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桑金融与人类文明(第三章-6)

(2009-11-04 14:10:27)
标签:

财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一个悲剧,唐朝自此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后,唐朝人丁减少,按人丁收税,财政收入锐减。不过,皇帝还是很聪明的,很快就找到了新财路。

人丁少了,按财产纳税皇帝也不反对。

这被称为唐朝“两税法”:所有人都在居住地纳税,每年两次,纳税数量按财产划分,朝廷不再收实物税,两税以钱缴纳。

李渊曾自认是老子的子孙,因此唐初道教地位很高。武则天登基后打击皇族,道教当然是打击对象,于是她下令焚毁《老子化胡经》,在武则天时代佛教开始兴盛。(《老子化胡经》是典型的阿Q思维,大意是说如来佛祖其实就是老子)

先秦儒学提出“未能侍人,焉能侍鬼”,所以我们的历史从来就看淡宗教,以致于培根指责中国人是没有宗教的民族。到了皇权独大的时代,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只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工具,以此来支持皇帝权力,唐朝僧尼、道士都需要户部发给度谍,也就是宗教工作证。

皇帝才是真正的教主,可以决定你是否是信徒。

崇佛还是崇道,要看教主的心思。

宗教并不总是符合教主心思,比如寺庙僧徒可以不纳丁税,也可以不纳财产税,长此以往是不行的,事情在禅宗这里得到了解决。

禅宗六祖慧曾写下了一首偈帖,并由此创立了禅宗的南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使落尘埃。”

这首偈帖的真实含义就是:佛是不存在的,我就是佛,只要静下心来,大家都是佛祖。

佛法都不见了:“一切诸法皆由心造,诸缘顿熄”。既然如此,皇帝当然可以是佛;既然如此,信徒还是照常纳税。

在文明传承上,禅宗在中国流行并非偶然,而是唐代儒学的映射。唐朝儒生可以不拘泥于《正义》自由讲经,安史之乱后啖助著《春秋统例》,韩愈著《论语笔解》,儒学大师连《春秋》、《论语》都可以按自己的意图解释,更别说《五经正义》了。

佛家宣扬灭情灭性,人世间的情欲影响见性成佛,韩愈却认为恰恰相反,只有在人情伦理中才能体现儒家修养。禅宗虽然是佛教的一个分支,却能达到韩愈的要求,因此,在中国流行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如果神真的要泯灭人性,即使真的有神,又有何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