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山大地震影评育儿反思杂谈 |
分类: 影视评论 |
上周末,趁着小哥俩睡觉,和顺利妈在家观看了正在热映的影片《唐山大地震》。虽然无法与影院的震撼效果相比,但大灾大难面前上演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还是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作为父母,抛开影片大的历史背景以及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不谈,单从育儿方面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反思。
第一、公平与分享
情节:影片伊始,龙凤胎方登、方达抱着爸爸新买的风扇回到家中。盆中只剩下一个西红柿,妈妈李元妮把唯一的一个西红柿给了弟弟方达,然后,给姐姐方登解释说,西红柿没有了,并承诺明天再给她买。方登失望地躺在床上,心中满是不悦。
反思:中国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双胞胎家庭来说,孩子更在乎的是父母公平的爱。妈妈李元妮完全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方式,把西红柿分给两个孩子吃,让兄妹俩学会分享的快乐。在影片中这只是一个细节,或许源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小事儿积累多了,自然会让女儿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不爱自己,从而埋下对父母怨恨的种子,甚至做恶梦,都是父母用自行车带着弟弟一路欢笑着走过,而对自己漠然不理。当然,对于父母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还是应该注意细节,不厚此薄彼,赋予孩子公平无私的爱,不要让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什么阴影。
第二,理解与尊重
情节:大灾过后,经受身体和心里双重打击的小女孩方登来到养父母王德清夫妇家,变得沉默寡言,养母先是当面猜测她是不是哑巴,之后又在餐厅众人面前斥责她没礼貌。而陈道明扮演的养父做法则令人钦佩。先是解释,说小猫小狗到一个新环境还要适应两天呢,何况是刚刚经过如此变故的小姑娘。在餐厅,则以丫丫有点认生,替她打圆场,以免她感到难堪。
反思: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以耐心和关爱,才有可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在方登入学报到登记名字和填报高考志愿等问题上,养父王德清都充分尊重了女儿的意愿。而养母也不可谓不关心女儿,但内心深处,觉得毕竟不是亲生的,走了就不回来,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越是想抓在孩子的心,把她留在身边,结果却只能让孩子产生逃离的想法。
第三,坚强与独立
情节:震后,李元妮自尊自立,依靠做裁缝的手艺,拉扯方达长大。在地震中丢掉一只胳膊的方达,不等不靠,自食其力,经过多年拼搏后终于成就一番事业。
反思: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影响是深远的。家庭无论贫富贵贱,都需要以培养孩子的独立为目标。教会他们坚强地面对生活,以积极地心态开创美好的未来。
第四,感恩与回馈
情节:32年后,四川汶川大地震,方登和方达作为志愿者,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姐弟重逢,冰释前嫌。
反思: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心怀感恩之心,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回馈社会,谱写大爱,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