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658238345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摩洛哥沃鲁比利斯罗马古城遗址诉说着历史
(2018-09-08 12:55:12)
标签: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人在旅途
在梅克内斯以北30公里处,有一片更古老、曾经非常繁华的城市遗迹。这就是建于公元一世纪的沃鲁比利斯城,如今摩洛哥的罗马古城遗址。该地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漫步在这片断壁残垣、乱石遍野的荒凉中,驻足于曾经无比庄严的议事厅,高大威扬的凯旋门,依稀可辨的剧院、餐厅、磨坊前,谁可能想象到两千多年前,这座城池周长近三公里、有六座城门、住有两万多居民,以罗马帝国粮食主要供应地和盛产橄榄油而名扬北非之地的那份气势与繁华。
古城建于一世纪,五世纪中叶西罗马帝国没落后,罗马人渐离去,其他民族的人先后在此居住,十一世纪,梅克内斯城建立后,古城渐荒废,1775年里斯本大地震将废城沦为废墟。
来到城门。古城曾有围墙,六座城门,方圆近十平方公里。
进入古城,见到了近两千年前的马赛克装饰画。它们主要集中在罗马人喜欢的公共浴场中。
公共浴场旁边,有块高地,矗立着经过整修的罗马科林斯式柱,西北向有现代建的十三级台阶,台阶前有个四方的石台基。根据它处于城的最高处以及立柱的布局,我猜想这是神庙遗址,至少是古城的神圣场所。
柱子是建筑的主要构件,也是西方建筑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罗马柱在希腊柱三种柱式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和美化,形成多种柱式,在西方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沃鲁比利斯城遗留相当多的石柱、砖石柱,让我们看到了早期罗马柱的样式,也让我们看到了个别未传承至今的柱式。
徘徊在罗马柱间,惋惜它们的毁损,也赞叹它们的坚强。
离公共浴场不远,是一座宏伟的大会堂残迹立在眼前,罗马建筑首创的拱券在这里出现了,略经修葺的拱门中透出蓝天,凸显出原建筑的高大雄伟。
凯旋门是罗马帝王为炫耀其侵略战争胜利而创作出的纪念性建筑。罗马帝国时期,其军队横扫欧洲、西亚、北非,所以建有不少凯旋门。在沃鲁比利斯城,也有一座凯旋门。
站在凯旋门前远望,那得胜回朝的马队在一片旌旗猎猎、阵阵鼙鼓声中的场景恍若依稀可见。
东西大道很宽阔,两旁原有大片建筑群,可惜破坏得很严重,除个别尚残留建筑的部分原型,其余都成了残柱、块石和碎件。
在东西大道的东端,见到一排石柱,大概是大型建筑的立柱。其柱头样式也是少见的,四边中,两边是爱奥尼式柱头涡卷的变形,两边是束结样式。
沃鲁比利斯城中的一餐厅,其画面依然看似生动。
沃鲁比利斯城中的公共浴池。
“这里以前曾是沃鲁比利斯城‘领导’专用浴池,在我的两边,当年还有美女侍候。”连说带比划的老外导游得意得似乎自己就是当年的领导。
就是在这片衰草断墙处,当年曾是慰劳战场归来将士的妓院,如今被命名为“红灯区”。
当地老外导游不漏声色的“导演”中,被拽住按坐在一长条石块上。
老外导游满脸坏笑地迅速将条石中间的草帽取走,于是就有了这围观者哄堂大笑的场景。
雕刻痕迹清晰的石柱基座。
废墟与鲜花共存。
据说,这座古城最终毁于1755年葡萄牙的那场大地震,震后这里成为一片废墟。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874年,这些残垣断壁才被考古家发现。1915年经大规模地发掘后,沃鲁比利斯终于得以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岁月沧海桑田,一切都成为历史。只剩下这些遗址,向游客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无尽的叹息!
这里虽然处处断垣残壁,但是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可以想见当时人们生活的奢靡与豪华。
残垣断柱尽显昔日辉煌。
日落日出,草荣草枯,有幸在摩洛哥的沃鲁比利斯城见到历史车轮的印辙,印证了历史的规律。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摩洛哥梅克内斯古城门和古粮仓见证曾经的辉煌
后一篇:
摩洛哥菲斯--万巷千陌里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