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入浙大校门的时刻---数学系77级同学的回忆

(2021-11-28 11:42:14)
标签:

浙大

77级

数学系

分类: 岁月流逝

进入浙大校门的时刻---数学系77级同学的回忆


陆金山: 197838日的上午,我坐火车离开上海的北站,到杭州浙江大学报到。列车开动了,我依然沉浸在刚才单位同事送行的情节之中。我想,从这一刻开始,我已经不是上海人了,是浙江人了,有点说不出的滋味。突然,有一位路过的旅客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当时的座位是顺着列车前进的方向,在三个人座位的靠走廊的位置),说“金山,你到杭州出差?”我从思念中醒来一看,是我一位认识的熟人。我说到浙江大学理科部报到。我们正聊着,坐在我位置背后的一位年轻人站起来,与我们搭讪道,你读的是那个专业,我说是计算数学。这位年轻人高兴地说,“我也是到浙江大学报到,也是同一个专业。”

世界这么大,但就是这么有缘。这个人就是陈钢同学。之后,我们一起在杭州城站下了火车,一起上了大学前来接站的汽车,一起进了浙大的校门,一起与理科部前来接待的男女同学走进学生第七宿舍一楼的同一个房间。里面一共四个双人床。我是靠窗的上铺,而陈钢正好是我的下铺。从此,开创了将近四年的求学生活(他在最后一个学年作为交换生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上课)。也开启了将近四十多年的同窗友谊。

陈钢将去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上课时,临行前,送给我一把不锈钢的调羹(我当时用的是铝的调羹),说“当你吃饭时,可以想起我来。”之后,我在各个工作单位直到退休前,一直用着这个调羹,也始终记得这个友谊。现在退休在家,这个调羹一直放在筷笼里,也时常用着。尽管不锈钢的调羹的色彩已经暗淡了,但是记忆犹新.

如说到当年能上浙大求学,确实不容易,就是考上了,其中是有许多事情(故事)好讲(待以后再次碰头时细聊)。当时,上海的入学通知单在二月下旬已经发下来了,但是我看到了,却拿不着。由于工作需要(参加区公司的筹备工作),差一点组织上希望我不来上学了。我请区里的老领导直接与相关部门讲情,好不容易才拿到入学通知书,这时已经是3月初了。我要将手头的工作一一移交,再转组织关系和户口、粮油关系,已上报的材料请有关部门落实(如公司筹备的无息贷款手续移交、自己单位的接班者确定和移交、原自己单位的二队被评为大庆式企业的七一表彰材料申报落实等)。一直忙到7号晚上,才匆匆买了一个人造革的灰色提箱(现在还在我家里)、一个塑料壳绿色热水瓶、拿了几件春季穿的衣服,带了几本书(我自己家里仅有的同济大学版本等的几本数学书),第二天(8日)早晨到火车北站买了当场到杭州城站的火车票就来杭州了。

一上火车,感到一身轻松(没有一点工作负担,头脑空空,两手空空)。这么大年龄来读书了,而且没有带薪,不知今后的路如何?

8日晚上,我记得郭竹瑞先生到我们学生寝室慰问,陈钢你可能记得,郭先生问你们平时读什么书,我将带来到三本书给他看。他一看,说这同济大学的书是工科读的,对读数学的理科生不合适。三本书里只有一本还可以看看。我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读理科数学是应该如何学的)。

当时,一开学就是在刚掰掉棉花杆的地里军训,记得还刮风飘起了雪(杭州的春天比上海冷)。我带的衣服全是春天穿的,太单薄了。

又是要考英语,我当时文革前中学学的是俄语,整张考试题只认得军队等几个英语单词。我只得写了一首俄文诗文交卷。

一切是没有任何准备(思想和物资),匆匆上阵。

从数学角度来看,小概率事件往往发生。38日是报到的第一天。我们两人都想第一天报到,都想早晨(不能太早,10点多的火车,方便送你的人等)坐火车到杭州城站。这就可能都坐这同一车次的火车(概率较大)。可能是在城站浙大来接站的汽车上碰到(概率小)。也有可能在校门口接待的地方见到(概率最小)。最终在七舍见到(概率最大)。

如写电影剧本,恰恰相反。在校门口碰到最好,场面大,人物好安排,镜头好看(校门大门、浙大几个字、高大的教学大楼、迎接新学员的横幅、远处的老和山)。镜头一个切一个。好拍。人物一个接一个。

而在火车上同一车厢同一椅子,而且是同一椅子背上的正反靠背的两个面,坐着去同一目的地的两个陌生人,那只能用缘分来解释了。

但拍一般的镜头,往往也选这样的场景。人物少,场景小,几句话,几个镜头就交代了情节。成本也小。

陈刚 我这个人一直记忆力不太好,很多事情都忘掉了,但是火车上同老陆相遇的那件事,确实记得非常清楚,历历在目,我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很神奇,我们一定是特别有缘分的

温大岭:入学那天我和国庆是在城站坐校车去的浙大,两位爸爸推着自行车驮着行李,把我们一直送到校车上。国庆爸爸独自走在前面,我爸爸跟我们走在后面,记得他说,从背影都能看出国庆爸爸心里的高兴 - 没错,那确实是我们人生路上最高兴的一段行程。

应子健: 大家走到一起真是缘分。概率虽小但确实是发生了。有时候真的很巧。记得有一次回国和同学一起在茶馆喝茶,回头一看发现计数的同学也在旁边的桌上。好像里面就有金山和陈钢。

陆金山: 还有一次,我到浙大有事出差,出租车到校门口,一下车,看到我们计数班四、五位在杭州的同学也在校门口。我说,“你们怎么知道我来浙大?”一问,才知道是周迈与李丽结婚,大家讲好校门口集合,到楼外楼吃喜酒。有这么巧吧!如果我坐公交车,那是错过这一美好的场面了。一行一桌人,熙熙攘攘来到西湖之滨,好不热闹。

一年春天,我也在曲院风荷碰到金小萍夫妇在游西湖,他们说,西湖散步哦。是啊,杭州人太幸福了,天堂里生活,美美哒!

记得1999年秋,我们单位一行在玉泉吃饭加开会。我上洗手间(我知道有一个洗手间是在玉泉饭店外面的,就随便走走,正好碰到李明智老师和她女儿李华也在那里散步)。我叫她俩等我一会儿,立刻回去拿了两把天堂伞(缩折的,定做的,印有解决2000年问题的宣传品)给她们。巧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老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