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德黑兰,格雷斯坦宫和萨德阿巴德皇宫那是必须去的,因为这是伊朗最后一个国王-巴列维国王登基、生活、避暑的地方,就像到了北京必定要去故宫一样。尽管其历史与规模远不如北京故宫,但其奢华、浓郁的波斯风格让人惊叹不已。
萨德阿巴德王宫建筑群位于德黑兰最北部的山上,是巴列维时期的皇家避暑别墅。每一座宫殿都富丽堂皇,设备齐全。有游泳池,花园,体育场等。它们的主人都是巴列维国王的黄青贵族。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巴列维国王流亡国外,这里被列为国家博物馆,同时也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导游先行购票。
价格贴在墙上,可惜我们看不懂伊朗文字。

这是萨德阿巴德王宫大门口,到这里游玩多是伊朗当地民众。



王宫位于德黑兰北部的山上,大片森林,保持着一种近乎原始的生长状态,高底错落、有密有疏,一眼望不到尽头。
而其中的花园和草坪,被园丁修剪的整整齐齐,有的还呈现出优美的图案,显示出昔日王宫的精致和讲究。

王宫中的建筑并不集中,不少都隐藏在林荫深处,若隐若现,似乎有意要营造出一种神秘感。王宫建筑群共有14座宫殿,每一座宫殿的主人都是巴列维国王的皇亲贵族。伊斯兰革命后,政府将其中的7座宫殿辟为了博物馆和展览馆,7座宫殿主要由白宫、绿宫、母亲宫、军事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细密画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组成。其中,以“白宫”和“绿宫”最有名。而其中的“绿宫”建于恺加王朝末期,在巴列维时期经过大规模扩建,它的造型更加经典,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镜厅,名副其实真的是满房间都是镜面,耀眼夺目,闪耀华丽。可惜不准拍照。
“白宫”是当年国王的办公场所。始建于1931年的“白宫”由伊朗建筑专家设计建造,历时8年才完工。宫殿的外表采用了德国宫殿的风格,是用产自伊朗的大理石砌成,因整个宫殿的外墙呈白色,故被称为“白宫”。
白宫门口这双大铜靴,据介绍原是巴列维国王的雕塑,伊斯兰革命时被推倒了,愤怒的人们把他雕像的上半身切掉,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只剩下这两只靴子。
这是伊朗的一位民族英雄的雕像,有点象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
宫殿内部,装饰的富丽堂皇,融伊朗与欧洲风格于一体,而地面上铺设的精美波斯地毯,又体现出鲜明的伊朗特色。
这是宴会厅。
这是礼宾厅。
这是休息室。
在宫殿的礼宾厅、宴会厅、办公室、休息室等每一个大厅、房间甚至走廊,从雕塑、绘画、吊灯到沙发、餐具、卧具、瓷器等,许多都是来自于法国、英国、意大利、捷克和印度、中国,可谓格调高雅、精品荟萃,尽显昔日巴列维王朝的辉煌和奢华。
这是其中的艺术品收藏室。
收藏的油画艺术品。
纵观整个宫殿,无论是设计、建造还是装饰,都堪称是伊朗建筑艺术的精华。
尽管隔着玻璃,还是能展现当年王室极度奢华的生活场景。
人们隔着这面大镜子纷纷摆造型、留影,好似生活在这里是怎么一种情景!
美女留下满意笑容。

接着我们来到格雷斯坦宫,
它位于德黑兰中心霍梅尼广场以南,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格利斯坦王宫博物馆是伊朗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约有400多年的历史,历经数代王朝。
格利斯坦王宫是伊朗最辉煌的王宫之一,始建于萨法维王朝塔赫马斯布一世,克利姆·汉赞德国王对其进行了重建,在凯加王朝时期曾成为国王起居的宫殿。纳赛尔丁国王进行了扩建。
巴列维王朝时期,格利斯坦王宫局部遭到破坏。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后,伊朗文化遗产保护局对格利斯坦王宫进行了修缮,历时数年,现成为博物馆,对外开放,供国内外游客参观。
格利斯坦王宫建筑群有许多独特的建筑风格,堪称伊朗建筑精华。王宫由七栋建筑组成,分别围绕在一个中心花园的四周。其中最具特色的有大理石殿、明镜殿、色拉姆殿、钻石宫、通风楼等。
格利斯坦王宫内部则采用了伊朗传统玻璃片镶嵌工艺,豪华精致。
传说,卡扎尔王朝的国王到欧洲周游列国,对欧洲的宏伟宫殿建筑很感兴趣,回国后即令工匠打造一个具有欧洲王宫与波斯风情相结合的宫殿。当时,一辆国王从意大利进口了大量的玻璃镜子,因运输的船只在海上遇到了风浪,大量的玻璃镜子都破碎了,当时的玻璃镜子是很稀罕贵重的东西,于是工匠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破碎的镜片镶嵌在宫殿内的墙上,拼出不同的形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光线,使这座宫殿显得更加富丽堂皇,所以称之为镜宫。
格利斯坦王宫博物馆里珍藏有许多伊朗的历史文化古迹,其中有8万多件历史珍贵物品,50万份历史资料,5万多张凯加王朝时期的图片。
明镜殿堪称伊朗建筑精华中的精华。
宫殿内的圆形顶部和四周墙壁都用小块镜子镶嵌,辉映四壁,犹如置身于水晶宫,令人眼花缭乱。
宫殿的外墙则是采用了彩釉瓷砖装饰,具有浓厚的波斯风情。
色彩非常艳丽。
除了宫殿,这里的环境也是非常幽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