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INV[股票投资] |
我以为专业投资者必须集中修炼如下三大基本技能:
>情绪控制;(心理层面)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分析层面)
>资金管理;(操作层面)
要取得投资的成功,必须三方面都要强。
至于人们不离口的——风险控制——到哪里去了。其实根据风险的来源来看,我看风险其实就潜藏在如上三大方面。而根据上医治未病的基本思想,应该把风险预防作为更加重要的手段,即在建仓之前就把大部分风险通过情绪控制和务实的分析规避掉,而不能都指望在交易层面,通过止损和减仓来事后补救。
过去我犯的严重错误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二方面,而忽视了第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导致整体资产曲线就像正弦波一样。
显然提高资金管理技能已经刻不容缓了。
0. 仓位管理
价值投资鼻祖提出了股票和债券的动态平衡模型,即股票资产在75%-25%的区间和债券进行调节。
当然,耶鲁大学的斯文森也有平衡模型,还有国内比较著名的价值投资者SOSM也有动态平衡模型。
我想正如个股头寸一样,总体仓位大小直接决定了熊市或者不测对你的杀伤力大小以及杀伤力速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仓位管理是确保投资者能够长期生存下来、不至于破产的关键性技能,是每一个投资者必须认真学习和修炼的基本技能。现实中看到的爆仓、破产和财富过山车的案例,几乎都是因为在高危时段使用了杠杆或者仓位过重所致,这足以说明没有成熟的资金管理技能,断然无法实现投资的总目标。
这一点我过去也做得非常不好,因为95%的时间基本处于满仓状态。尽管在IIG中有关于根据上证指数来调节股票仓位大小的平衡表,但由于没有以投资准则的形式加以规范,所以基本上就是摆设,在投资实践中经常是遇到股票一跌就不断加仓,而把仓位控制忘记得一干二净!!
至此,全面系统弥补资金管理技能这块重要的短板,会不断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特别是6月份以来的两次股灾,尽管我两次都有空仓,但是还是反应比较迟钝,而且都是满仓吃了一个跌停之后才促使我去空仓。显然这就是没有一个好的仓位管理的代价,没有事先把仓位降下来。
这是多么危险啊,也是多么不专业的表现啊!
我能活到今天,看来是上帝保佑了我。但我不能指望上帝永远保佑我。
幸运的是我的时刻满仓错误不是因为过度自信导致的,而是技术上的原因,所以克服起来比较容易。
1. 最大持仓量计算(头寸管理)
主要根据收益/风险比、最大损失额度来计算可以建立的最大仓位。至于书上根据概率和赔率精确计算得到的凯利公式,个人以为仅作教学参考。实践中赔率还可以去估算一下,而赢得概率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去大致估算——到底是60%还是80%呢?我只知道根据FA/TA得到一个基本的投资或者投机、或者不可投资不可投机的三大评级。
显然这属于计划范畴,即开仓之前就应该确定好的,一旦确定不得更改,这也就防止持有过程中因为加仓操作失控而导致风险远远超过可以容忍的限度。
如果没有量的计划,很容易导致过度持仓,遇到暴跌就会对整个资产造成严重打击。而导致过度持仓的根源就是缺乏计划下的加仓行为,这方面我算是吃了不少亏。
比如最近的TES,9.1的跌停我继续加仓,结果9.2的跌停让我没有了资金,而我又担心9.3如果继续跌停呢?所以被迫9.2以跌停价实施减持操作。这就是没有计划性的加仓(仅仅因为股价跌了我就要加仓)导致的恶果。
所以,我认为不及时止损和缺乏约束的过度持仓是导致资产快速缩水、甚至破产的两大元凶。
持仓量决定最大损失额度以及损失的速度。
2. 建仓技术(头寸管理)
>向上建仓
一般用于强势行情,此时主要收益来自于股价的大概率上涨,持股成本为次要考虑。
正金字塔(e.g:3000-2000-1000)
平均法(e.g: 2000-2000-2000)
书上讲得加倍下注法我觉得危险系数太大,特别是在A股T+1制度之下,万一加倍之后股价掉头,很容易把原来的利润吃掉,并比加仓前快几倍的速度亏损,所以我觉得最稳健的还是正金字塔方法,次优的是平均法。
>向下建仓
一般用于弱势行情,此时收益不能全指望股价的强势上攻,寻到尽量低的持股成本就值得考虑。比如最近时段,即使股价没有涨停,但是因为我在分时图上尽量在最低点附近实施狙击,结果能够获得超过10%的收益,这就是强势寻底的超额收益。哪怕股价跟上一个交易日持平,我也还能赚取5%的收益,这就是寻底带来的。
倒金字塔(e.g:1000-2000-3000)
平均法(e.g: 2000-2000-2000)
显然用金字塔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3. 仓位调整(头寸管理)
触发调整的原因很多,比如减持弱势股,加仓强势股。
仓位调整主要包括加仓和减仓。
基本要求: 不得对亏损股实施加仓操作。
但对于向下建仓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在建仓期间可能会对亏损股实施加仓操作。但是这里存在潜在的巨大风险就是——失控的加仓导致把一个小的可控的损失累计成一个大额损失。
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及时止损的心理根源就是——过度自信和不断地加仓操作,让你无法走出沉没成本的心理陷阱。
解决策略:
> 强有力且无条件止损。
> 止损的Q规则:任何情况下不得持有亏损股超过一周时间!(当然如果碰巧停牌那就没法了)
4. 最大跌幅限定(应急方案)
尽管股价跌幅大小你无法去控制,但是你可以通过仓位调节来控制其对自身的伤害力。
即在股价跌幅达到容忍限度时,必须开始减小仓位。
折半减持、或者1/3减持。
由于我的跟踪止损线是根据跌幅来控制,所以最大跌幅限制基本可以不用重复考虑。
5. 最大损失限定(应急方案)
除了最大跌幅预防,还得用最大损失预防。原因很简单,比如预计的最大跌幅是8%,结果开盘就直接跌停了,所以最大跌幅已经无法起到保护作用,只能借助于最大损失机制。
6. 初始止损(亏损管理)
初始止损主要针对建仓线以下的保护。
用损失额度还是技术指标,鉴于K线具有强大的欺骗性和复杂性,我还是采用了额度止损法。
为了防止初始止损线被人为的向下调整,应该在开仓之前就设定好,一旦设定就不得更改。
7. 跟踪止损(利润保护)
主要用于预防大幅度回撤,保护账面盈利而跟随股价上涨,向上调整的平仓线。
这条线应该只能单向向上,严禁向下调整。
调整的规则应该尽量简单。
8. 平仓(头寸管理)
正如大多数人,我过去也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前段,比如建仓和调仓方面,而忽视了卖出艺术的修炼。
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很多时候要么只兑现了账面利润的1/3,更严重的可能就是账面盈利转为亏损,最后被迫止损卖出。
解决办法:跟踪止损线技术
当账面利润达到5%时,应该果断把止损线移动到持仓成本略高的位置,即确保盈利的股票不会亏损卖出。当然对于快速变动的A股,可能一眨眼功夫从6%的账面盈利直接跳水到-2%,这就要求不断修炼驾驭分时图和盘口数据等基本交易技能。更重要的是正如没有完美的投资和交易系统,也不可能有完美的资金管理技术,并不需要做到100%的万无一失。大幅垂直跳水也不会天天发生,就算天天发生,也不一定就让你天天碰到。
因为平仓的原因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如果是因为纠错,或者触及跟踪止损线,那么应该果断一次性全部平掉。
如果是因为短期涨幅太大,为了预防可预见性的回调,那么可以考虑分二次实施。
第一次算是收回成本。
剩下的部分就交给市场和运气呗,由于有跟踪止损线的保护,所以也不用担心账面利润一下子就化为乌有了。
跟踪止损线是否需要收紧?
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带给投资者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为越往后,哪怕是同等涨幅,带来的资金增量会越大,为了减缓心理压力,可以采取两种策略:
a。先卖出一部分,收回成本。这样就会减缓心理压力。
b。逐渐收紧跟踪止损线,比如初始回调8%触发,收益达到50%就调节为6%,收益达到100%时就调节为5%。。。当然,这个收紧也有一定的限度,收的太紧就不足以去覆盖正常的股价波动了。
当然,针对交易者来说,由于达到预期目标就直接平仓,所以就没有什么跟踪止损的说法了。
9. 杠杆
一定要牢记杠杆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只记得杠杆能够加速盈利,更重要的是记住杠杆能够加速爆仓。
使用杠杆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大基本约束条件:
A. 投资者技能评估,必须具备充分的实战经验并有稳定持续的良好业绩表现。
B. 只能在非常特定的时间使用,即整个股票估值处于极低状态,一旦估值修复完成应该严禁使用。
C. 及时满足A和B,也必须严格控制杠杆比例不得超过1:1。
总之,资金管理技术应该以仓位管理为宏观指导,头寸管理为常规,并以应急方案和损失管理为重心。
资金管理技能是投资者(包括交易者)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是成功投资的三大基石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shannon
Sep 8th,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