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曾经历瑞典、俄罗斯的统治,音乐是了解民族心灵的途径。音乐家把这些悲情融入了他们的作品。西贝柳斯的《芬兰颂》让人热血沸腾,那深沉悲怆的爱国情绪很像中国的《松花江上》。
真正讲述芬兰历史的还是芬兰堡要塞。
我们抽出半天时间乘摆渡船来到城堡,了解这段历史。

事先做了功课,对城堡的历史大致了解了下。
18世纪,统治芬兰的瑞典为了防御俄国的进攻,在赫尔辛基南面的六个小岛上建筑了这个要塞,1748年动工,历时24年建成。
要塞由城堡、装甲室、7.5公里的花岗岩城墙组成,各岛之间用桥梁连接,当时配置了1300门大炮。
1808年,俄国出兵芬兰,围困芬兰堡五个月,守卫芬兰堡的7000名瑞典士兵在指挥官卡尔·奥罗夫·克朗施泰特的带领下,向俄国缴械投降。从此,芬兰堡成为俄国人向西防御的工事。
1809年,芬兰变成了俄国的大公国。俄国统治的一百多年里,在这里修建兵营、医院、教堂等,芬兰的首都也迁到了赫尔辛基,使赫尔辛基从一个渔村变成了繁荣的城市。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的时候,英法的联合舰队开到波罗的海,重炮轰击了这座要塞。
1991年,芬兰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保护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