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设计音乐课堂导入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快,学习热情高?
(2019-06-20 10:11:20)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一半。”所以,一堂好的课堂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则预示着本堂课的成功。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基础。音乐学科课堂导入丰富多式多样,结合我在执教课堂实例中浅谈一下我对课堂导入的认识。
一、巧妙、精心、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必要的手段。
1、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趣味导入课堂形式很多:如,节奏模拟的游戏,在唱歌课中可先把要学唱歌曲中的典型或较难掌握的节奏型以互动模打的游戏形式列举出来,在游戏中把学唱歌曲的难点解决掉为学唱歌曲降低难度。再如,音乐听辨猜谜,适合一首作品多个主题旋律,为每个主旋律配相应的图片或动作,在聆听到某一旋律时猜出或找出相应图片亦或者做出相应动作,这样为完整聆听乐曲梳理好作品结构形式做好铺垫,避免学生欣赏作品时“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在鉴赏类的音乐作品,也可用故事的形式把作品的背景资料、作者简介等激起学生对音乐作品欣赏兴趣,进而产生对作品赏析探索的欲望。在初一下册中有一节欣赏课《圣托里尼》电子合成器与乐队合奏作品,作品时而辉煌壮观、时而优美抒情,用音乐描绘出圣托里尼小岛的风景如画。如何让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丰富情感的变化哪?是我在教学设计中难点,所以在课堂导入中我详细介绍了作者雅尼一生音乐艺术之路,重点以希腊人雅尼自学电子合成器成为优秀的作曲家的故事,其作品具有美国豪迈热情,也有希腊人的浪漫情怀,导出欣赏作品《圣托里尼》中体现作者的音乐风格,学生理解欣赏乐曲就游刃而解啦。所以巧妙的课堂导入既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以“情”入境
这里的“情”我分两种,一种“情感”入境,一种“情境”入境。“音乐就是情感的语言”一节成功的音乐课不是用语言描述出来的,而是身心情感的体验。所以以“情感”入境是我在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学生听着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音乐走进教室,首先感受到本节音乐课内容情感欢快、抒情、悲伤,或者具有地域风格特点。一节音乐课情感主题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就奠定了基调。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音乐课的本质特点就是要用音乐代替语言,所以在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时要用音乐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我在执教初二下学期《春江花月夜》这首欣赏作品时,在导入部分引用了由张若虚作同名唐诗《春江花月夜》改编的歌曲作为课堂设计的情境导入。学生迅速融入音乐中,感受到“春 江 花 月 夜”的景色,为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做好铺垫。值得一提的是,歌曲版《春江花月夜》有很多版本。而我选择的这首歌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则是有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改编。这样学生既能在音乐中感受到作品情境描绘,有“润物无声”的把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主题熟悉,精心的课堂导入设计做到一举两得。
二、课堂导入避免陷入误区
音乐课可以说是发散思维的课堂,在课堂导入形式上更是不拘一格。有时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导入时引用学生喜爱的歌曲或者视频等等方法,却也容易是课堂陷入误区过于花哨、导入过长、偏离课堂主题。如:在我执教一节初一下册唱歌课《举杯祝福》时,课堂导入我选用了视频《我们新疆好地方》MV,4分多钟的歌曲视频中展示了新疆的地区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舞蹈特色等等,很好的为学生展示了新疆的人文文化。可是问题,我们一直在强调3分钟入课,欣赏完视频再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新疆的了解,一节课10分钟课堂导入,一名听我课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问我,“《举杯祝福》这首歌曲虽然是新疆地区乌孜别克族的歌曲,可是你选用的这个视频导入与这首歌曲有多大的联系或帮助哪?”我当时理直气壮的回答:让我们了解新疆的音乐节奏特点、舞蹈特色和新疆地域的人土风情啊。由经验的教师说:“初中生对所说这些在学生生涯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你用了课堂10分钟的时间只是在重复,对学唱歌曲内容联系不大,降低了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是的,在课堂改革的今天,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追求创新、新颖,注重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往往陷入教学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