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2010-03-05 11:30:10)
标签:

阿育王寺

宝塔

古塔

旅游

宁波

元塔

上塔

分类: 华东卷★浙江篇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在西塔院中,远远地可以看到上有一座和西塔形制相近的宝塔矗立在阿育王寺后山山巅。这就是和西塔同为元代古塔的阿育王寺上塔。

上塔隐藏在阿育王寺后山茂密的树林中,一般游人很难到达。我能够有幸拜访颇有机缘。原来我认为从东塔院应该可以到达后山,但苦寻不其门。打听寺中僧人,僧人云后山乃是寺中高僧修行所在,外人最好不要打扰。但访塔心切的我仍然不甘心,沿着后山的院墙寻找上山的途径。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藏经阁的前右侧的一个小门我找到了登山的小路。沿小路向上首先来到了山谷的水库,水库是寺中僧众的水源,坝上雕刻着佛语,四周古木参天甚是幽静。继续沿石板小路向上,经过半山亭,穿过茂密的松林,历时二十分钟,我终于抵达了山顶,来到了上塔院门前。院中既是阿育王寺上塔。

可惜上塔院大门紧锁不能进入,由于事先知道上塔院内有师傅静修,不敢叩门打扰,更不敢佛门造次破门而入。只好围绕塔院院墙寻找拍摄古塔的角度。转了一圈,虽然找到了几处不错的角度,但不能一窥古塔全貌甚是可惜。正准备下山离去,远远地看到一位大师傅领着两位施主从山下向塔院而来,急忙向前大招呼说明来意。大师傅并没有怪罪我的擅闯。大师傅原来是阿育王寺的主持方丈界源大师,此次是带摄影师来拍摄古塔,经大师允许后,一起进入塔院,终于可以一窥上塔全貌。

阿育王寺上塔与西塔,同为元代建造,两座古塔颇为类似。有资料说上塔已经倒塌,现在的上塔是近年重建的。但从塔院西北角一株黄色腊梅后看到了一块石碑,从碑文得知,古塔只是顶部损毁,重修时重建了顶部,并将塔顶长出的柏树移植到塔院中,为此立“护塔柏碑”。从和大师的交谈中也得到了证实。上塔修复腰檐的时候借鉴了西塔风格。因此上塔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建,上塔还是属于元代古塔。

古塔六面七层,通体用砖砌叠,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外墙饰黄色,木结构及仿木结构饰红漆,副阶和腰檐上覆盖灰色瓦片。壁面做仿木结构,每面一间,转角处以砖隐出倚柱。底层为木结构副阶,18根木柱支撑,由斗拱支撑。南侧有壶门可通塔内,壶门虚掩,但未能得到大师允许,不敢贸然进塔登临。其余各面为佛龛,龛内供奉佛像。从塔外观看,塔内有梯逆时针螺旋向上可通塔顶,每层相应有一塔窗透光,给塔梯照明。塔周六边砌凹形壁龛,龛内供奉石刻佛像,佛龛两侧有方形灯龛,此为和西塔一个显著区别。层间腰檐用菱角牙子砖叠涩挑出,腰檐上六角发戗起翘,第一层腰檐下有红色木质斗拱支撑,其余各层颇为简化,只有转角处有木质结构。平座与西塔青砖叠砌不同,为菱角牙子砖叠涩。塔刹为石质宝瓶。

在塔院中拍摄中,阴沉已久的天空突然放晴,黄色的古塔在竹林掩映中,阳光的普照下,格外醒目庄重。等我返回山下,天空又恢复如初。

这次访塔颇为打扰,在与界缘大师和两位施主的攀谈中受益匪浅。幸得大师和两位朋友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竹林掩映中的上塔院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上塔院院门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副阶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副阶内部斗栱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副阶内部斗栱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副阶内部斗栱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挑角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腰檐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腰檐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腰檐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腰檐区别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腰檐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壶窗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塔刹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斗拱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石碑
阿育王寺上塔游记
石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