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有一条风情万种的河,叫做扎因达鲁德河。三十三孔桥和哈鸠大桥就是伊朗两座著名的伊斯兰古桥,它们横跨在扎因达鲁德河上。
在历史上,这条河和这些桥对古代波斯人很重要,而在现今,这美丽的河水和拱桥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伊朗人几乎没有夜生活,只有电影院,没有歌厅,没有酒吧。在夜幕降临之时,伊朗人就以家庭为单位,丈夫带着妻子们和孩子们来到扎因达鲁德河边,在草地上铺上波斯地毯,一家人在这里聊天,抽水烟,喝茶;大概政府为了满足老百姓的需求,特意在河边修建了很多的长凳,年轻的情侣们在河边的长凳上小坐,偶见男士轻拥女士肩膀,但从没有见到公开接吻的现象。
三十三孔桥有33拱,长298米。在修建之初,这座桥既承担了桥梁的功能,同时又是大坝,尤其在旱季将珍稀的水拦截下来。
桥身分上下两层,下层由33个桥洞构成,横跨扎因达鲁德河两岸。
桥拱呈伊斯兰建筑典型的桃形。
桥的上部尤为独特,桥面两侧建有高达3米的墙壁,墙壁上每隔两三米便有一扇伊斯兰常见的弧形门。
桥的中间可以通行车马,现在只是用作步行桥了。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墙外侧还有一米左右的空间,可供行人走动,桥的两侧各有一条这样的走廊,贯通两岸。
站在桥面,透过门洞两岸风光如同一幅幅画面尽收眼底。
站在河岸边远远望去,上层的门洞与下层的桥洞构成了蔚为壮观、宛若巨龙般的桥身,展现出鲜明的伊斯兰特色和迷人的风采。
由于下游用水量的增长,旱季时河道干涸,整个河床很少见到河水,古桥也因此显得形单影只。而到了雨季河水充沛,桥身在清澈的河水中形成美丽的倒映,此时的古桥则绽放出令人赞叹的奇光异彩。
哈鸠古桥它横跨在扎因达鲁德河上,是扎因达鲁德河上的一道优美弧线。它没有一个固定的中文译名,有称它为郝久古桥的,更有直接叫他好久大桥的。
与三十三孔桥不同之处是,哈鸠大桥的桥墩下筑有一道低矮的平坝用于调节河水的流量,雨季水大时河水可以越过平坝顺利通过桥洞,而旱季时平坝可以拦截水流,起到蓄水的作用。当桥洞里的滑动式闸门封闭时,可以提升水位,来灌溉农田。
纵观整个桥梁无论是结构
还是细节,相比而言感觉比三十三孔桥更为精致和富于变化。
它既是一座桥,也是一个大坝。同时,这座拥有24个桥孔的大桥对伊斯法罕市民来说更是一处休闲场所,以及情侣约会的浪漫场所。
哈鸠古桥上面有两层拱廊,采用不同颜色的地砖区分开。
在桥中央,还有两个很大的亭子,叫做国王会客厅。据说在萨法维时代国王举行盛典时,国王在桥中央,每个大臣则各人占据一个空洞,观看大典。
三十三孔桥和哈鸠古桥不仅是一样交通工具,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一件艺术品,大桥优美的外观,600年来依然显得绚丽而实用。成为众多游客观赏的对象,是伊朗最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