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宣城龙首塔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城东南隅的鳌峰公园内。鳌峰公园原称鳌峰,系城内陵阳三峰之一。南唐宣州刺使林仁肇修筑宣城,就其地势,取名鳌峰。为宣城自古的风景名胜,宣城十景之二“南楼夕照”和“鳌峰赤壁”就在此地。古人习惯在城东南临水之处建风水塔,提振文运,平镇河流。龙首塔遵循此习,建于宣城城墙东南城内,东临宛溪河。鳌峰之内有龙首,有祈求在科举之中“独占鳌头”之意。
龙首塔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为六面七级砖木混合阁楼式古塔,逐层收分,高约30米,内有螺旋式木梯,可登顶层。底层南北开壶门,西南方向塔体镶嵌1986年的《修复龙首塔碑记》的石碑。二层以上各出腰檐,各腰檐上出跳三层菱角牙砖叠涩出檐,檐上覆盖绿色琉璃瓦。塔顶六角攒尖,檐下装饰斗拱,各脊各装饰一条黄色琉璃龙,龙首朝向各方,以应塔名。琉璃塔剎和龙应该为后补之物。龙首塔为市级保护建筑。
在收集龙首塔资料时见到一张黑白旧照。源于侵华日军的《支那事变画报》第九辑中所谓的《宣城的残败兵扫荡战》里的一组。《画报》创刊于日本昭和十二年八月三日(1937年8月3日),《画报》中照片和文章均为当年随军记者拍摄采写,记录了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1年10月日军侵华的所有战线、战役和战况。每辑《画报》里都有大量的照片,每幅照片均有详尽的说明与署名。是日本侵华罪证。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2月11日。塔下的房子是万寿庵,现已毁,原址留有碑记。塔后部分城墙损坏严重,宛溪河在城墙下蜿蜒流过。拍摄地点应在南楼上。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7日宣城陷落。之后中国军队和日军反复争夺宣城,县城两陷两复。1939年1月,国军占据宣城后,为防止日军久踞宣城,自1月7日起,县长胡锺吾组织军民二万五千多人将部分城墙拆除,同年十月,胡锺吾再次组织军民拆除城墙,至年底,宣城城墙被完全拆除。在很多中国城市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这是残酷的抗战中无奈的做法。
2012年4月5日拜访。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