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船上常常可以发现在街道行走时所末留意到的景色。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可以连续看到几座桥,也算是运河上一景。
在游览古运河的一个多小时里,可以看到各种游船,和各国游客。
阿姆斯特丹人居水上、水入城中,人水相依,景自天成。
观赏岸边的游人也是一种享受。导游多次说,去欧洲旅游一定要仔细看看那些雍容典雅的老年妇女,她们多打扮入时,又风韵得体,颇具贵族风度。
多漂亮的窗饰。
从建筑上来说,阿姆斯特丹老城区满是典型的欧洲建筑。它完美地保持了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风貌。除了随处可见的古朴的教堂,还有一幢幢狭长的三层或四层小楼,着上鲜艳的色彩,吸引着每一位访客。
游人常对阿姆斯特丹东倒西歪的房子感到不可思议:那些高度只有三四层,倾斜度却将近20度,是人们故意为之还是另有原因?当地人说,这里的房子通常面朝运河向前倾斜,体现了先辈在建造房子时的良苦用心,这样一来可保护房子地基免受雨淋之苦,二来为吊运家具提供了广阔空间,避免撞坏墙面和砸碎玻璃,操作起来更加便利。形成了阿姆斯特丹房子东倒西歪的奇观。在2010年,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带连同这些东倒西歪的房子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并被高度赞誉:运河与房屋体现了阿姆斯特丹城市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从建筑上来说,阿姆斯特丹老城区满是典型的欧洲建筑。这一幢小楼的墙上,很骄傲地写了一个数字:1644
,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德国籍犹太人安妮及其家人为躲避纳粹的追捕逃到阿姆斯特丹定居下来。1942年6月12日,他们全家住进了王子运河263号,自此开始了长达25个月的地下生活,在此期间安妮坚持每天写日记。法兰克一家于1944年8月1日被捕,后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小屋里8个人当中惟一的生还者,安妮的父亲———奥托·法兰克,于1947年出版了安妮的日记。如今这本日记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日记的原稿作为安妮之家永远的典藏向公众展示。
游船穿行在著名的河道间,河道两旁是典型的荷兰传统民居建筑。特点是房子正面和窗户都是细长的,这是因为当时征收房产税是按门面的面积征收,精明的荷兰人为了节省税都尽量减少正面的面积。
中间那个红色的房子是阿姆斯特丹最窄的房子,导游说的,1米多一点点,而阿姆斯特丹男人的平均身高是1米82,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关注。它是阿姆斯特丹最“苗条”的建筑。
由于门窄,大型家具物品需从窗户进去,为此房上设有突出的吊钩。
所有三层和四层的小楼房被蓝色、绿色和红色精心地装饰着,美的就像雕版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