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hannon21lxl
shannon21lxl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7,956
  • 关注人气:6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断深入价格模型的研究

(2016-05-19 20:52:13)
分类: FTD[期货交易]
今日对EMA-X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加入了EMA多头、空头判决。

同时编写了一些新的价格模型(比如五连涨/跌,注意由于有时有假阳线或假阴线,所以五连阳五连阴的逻辑并不准确,还是比较相邻K线的收盘价更为准确一些)。

当然,还有连续跳空、平台突破、龙头首次回调等局部确定性模型等待去研究并程序化。

不断开发自己的价格模型,并构建自己的模型库,然后在实战中不断重复训练,直到形成一种习惯并直觉化。

不断充实模型库就像不断增加的军事武器,从而能够在各种场合下进行不同的战斗——就像丘吉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演讲那样:我们在街头战斗,我们在田野战斗,我们在山区战斗。

只在模型内部进行交易,这为可持续盈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模型的基本要求:
1. 高度“确定性”
注意不确定性是最可靠的,期货价格运行中随时存在假突破、假跳空和秒杀行情,所以严格说来采用随机性态度更为妥当。
所以需要永远挂SLO来保护自己。
即使如此,也不能说在期货价格在任何时间周期都是随机的,都是不可预测的。
总有一些相对固定的盈利模型存在,比如价格偏离了EMA30/EMA60,就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把价格拉回来。这就好比股价的均值回归或价值回归力量一样,是不可阻挡的,或者说概率至少是多于51%的。我把这一规律称为回归均线原理,这是铁定的,关键是如何去程序化。
正是基于此,我开发了基于BOLL优化的布谷鸟模型,其准确性超过95%。

2. 简单直观
牢记克罗的KISS原则,看看他那本经典的书籍《克罗谈投资策略》有多薄就知道了(特别是比较一下那些大部头大学金融类教科书,里面充满了各种深奥无比的数学公式,连我这个工科硕士看了都有点头疼不已)。

简单到什么程度为好呢?
> 就是一眼看上去就能明白,5秒钟之内可以决策:做多、做空还是等待?
> 采用的程序代码不会超过5行。
> 采用非常直观的标记,比如我采用Z5/D5来表示连续已经五连涨/五连跌,这样就提醒自己已经进入了超买、超卖区域,不要再去追多/追空了。根据我的研究,这比什么RSI更加可靠一些。

最后,模型简单性还体现在原理本身是最接近于价格和量能(VOL/DUALVOL /OPI)。毕竟无论怎么复杂运算,能否盈利的关键还是只有一个核心变量——价格!

3. 适用性
不能像很多自动化程序模型那样,只能适用于趋势行情,或者只能适用于某些品种。
这就要求模型必须尽可能接近于价格运行的本质,不仅能够用于不同周期的K线图,不同品种的K线图,甚至是外汇、期权、股票等金融类品种。
即要求模型是“一网打尽”,是无前置条件的。

4. 匹配
模型必须与自身资金量级、个性和所处环境相匹配。
如果是急性子,就要去多开发短期交易模型。
如果是千万富翁,就要去多开发中长线趋势交易模型。
。。。

5. 双重功能
模型不仅应该指导我们入场挣钱,还应该承担警示风险的作用,告诉我们哪里不能去,因为那里有世上最恐怖的毒蛇,一旦被咬可能丧命。
即模型库中的模型不仅都是指导获利的,还应该有些模型专门用于警示风险,提醒——当前最好的交易策略就是不交易、保持观望状态,或者去看场电影、做做运动。

正是有了这5条基本要求,决定了一种模式真的能入库是非常严格的,所以模型的数量是非常少的。

我看到有期货人士说开发了100多个模型,我深表震惊。

正如信号质量和信号数量成反比关系,我也相信这一原理同样适合于模型,要获得高质量模型就必须用多重苛刻标准将模型的数量降低到极限:即三五年发现一个模型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想一想每个模型就是一台印钞机啊!)


shannon
May 19th, 20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