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普洱老茶棉纸虫咬现象

(2014-02-25 11:14:12)

    宋代蔡襄说:“喜箬叶而畏香药”,普洱茶的包装一直较为传统,饼茶成片的包装一般用绵纸,整筒7片,用竹箬、竹篮外包,捆扎则用麻绳、篾丝,有的也采用铁丝。明代闻龙称:“(茶)喜清凉而恶蒸郁,喜清独而忌香臭。”所以,制作得当且经过正确方法储存茶叶是不应该有异味的。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在这点上没有例外和特别之处。

 

    但是尽管采取纯干仓的存储方法,仍然无法避免老普洱外包装纸虫咬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以下是几张我在网上下载的老茶图片:

http://s13/mw690/001OdPLLgy6GRlZpRBWac&690

http://s8/mw690/001OdPLLgy6GRm0DqGX17&690

    我们在2004、2005年左右的一些老茶也有这种现象,一筒茶中上下两片咬得较为厉害,中间要轻微些,以下是一些本庄的老茶图片:(2005邹记甲级青饼,细看一些小洞:)

http://s3/mw690/001OdPLLgy6GRm9PreW82&690
下面一张是2003年易昌号精品:

http://s1/mw690/001OdPLLgy6GRmgbIcgd0&690
以下两张均为(2005年易昌号勐海乔饼富字)同一筒出来的茶:
http://s14/mw690/001OdPLLgy6GRmn9TAN6d&690

http://s13/mw690/001OdPLLgy6GRmqa8nq9c&690
    以下这些图是从后面一片咬蚀得厉害的茶饼中拍的细节图,其茶面非常干燥,茶汤明红、茶香已经转化出蜜香和陈香,这里就不一一再说了,只是想说明茶的内质并不会受影响:



http://s9/mw690/001OdPLLgy6GRmShjN688&690

http://s8/mw690/001OdPLLgy6GRmSrpll97&690






http://s4/mw690/001OdPLLgy6GRmDkwkrc3&690

http://s11/mw690/001OdPLLgy6GRmDuApsba&690


    首先,这个虫咬的虫是从来哪来的?这是从筒装的竹壳和件装的竹蔑中来的。竹壳、竹蔑取自当地自然环境的竹子,经过普通的日晒干燥,用于普洱的包装。时间长久以后,会产生竹虫,这种虫喜欢咬竹壳和棉纸,因为棉纸也有一些营养成份,所以,这些竹虫便赖此生存。我们可以从存世下来的老普洱中看到,大部分都无法保留原外包装,内飞的纸张亦被咬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茶面干爽,并没有受潮或虫咬现象,因为这种虫不吃茶叶,但是会在茶面上留下纸张、竹壳残屑和竹壳粉了,一些虫也可能死亡留在茶饼上,这都是竹虫吃蚀棉纸产生的问题,一旦离开了竹壳和竹筐,就不再产生竹虫,这种虫也将之行离开或者死亡,也没有虫咬现象了。

 

    所以,茶友们请放心,现在一些包装纸虽然被咬蚀,但是并不影响茶质,反而证明其茶的年份,老茶基本都存在虫蚀纸张情况,完全无损的纸张几乎很少见,每片茶开喝之前,拍一拍或者用吹风筒吸尘机处理一下,就干干净净了。

 

    当然,也就有茶友问:既然竹虫产生于竹壳等包装,那不用竹壳包装,改用纸箱包装不就好了?

确实,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大益、下关等一些大厂全部都改用了纸盒、纸箱包装,降低或避免了上述问题。

但是,坚持传统制法一直是会盛号的主张,从普洱茶性来看,宋代蔡襄说:“喜箬叶而畏香药”,普洱茶与竹壳竹子均在同一大自然的环境里,从属性上看,茶放在竹壳竹筐中,不会产生其他异味,而且有助于茶的后期陈放,因为竹壳有一定的遮光、透气性,特别是其透气性比纸箱要好,而且竹壳纯天然产物,还有天然的竹香,这种竹香与茶香特别融合,所以,竹壳的包装也被认为是最无污染、最天然绿色、有利于后期转化的。纸箱则经过化学处理,其味道、原材料、透气性方面无疑都有其不足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