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白象石塔的始建年代明永乐年间。《乐清县志》载:“白塔院,宋天圣九年(1031)邑民陈氏舍宅建,治平四年(1067)赐额,后废。国朝洪武六年(1373)僧道成重修佛塔。”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僧大稳重建。”白象塔始建于北宋,重修于明初,重建于明末。在白象禅寺内,有两通石碑,分别为明代和民国所留。其中明碑名为《白塔寺遗业碑记》。碑成于明万历三十八年。记载此处部分事迹。
白象石塔为青石材质,阁楼式石塔。平面六面五级,高约14米。塔内中空,逐层收分。高台基之上的须弥座,底角如意纹,每面饰有石兽、花纹。六角各有憨态可掬的力士,高浮雕,雕刻精美。在石材和建筑风格均与塔身不同,应为北宋始建时遗物。而塔身应为明代重建。塔身由方石平砌,壶门简单,底层塔北面开有塔门,塔门下须弥座无石雕装饰。塔室内置佛像,顶部目前已经封闭。据介绍,原塔壁内侧原有石阶挑出,可沿其登顶。塔身每层开有壶门,其余各面为龛,龛内置佛像。石塔出檐甚远,由石刻仿出瓦、梁,总体几乎水平,平座与腰檐一体,平座边沿饰莲花纹。梁下斗拱甚小,挑角下悬挂风铎。塔顶六角攒尖,宝珠顶塔剎。此部分结构为后配,与塔身极不协调。
原塔损毁严重,腰檐几乎塌毁,仅余部分石梁,塔身有树木生长,造成塔身开裂,石塔壶门中佛像尽数遗失。周边民房侵占空间,塔下杂物垃圾遍布。未修前石塔状态可参见塔友行者云龙相关博文《浙江温州乐清白象石塔》。在维修中,整治了周边环境,扩展了石塔空间,清除危害石塔的植被。对古塔进行了落架大修。石塔倒塌威胁暂时解除。但维修过程并不严谨。尤以塔顶为甚。原塔有石质塔心柱,原塔剎不应该为宝珠形制。温州地区宋代石塔塔剎多为相轮、浪风锁。维修可做参考。
2018年7月8日,与塔友行者云龙及当地友人共访白象石塔。得白象禅寺主持招待,万分感谢!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