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用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思维模式

(2012-06-11 14:39:19)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心得

运用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思维模式

                           黄杰

前两天,有幸拜读了美国芭芭拉.明托著写的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金字塔原理》一书。其中,第三章如何构建金字塔的两种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自上而下法。我们开始思考的是最容易确定的事情,即文章的主题,以及读者对该主题的了解情况。首先应利用序言的结构、将头脑中的观点、论点、想法逐个梳理出来,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进行:确定作者想论述的主题,既画出主题方框,这个方框就是文章金字塔结构最顶部的方框;设想读者主要疑问,也即确定你文章的读者是谁;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说明背景;指出冲突,即应该弄清楚在背景中发生了哪些冲突,以致引发了读者的疑问呢?检查背景和冲突是否会引发读者提出疑问;证实答案的可行性,最后再填写关键语句及要点。

自下而上法。先列出所有你文章想表达的要点,然后找出各要点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再倒推出序言。

我认为:作为初学者,应该先搭结构,使用自上而下法更容易一些。就拿把关键问题说清楚这一问题来说吧。《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你有意地以书中介绍的方法强迫自己“先想后写”,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使你能够减少最终一稿通常所需的时间;增加文章的条理性;使写作思路更清晰。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自己学会思考,把写作的目的弄清楚,然后开始思考如何写的问题。以前常常佩服那些写文章很好的朋友。现在想来,他不会马上就动笔,而是先进行思考,组织材料,也可能去图书馆翻阅书籍,也可能把平时的工作笔记拿出来进行整理,也可能他什么也没干,但是他在思索。他在做这一系列的动作时,其实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这些材料——目前在找的也好,还是经过长期积累的也罢,通过自己的思维,把他们有序的组织在一起,有意无意地按照“金字塔”原理把问题按自己的逻辑顺序搞清楚。

就像教学生学习一篇文章一般,先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架构出文章的结构来,最后落实到学习具体的内容上来。其实,我们也是按照《金字塔原理》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顺序表达等能力。而作为老师来说,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标准课本,试题与评分标准,而是跟随学生的论点假设,同时运用自己在专业领域知识,迅速在自己大脑中构建不同分析验证结构,从而指导学生思考的学习与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建立的论证结构,验证学生思考问题是否符合逻辑。而验证结构建立的依据又可以验证,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各个知识点。同时,在学习中碰到了陌生领域,学生自己会主动查阅各种书籍寻求答案,如果没有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寻求老师帮助,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同时也锻炼的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我们在思维、表达、写作时,都尝试着学习自上而下法,我们将事半功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