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2010-01-11 11:22:20)
标签:

定林寺塔

定林寺

南京

方山

佛塔

分类: 华东卷★苏沪篇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2010年1月8日,南京的天气依然晴朗。时间过得很快,南京的工作已经完成,明天就要踏上返程之路了。还有一个下午的空闲,身处江宁的我正好可以就近到方山定林寺访问号称比比萨斜塔还斜的定林寺塔。

提起斜塔,国人总会联想起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见到斜塔也总会和比萨斜塔进行比较,如果超过了比萨斜塔就会大肆吹捧。就是忘记了无论是比萨斜塔还是其他的斜塔都是建筑质量事故,无论是千年不倒,还是百年不倒,终归是建筑师的耻辱。定林寺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塔高约14.50米。就像众多倾斜的古塔一样,都是因为古塔的地基出现了问题。

方山位于江宁的南部,虽然方山不高,但在平原上异军突起,山顶却是平坦的,极似一枚方方的印章,所以古时也称着“印山”。方山是一座已经熄灭的火山,山顶就是曾经是热浪灼天的火山口。定林寺塔就位于方山的北麓,古人地基技术不高,往往只是夯实地面,最多在地下打木桩。这里地下结构是火山滚岩,由于塔身建于乱石和流沙(南石北沙)的土层分界线上,近千年的差异沉降以及土层的向北滑移,导致塔身不断向北倾斜。地层结构的南高北低,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不断向北渗流侵蚀,同样加剧了塔身的倾斜。

此塔早年倾斜,虽然1974年曾维修过,到了2003年研究人员发现该塔以缓慢趋势不断下沉和倾斜,平均每月下沉0.66毫米。因遭遇大雨,古塔仅3月24日至4月3日期间,塔顶就又向北倾斜了11分之多,向北位移增量达40毫米,情势极为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为该塔立碑保护之时塔高约为13米,而现高仅12米左右。塔身斜度已达7度45分,偏心距1.67米,接近塔身的倾斜度的临界点为9度,如果达到该临界点,如不加固扶正,随时可能坍塌。

2003年,江苏省、南京市两级政府出资100余万元,委托南京市文物局和江宁区文化局对塔体进行纠偏,定林寺塔被“纠偏”加固,斜度从7度59分被拉回到5度35分。当年维修时使用数根粗大的钢缆往南拉着重量近百吨的塔身,工程人员在斜塔四周挖了20多个深7-20米不等的直插岩体的深洞,全部浇注钢筋水泥,以确保塔身不再倾斜、滑移。抢救方案除了将塔基重新固定外,还在塔身上围了许多钢板,再用一根根钢缆从另一侧将斜塔拉住。但当时并没有给塔纠直,为的是要继续保持其斜塔的独特性。经过6年时间的考验,斜塔没有出现继续侧偏,一直保持在5度5分的危险范围内。经过这次维修,塔体本身基本稳定,但整个古塔呈现了被五花大绑的面貌。

2009年12月,为了恢复斜塔的外观,本着清除隐患、修旧如旧的原则再次对定林寺塔进行了维修。12月5日开始动工,修缮工程的设计者是东南大学著名古建筑设计师朱光亚先生。修缮工程主要是对塔身进行。塔身上的杂树和杂草全部清除。塔身上部分青砖已经风化,进行了灌浆处理,就是在松动的砖缝处灌石灰砂浆,同时把以前补缺的红砖全替换为和原塔砖同样形制的定制转。在塔顶增设防水盖,防止雨水进一步侵蚀。维修过后拆除了所有的钢缆、钢板。由于斜塔的木结构早已腐烂,因此,不对斜塔外观进行全面修复,保留目前的样子。

定林寺塔因寺得名,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定林寺的由来。作为金陵名剎“四十八景”之一的南京定林寺,在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美誉。定林寺于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由一名克什米尔高僧竺法秀始建,位置在钟山上,称上定林寺,之后上定林寺毁于战火。到了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高僧善鉴和尚在今天的江宁区方山之西北麓修建了下定林寺。

宋《景定建康志》“祠祀志”记载:“定林寺有二:‘上定林寺’旧在蒋山(钟山)应潮井后,宋元嘉十六年,禅僧竺法秀造,在下定林寺之西;乾道间,僧善鉴请其额于方山重建;‘下定林寺(即钟山定林寺,废于萧齐,497至502年)’在蒋山宝公塔西北,宋元嘉元年置,后废。”据清同治《上江两县志》称:“宋乾道间,善鉴和尚因钟山定林寺废,便募资建寺于此,沿袭寺名。”《上元县志》记载:“定林寺一在钟山,一在方山。其在方山者,宋乾道中僧善鉴造,因钟山定林寺废,遂请其额徙此。”据《金陵梵刹志》记载:“宋乾道末年,高僧善鉴创。上定林寺在钟山,寺废,因请额于此,遂名定林。元至正间重修,国朝弘治五年重建。”重建后的定林寺有金刚殿、天王殿、左钟楼、右禅堂、正佛殿、砖塔等,占地5亩,山田河塘8l亩。另据《诸寺奇物记》介绍,方山定林寺原有一只乳钟,上有 108个乳头,敲之,乳乳声音不同,传为古之景阳钟。

梁朝时禅宗之祖达摩来中国参禅的第一道场设于定林寺,至今尚保留有“达摩崖”等历史古迹。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刘勰,皈依佛门后,所著不朽巨著《文心雕龙》即完成于定林寺。然而,定林寺在历史上屡经兴废,明代曾全部被毁,后经重建,恢复旧制。清咸丰年间再次因太平天国战争被毁殆尽。清光绪初年重建,到20世纪50、60年代又陆续受损,在饱经沧桑后,惟余一座定林寺塔,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方山定林寺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重建,按照规划将陆续复建山门、前廊藏经楼、天王殿、功德堂、钟楼、鼓楼、六合斋、禅修室、祖堂、客堂、僧寮等建筑。目前,山门、大雄宝殿已经建成。两侧偏殿、钟楼、鼓楼已经成型,正在装修。方山定林寺已经初具规模。

方山景区刚刚建立,各项建设正在进行中,因此想乘坐公交汽车从南京市区到方山非常不方便。乘坐地铁1号线在安德门站,转乘148路,在金宝市场换乘江宁内部公交7路到终点站方山下车,就到了方山脚下。由于我是从江宁区内出发的这条线路并没有实际走过。只是在方山脚下只发现了江宁区内部公交7路方山站。以上路线仅供参考。

方山前面是横岭村,还没有享受到方山旅游的好处,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面貌。穿过横岭村,来到方山脚下,这里正在修建一座石牌楼,应该是定林寺的大门,景区的道路已经完善,可开车直达山顶。沿公路向上,穿过一座修建中的仿古大门,就来到了定林寺门前。定林寺的修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整座寺院已经出具规模。寺院颇为雄伟,但采用的施工方式是现代的砖混结构。对这种假古董,我没有兴趣。在寺院的西侧的土坡上,我看到了此行的主角定林寺塔。

虽然定林寺塔在一个两层楼高的突破上,但是由于东侧的寺院偏殿过于高大,显得塔身比较矮小。由于施工的原因,定林寺塔周边还没有政治完毕,裸露着黄土,也没有台阶攀登,只有一条施工的便道。小心的登上土坡,定林寺塔就在眼前,从北面看,古塔似乎倾斜的并不厉害,转到西侧,才看到塔身严重向北倾斜,似乎马上就要倒塌了。

定林寺塔塔高约14.50 米,为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底层目测高度近4米,大于其他各层近一倍,底层顶部各角有方形孔洞,应该为木质结构的遗存,原来古塔应该有副阶。底层仅南面开门,中央有石雕须弥座,东、西、北三面有佛龛,佛龛有窗,其余四面开有假窗。由于北侧沉降得非常厉害,佛龛已经地面相平了,北面的佛龛就像塔门一样,由于事前不知,直接从北侧佛龛进入塔内。从塔中向上看,塔内中空,不可攀登,底层和二层内部为方形,三层以上则为圆筒形。在第五层设木架以承刹杆。第二层壶门两侧各开有方形壶窗,其他各层均每面开一假壶门,壶门皆为火焰券。塔身用砖砌成仿木结构的柱枋、斗拱。因年久失修,腰檐大部已经毁坏,仅剩石质挑角高高挑出,挑角尽头有孔,原来这里应该挂有铃铛,塔的西北角第五、六层有残存腰檐两处,可想象完整腰檐形制。塔顶及塔刹已毁,塔顶挑角损毁严重,为防止雨水侵袭,最近一次维修重新恢复了塔顶。

古塔东侧的定林寺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古塔周边没有整治,土层外露,还比较乱,文物保护碑不知所踪,也许为了防止损坏,收起保管了。塔南侧有一新修石幢,上边无字,不知何用,看位置也似乎是临时拜访。塔南仍然可以看见当年牵引时打下的铁环。

经定林寺东侧山路可进入方山地址公园,通过十八盘可通山顶观景台,定林寺全景可尽收眼底。方山山顶为一茶园,还有军事设施若干。我沿逆时针方向围方山一圈,一路上树木茂盛,到处可见火山遗迹。还发现两处碉堡,其中一处可进入,不过因为没有照明设施,不敢深入。只是试图进入火山口景区时,被几放养条恶犬挡路,冲我狂吠,无法通过,只能半途折回,另人扫兴。此次登山,发现自己许久没有运动,不高的方山,就把我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看来我还需锻炼身体。

定林寺塔之行,有喜有忧。喜的是,定林寺塔虽经维修,不失风貌,依然古韵十足。忧的是定林寺重建,虽然耗费巨大,规模隆重,但未按古制,缺乏规划,劳民伤财,而未成正果。我们的文物保护和利用任重而道远。

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于宁波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南侧观塔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塔顶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塔身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塔身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塔身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塔身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底层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副阶遗迹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幸存腰檐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幸存腰檐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塔顶挑角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挑角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二层壶门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其他层壶门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内部结构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南侧佛龛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支撑塔刹柱的木结构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内部转角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底层佛龛

江苏南京方山定林寺塔游记

俯瞰定林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