用工荒’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而非长期。”陕西省劳务交流指导中心主任付鲲鹏表示,当“人口红利”将消失,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时,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一去不返,在长期的低生育水平下,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发生变化。

  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也将接近尾声,劳动力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稀缺品,劳动力的价值要获得重新评估。

  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劳动力不可能无限供给,必然要求经济发展转型,要从低端、粗犷转型为高端、集约,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这就需要沿海地区,甚至不久的将来在中西部地区,要“腾笼换鸟”,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