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初识汇丰
1864年8月4日,汇丰银行创立(清注意,不是开业),是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总行。不过,跟19世纪60年代比,那个时候汇丰更牛。现在只是发港币,当时汇丰银行的票子,在全中国畅行无阻,比大清户部的票子好使多了。汇丰银行的股东名单几乎囊括了香港、上海最牛的富商,可惜这些人都随着政治沉浮烟消云散,没有一个人能象皮尔庞特那样创立中国的金融帝国。
1865年汇丰银行总行和上海分行先后开业,同年在福州、宁波、汉口、汕头和日本横滨正金设分行,1869年在印度加尔各达设分行,完成了地域战略布局。1869年汇丰股价上涨至票面价值的80%。
期间,汇丰有三场很经典的手笔。
第一件事,收购半年期汇票。
1866年,上海发生棉花投机风暴,最终酿成金融恐慌(稍后会提及),幸存下来的中国钱庄和外国银行开始对国际汇兑持谨慎态度。1866年3月,丽如银行倡议所有汇票一律以4月为期限,不再接受6个月期限的汇票,大部分外资银行都觉得丽如银行这个主意不错,麦加利银行、有利银行、法兰西银行与丽如银行第一次与中国银钱界结成垄断联盟,拒绝接受4个月以上汇票。
汇丰极力反对上述倡议,同时出手收购4月以上银行汇票,市面上大多数6月期限汇票都到了汇丰手里,而且是低价购入。
6个月汇票的含义是:就算亏本关门也在半年后,而半年后的银根形势也许会变化……
你想的没错,这是赌博。
金融的本质就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最大化风险,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化收益。
幸运的是,这笔买卖汇丰赚了一票,更重要的,汇丰确立了在香港、上海汇兑老大的地位,江湖霸业从此开始。
第二件事,发钞。
一般来说,外资银行在中国设分行是谋求本国商人在上海、香港汇款生意,至于存款和发钞,外资行根本没兴趣。就算在清朝能发钞票,还是不能拿到本土使用。但是,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没有中央银行,没有一个稳定的信用中心。汇丰总行在中国,而且它意识到了这一点,汇丰的目的就是成为中央银行。
汇丰银行不是大清户部,不能想自己发钞票就发钞票。汇丰干的第一件事是拉存款,更确切的说是拉存银。60~80年代,汇丰银行文件里充斥着“抓存款”、“存款乃首务之极”之类的词汇。1865~1880年,汇丰银行存款总额增长了9倍。不过,汇丰拉村银不是为了抢市场份额,而是为了自己发钞做准备。
伴随存款增长,汇丰银行开始发钞,开始在香港和上海,70年代中期,汇丰已经基本统治了香港、上海发钞市场,发钞量占市场总钞量的50%以上,在上海约为200万两,在香港为180万港币左右。
对银本位时代的银行来说,得汇兑可称王,但是,得钞票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