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佩张老师,首先是因为她的才能. 在我眼里,
张老师是属于那种"给他个支点他能撬起地球的人".张老师出身名门,自幼学习钢琴,童年既获全国钢琴比赛大奖.而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全国著名音乐学府
--- 沈阳音乐学院.若不是文化大革命,张老师应是与刘诗昆, 殷诚忠齐名的钢琴大家.
其次,
张老师的那种处变不惊的心态也是令人敬佩.由于文化大革命,
本该走上绚丽舞台的她却走上了七尺讲台.这讲台,并不在音乐院校,而是在一所远离城市的厂矿中学.刚刚以优异成绩结束大学生涯张老师,
面对这样一个结局,
我不知她心里曾遭受过怎样的扭曲,但站在我们课堂上的张老师,显的那样和蔼可亲,给所有同学留下的印象用当时的一句话来说,
就是"飒爽英姿", 充满了朝气.
张老师的拼搏精神也是令人难忘的.自大学毕业,
至文革后调入西安音乐学院, 文革十年,
张老师一直在我们那个中学任教.十年中,张老师先后组织排演了舞剧<<红色娘子军>>,
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数不清的歌舞节目,为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艺骨干.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
是张老师用音乐的美在填补着人们精神殿堂的空白.....而今, 张老师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却仍然在教授学生.真是 --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大学毕业后,曾去张老师家中探望过两次,后来便失去了联系. 张老师当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爱丁堡,
文革后,英国大使馆恢复了她的英国国籍。有人说她去了英国, 也有人说她去了香港.
来加拿大后我曾试图用各种方法来查询张老师的消息, 但都无果而终.感谢宋雁, (一位年少时的朋友,
也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能人),居然帮我查到了张老师香港家中的电话,使我能够在阔别近30年后,远隔千山万水,重又听到张老师那充满豪气的声音.当时的那种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我不知此生是否还有机会与张老师相聚,但无论我在哪里,
我都会默默无地为张老师奉上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