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塔
中国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27
  • 关注人气:2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湖报本塔游记

(2009-12-29 18:37:20)
标签:

报本塔

古塔

平湖

嘉兴

宝塔

分类: 华东卷★浙江篇

平湖报本塔游记

很早就听闻在嘉兴平湖当湖街道东南方东湖的沙盆圩(鹦鹉洲)上有一座漂亮的清代古塔报本塔。报本塔在平湖东湖景区中。东湖古称当湖、东武湖、鹦鹉湖,水域浩大。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知县陈一谦发动民工,将疏浚护城河所出的土砾,在湖中堆积成大小三个湖墩,鹦鹉洲即其一。

报本塔初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刑部主事陆杲发起,进士冯汝弼、赵伊协助,历经三年终于建成,陆杲因受“天地万物之本”的思想影响,因名为报本塔,曰:“忠孝以为报”。当年共七层。塔成,复建报本塔院,为当湖名刹。顺治十六年(1659年)突然倾圮,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很大的震动,乃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发大力重建。乡绅陆慎几献出了大冢宰玉带一围、血经一卷,以为镇塔之宝。但终因软基地的缘故,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塔又倾危,康熙二十七年间(1688年)重建,由陆葇主持修复,改七层为五层。此后,乾隆、道光间又多次修葺。清咸丰十年(1860年),寺院毁于战火,宝塔独存。

又经历了近百年的动荡,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木质围廊已尽毁,只剩砖石塔身和铁制塔刹。逃过数十年的内战和残酷的八年抗战,在十年浩劫中,已经成为工厂水塔的报本塔,因为新增加的实用功能和破败的塔身,幸运躲过了劫难。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塔身已经向东北倾斜2°1′18″,偏心距为1.2米,成为危塔。1997年8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列为浙江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990年,政府发起修塔募捐,但当时由于资金缺乏,仅对宝塔作了清除塔身杂草、纠正加固塔刹、修补相轮、整修上塔通道及内壁粉刷等。2000年,市政府投资53万元,对已倾斜严重的塔身进行纠偏及基础加固,2002年7月,又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对塔身进行恢复性维修。现今不仅恢复原貌,而且还配有灯光,使报本塔成为新的东湖八景之一。

在恢复性维修过程中,对铸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铁制塔刹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内部已严重锈蚀,出于安全考虑决定用青铜质进行替换。2002年9月11、12日在拆卸时共发现内藏文物4件(组)。分别为长方形锡盒、紫砂舍利塔、清陆葇“六经”卷及锡质圆筒、明圆瀞金书《妙法莲华经》卷及黄花梨木质带盖圆罐。

报本塔为楼阁式砖塔,据记载有镇邪去恶之意。现存之塔重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塔高49.39米(其中塔身36.65米,铁刹12.74米),平面呈正八边形,为壁内折上式结构,底层外径8.97米,内径3.58米。砖石仿木结构,塔身外有平座挑檐,塔檐用菱角牙子砖叠涩挑出,承其上瓦檐,上有木质围廊,牢固玲珑,围廊下有置翘角悬铃的飞檐,内有塔心室,亦为八边形,用砖叠砌成穹隆顶。内外壁之间为甬道,可拾级登至塔顶。塔四面华檐绕之,上下角皆悬铃,声闻数里。塔顶置铁制塔刹顶。塔身每面设券门或龛。内外壁都有多处佛龛。塔基以木桩,条石,块石组成,总厚度超过3米,成凸角八字形,塔基向外延伸1.8米,塔基中心用块石围成八边形。该塔规模较大,造型古朴,结构合理,是我省清代古塔中的佼佼者,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如今的报本塔尚未正式对外开放。

如果有哪位朋友想去访问报本塔不妨按照下面的路线。从平湖南站乘坐5路公交车,到孟秀新村下车。沿宝塔路向东,经过孟秀新村小区,过西宝塔桥就可以看到位于鹦鹉洲上的报本塔。

2009年12月23日,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有幸来到嘉兴平湖访问这座古塔。在西宝塔桥上看着出现在眼前的报本塔,和网上的资料大相径庭。古塔已经进行了维修,塔身倾斜、荒草凄凄的景象看不到了。报本塔已经被新近修建的寺院包围。从寺院背面右侧的大门进入鹦鹉洲,沿着院墙来到位于南面的正门,正门的门楣上悬挂着《报本禅寺》的匾额。进入寺院需要购买一张10元面额的门票。门票附带一对红烛和一柱清香,看来寺院还是一心向佛的。经过重重殿宇我来到位于大雄宝殿西侧的报本塔下。

保本塔虽然进行了维修,恢复了平座和腰檐,更换了塔刹,但塔身没有进行过份的维修,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依然保留着历史的沧桑。报本塔已经下沉,底层东、西、南三面有尚不半圆形壶门,北面无门。门上铁将军把门不能进入。塔为八面,两面转角为圆形砖柱,柱顶装饰云纹,云纹下装饰元宝,柱下为圆形石质柱础。两根砖柱顶部装饰两根砖砌横梁,横梁之间有匾额,柱与梁转角下装饰龙形砖雕。塔檐用八层菱角牙子砖叠涩挑出,承其上瓦檐,瓦檐挑角下有铜铃。瓦檐上承平座,平座为木质栏杆,每角有木柱与上层腰檐相连。底层瓦檐稍大更似副阶。二层以上每面都有顶部为半圆形壶门,壶门两侧上部各有一方形佛龛。佛龛上有一小檐与壶门齐眉。塔身外涂白色灰泥,未经维修,大部不存,斑驳嶙峋,更显沧桑。有数块塔砖上有铭文,大概为:“某某人捐砖若干”。铜制塔刹由覆钵、仰莲、相轮、葫芦等组成,相轮九重,八条浪风锁各系八角。古塔周边未见原塔刹,不知现存何处,估计在平湖博物馆。报本塔东侧立有文保单位石碑,北面为报本塔介绍。

在访塔期间与寺前老翁攀谈,老翁分外热情,给我介绍了很多塔的故事,更我很大帮助,在此表示感谢。据闻,报本塔乡东北方倾斜,在2000年,市政府进行扶正时,在塔西挖掘了一个九米深的深井,用钢管钻入塔基下,喷水溶解塔基泥土,然后抽出泥浆,每天早晚测量两次,只要达到设计纠偏角度就停止工作,第二天才继续工作。当年还有一些诸如向地下注入水泥,用钢结构把塔托起来等方案,被老翁斥为胡闹。当年为了进行纠偏曾经勘测地下,仅发现作为基础的木柱,没有发现有地宫存在的迹象。问及报本塔为什么没有向嘉兴其他几座宝塔一样在十年浩劫中被疯狂的拆除时,老人告诉我:当年报本寺早已不存,是一家工厂大院,而报本塔的第三层被改造成了水塔,因为水塔和厂门的原因,报本塔得以幸存,真是因祸得福。回想在古塔底层北侧和三层东侧上面那两个奇怪圆洞似乎就是水塔的遗迹。由于报本塔输入当地博物馆管理,不归寺庙管理,因此平日并不开放,未能一窥塔内结构,甚感遗憾。老人家说如果上面来人参观也许还有机会蹭看,看来我没有这种机会了。不过不开放,对古塔的保护会更高一些。

离开报本塔,在老人和寺内师傅的建议下又去了不远的莫氏庄园,那里是一座幸存的官僚大宅,门票20元,但雕梁画栋,值得观摩,不虚此行。门前经过5路公交车。庄园内的管理员也同样热情,其中正堂管理员和我攀谈甚久,使我得益匪浅。这次平湖之行,平湖的文化气息,平湖人的热情令我难忘。

2009年12月29日星期二

 

平湖报本塔游记

报本塔

平湖报本塔游记

塔刹

平湖报本塔游记

顶层

平湖报本塔游记

三层

平湖报本塔游记

二层

平湖报本塔游记

砖柱

平湖报本塔游记

云纹

平湖报本塔游记

元宝

平湖报本塔游记

龙纹

平湖报本塔游记

柱础

平湖报本塔游记

腰檐

平湖报本塔游记

腰檐

平湖报本塔游记

铭文

平湖报本塔游记

铭文

平湖报本塔游记

铭文

平湖报本塔游记

铭文

平湖报本塔游记

文保碑

平湖报本塔游记

文保碑

平湖报本塔游记

挑角

平湖报本塔游记

壶门

平湖报本塔游记

东湖中的报本塔

平湖报本塔游记

规划

平湖报本塔游记

路线

平湖报本塔游记

路线

平湖报本塔游记

路线

平湖报本塔游记

地图

平湖报本塔游记

历史照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