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奉化金钟塔游记

(2009-12-20 19:27:51)
标签:

金钟塔

奉化

宝塔

古塔

文化

分类: 华东卷★浙江篇

奉化金钟塔游记

从万元塔出来,回到南山北路南渡路路口,在前胡村车站乘坐6路公交车向南,在岳林寺站下车,就到了我这次访塔的第二个目标——奉化金钟塔。金钟塔位于奉化岳林街道倪家碶村,位置非常明显,在金钟路跨越县江的大桥东侧的小山上。从宁波到奉化、宁海、象山方向,都能看到这座明代古塔,看到这座古塔,奉化县城就尽在咫尺了。

金钟塔始建于明朝,因建造于金钟山上而得名。而金钟山,因山如复钟,故又名“金钟墩”,紧靠“金钟潭”。据《明成化宁波府志》记载,唐末五代晚期,吴越国奉国军节度使钱亿的官船,载着一座金钟路过此地,突遇一股急流,船覆,金钟入水,“沉焉,沙涨成墩,钟在墩下,历久不为所荡,潭有龙潜。”

金钟塔的金钟潭,即源于宁海和奉化交界处镇亭山镇亭溪的下游,镇亭溪又称大溪、县溪或州溪,全长77公里,自南至北到奉化城内,溪宽水深,始名县江。江流到金钟墩突然一个急湾,形成水深3米余的旋涡急湍龙潭,旧传有恶龙为虐。

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年),有人建议在金钟墩上建金钟塔,在塔下建镇龙祠可保平安。又有人建议在金钟墩之南建一泄向西坞的金钟闸,即如今既作人畜往来的桥梁,又是调节江流的倪家碶,此后,金钟塔下的驿船民舟一路有惊无险。

跟据地质资料所知,金钟山金钟墩是天台山系东延余脉的山骨,由红砂岩构成,为县江的中流砥柱,沿县江的水陆驿道,可通车马船轿直至方桥北渡。元代时,在金钟塔下已建有驿站“金钟铺”,保留至今在江之南和江之西的两座歇足的茶亭,亭柱上的两幅石刻对联道出此中妙处,其一为:“舟子招招,可登彼岸;劳人草草,暂歇行墟。”另一联为:“左达右通,地当险要;熙来攘往,人乐安闲。”

又据传,金钟塔与长汀村布袋和尚有关。据奉化县志记载,唐僖宗时(874~879年),有一位流浪儿被金钟塔西边长汀村的张重天收养,取名契此,号长汀子,时常在金钟潭洗澡。此位奇人即后来岳林寺僧人布袋和尚,因此建造一座钟形的佛塔,说有“觉昏衢、疏冥味、生善心、增正念”之意,劝人为善,恶龙也不敢兴风作浪。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1556年)的《嘉靖宁波府志》说金钟墩“树木颇茂,虽水泉奔突,而墩无所损”。

民间传说更加丰富多彩。传说此地地形为鲇鱼形,妨害奉化出现大人物,所以建造金钟塔镇压。据说塔建好不到几个月,商家村对面的山裂开一个洞,把鲇鱼形压死了。

另有传说。金钟塔附近还有一座金钟桥。金钟桥原来是弯洞桥,传说这里原来有一只金钟,如果哪一户人家家里有十个儿子就可以把金钟浮出水面,捞回家里去。结果一户人家生了九个儿子后,还差一个就和娘舅一起到金钟桥捞金钟。刚要拉上岸时,其中一个儿子说:“娘舅用力拉,把它拉上来。”话刚出口,金钟就往下沉,从此再也没人把它拉上岸来。

以上林林总总的传说,令金钟塔充满神秘感。金钟塔是明代建造的风水塔,因为县江到金钟墩这里江面突然转向东北,如前文所述形成水深3米余的旋涡急湍的金钟潭,路过这里的过往船只因此经常出现沉船事故,古人不知何故,往往托于妖孽,因此潭中有恶龙的传说应运而生。在金钟墩以南建造了倪家碶,阻挡了另外一个方向来的水流,改变了这里的水文条件,因此此处水运事故大为减少。本来是倪家碶的功劳,但是被金钟塔抢了去,认为是宝塔震住了恶龙,嗨!世事往往如此啊!

穿过以金钟塔同名的金钟路,塔下的倪家碶旧村已经被拆迁殆尽,只剩下遍地垃圾,不过金钟塔完完全全的显露出来,更显高大巍峨,希望拆迁后新建房屋不会挡住这一美景。穿过旧村的老路,越过新修的倪家碶水闸,来到金钟墩下,金钟墩不高仅有20余米高,满岭桃树想必桃花盛开之际这里一定分外妖娆。金钟墩上的金钟塔已经进行了维修,旧照片上裸露的青砖已经被白灰泥覆盖,腰檐上的荒草已然被清除干净。塔下增加了石栏。沿金钟墩向左寻找上山的路途,走到一个农家小院门口,这时数位工友从山上下来径直穿过小院从柴门儿出,这里就是上山之路,上山之路并没有维修只是一条土路,没费多少气力就到了山顶金钟塔下。

金钟塔始建于何年已不可考,由赵文华监建,清道光年间重修。金钟塔高22米,七层八面。地基由圆形石条建造,第一层由石条砌建,高3.5米左右,每边长2.4米,基层直径7米,有石新补的痕迹,痕迹不多,看来当初损坏并不严重。第一层腰檐石质雕刻挑角。其余各层腰檐为菱角牙子叠涩。二层以上为砖砌,每层每面各有一壶门,共48只。原来每个壶门里都有一尊佛像,今已不存。现在只有第四层朝南方向的壶门里还存有石雕财神一尊,拱手跌坐。塔内中空,但塔身无门,无法进入,亦无法登临。金钟塔塔刹别具一格,在刹座之上有一方龛,四面也有壶门,顶有宝珠。

在奉化六塔中,金钟塔依山临水,孤秀卓立,曾是古驿道繁荣辉煌的见证,又是奉化城东醒目的坐标,在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古塔重建以后,如今已历200年风雨沧桑。如今又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保护,矗立于桃林之深处,又带着那么多的传奇故事。在春暖花开之际,我计划再次探访金钟塔桃花丛中的身姿。

2009年12月20日星期日

奉化金钟塔游记

倪家碶已经拆迁

奉化金钟塔游记

金钟墩上的金钟塔

奉化金钟塔游记

独特的塔刹

奉化金钟塔游记

四层的石制财神

奉化金钟塔游记

塔基和第一层

奉化金钟塔游记

第一层挑角

奉化金钟塔游记

每层不同的壶窗和腰檐

奉化金钟塔游记

金钟塔保护碑

奉化金钟塔游记

背后的介绍文字

奉化金钟塔游记

未维修前的金钟塔,虽显破败但古风扑面,别有风情

奉化金钟塔游记

登塔的农家小院,当时柴门半开,进门时还要和主人打声招呼为好,有礼数才好。

奉化金钟塔游记

登塔路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