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行】有个风情小岛叫鸡山

标签:
3d码头鱼灯石屋渔韵海滩 |
分类: 国内行 |
有朋自玉环来,说玉环有个叫鸡山的风情小岛,值得一游,我一直没有机会前往一睹风情。近日,在天下摄影网的组织下,我终于如愿以偿。
玉环位于浙江台州市东南端,东濒东海,是一个海岛市,素有“中国东海渔仓”之称。玉环境内岛屿林立,海礁棋布,周边有135个岛屿,鸡山就是其中的一个。鸡山岛离坎门街道7公里,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岛。相传很早很早以前的一天清晨,一艘福建渔船经过这里,听到岛上公鸡打鸣的声音,就把船停靠在海边,渐渐地小岛的海边,成为了南来北往渔船的停靠休息点。后来,福建的渔民为了方便捕渔,把家安到小岛上,日久天长,来小岛安家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小渔村。因小岛形似鸡冠,大家就叫它鸡山。据《玉环县志》记载:“渔村位于漩门湾当门要冲,海上过往船舶均要经过此处。明代时渔村被称为鸡脐山,清雍正间又称其鸡冠山”,现有常住人口6000多人。
2020年4月12日一早,我们一行50人乘坐大巴来到玉环码头,包了一艘渡船,驶向玉环国家海洋公园东部核心区的鸡山岛。我站在渡船上,海风在耳边轻轻吹过,让人感到十分的畅快。海面异常开阔,在阳光映照下波光粼粼,远处景物有点灰蒙蒙,仿佛被雾笼罩一般。渡船驶了大约20来分钟,慢慢靠近鸡山的渔港码头,一股鱼腥味扑面而来。
下了渡船,走上码头长廊。这是一条笔直的步道,墙上地面画着渔村韵味3D油画,逼真的立体效果让人不敢迈开大步,踮着脚尖小心地向前走。步道的尽头,是一座地标性雕塑,一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金鸡,闪着金光,展翅欲飞。
连接海港码头是一条崭新的街道,沿街有20多家店面,粉刷着橘、黄、绿等色彩,斑斓夺目,仿佛穿上了干净漂亮的“新衣”在迎接客人。据介绍,这是鸡山乡花了半年时间打造的集休闲、观光、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海鲜一条街”,全长575米,仅立面改造就投资了200多万元。这条街没有象其他地方的景区那样,到处挂满红灯笼,显得有点俗。这条街上挂的是各种不同造型的鱼灯,整条街充满了独特的、浓浓的渔家风情。
鸡山岛不大,岛上冈峦起伏,平地有限,因此村民的住房也和其他海岛民居一样,都是依山临海而建,房挤房,房套房,随着山势,一层一层往上叠,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远望去有点象重庆山城的味道。这些房屋虽然和其他海岛的民居一样,也是就地取石所建的石头屋,为防台风把瓦片刮走,屋背上还压着几排石块。但这些房屋又和其他海岛的民居不一样,乱石块垒砌的原始墙体,被重新粉刷装饰,墙面上或挂着盆栽的花草,或画有鱼虾的图案,显得整洁、美观。
沿着砌有一级级石阶的小道,我们走进迷宫一样的街巷石弄里,一幢幢装潢讲究但不铺张、粉刷简洁但不失个性的民宅,充满了浓浓的渔文化气氛。有几户人家在装修过的房子屋前,搭了个平台,摆放上几张桌椅,供游客歇歇脚。我突发奇想,如果此刻邀三两个知己,坐在这里,喝喝茶,聊聊天,吹吹海风,看潮涨潮落,那多惬意!小憩片刻,我们继续向前,一路走来,看到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敞开,也看不到防盗门窗。据说这里晚上也是这样,足见岛上民风之淳朴,让人恍惚进入了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世外桃源。
随后拾级而上,登上山顶。抬眼眺望,有几个小岛如木排一样,在蓝天边的碧海上漂浮,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偶有海鸥在眼前飞过,四周澄澈如洗,分外静谧。置身在这远离喧嚣的地方,人也渐渐地放松了,人世间的那些烦心事、随之烟消云散。
下得山来,在热心渔民的引路下来到海边,耳边传来惊涛拍打礁石的响声,由远及近,犹如战鼓声声动地来。岛上的礁石崖壁,因受海浪长期冲刷,风化剥蚀,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下,形成了一道道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其中“仙人岩”是整个鸡山岛礁石景观的精华,整个景点面积大约几十亩, 奇石突宕,形态各异。这块仙人岩的来历,相传有一年。不知哪路神仙路过这里,见此美景留连忘返,逐成化石。
行走在鸡山海岛,无论在码头,或路边,或房前檐下,到处可见村民们晾晒的鱼鲞,飘着淡淡的鱼腥味。鸡山由于四面环海,岛上的渔民世世代代以捕捞为生,历来有把鱼虾干晒或腌制销往外埠的传统,尤以虾米闻名。
近几年来,由于渔业资源的衰退、渔场的缩小、渔需物资价格的上涨,大批渔船停产转卖,鸡山乡政府急渔民所急,想渔民所想,为渔民转产转业出谋划策,全力推进东海生态休闲旅游岛建设,着力加快环岛绿道、景观游步道等工程,坚定不移打造“休闲漫岛、渔韵鸡山”的美丽海岛。目前岛上已修建了一条1600多米长的黄沙绿道,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设的路面,平整亮丽,全线依山傍海、风景宜人,令人心旷神怡。
不知不觉到了要回家的时候,我们登上渡轮,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鸡山岛。小岛渐渐远离我的视线,但我的脑子里仍在回放鸡山岛上的所见所闻。鸡山有着丰厚的海岛文化底蕴,有独特的渔村人家风情,还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奇岩异洞, 岛上环景优美,绿树成荫,冬暖夏凉,是一个放飞心情,消除忧愁,忘却烦恼的休闲度假胜地。今日的鸡山人对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胜地进行开发打造,与世人共享,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好事。但是,我觉得在开发建设中,有的地方过多运用现代手法,而忽视原有风貌,把乱石块垒砌的厚实墙体重新装饰,这样虽然多了几分美丽,却失去了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深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