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风险家族的两个新成员——回报不足与风格漂移
(2015-07-17 22:00:32)
标签:
股票 |
分类: INV[股票投资] |
关于风险的话题已经谈了N次了,但由于这是投资业永久性的话题,所以一谈再谈也不会多余。
1. 回报不足
这是最近看了一份马克斯的风险备忘录中提到的,让我深有感触。
并把自己的R2由原来的“系统性踏空”修改为“回报不足”,当然回报不足的原因也包括系统性踏空。
另一原因是价值投资者一味强调保住本金,强调得过头之后就会把自己圈定在大盘蓝筹股,现在这在A股至少近几年会冒着回报不足的风险。即价值投资可能因为过于关注损失本金的下行风险可能忽视回报不足的上行风险。
当然,回报不足本身就是个模糊的概念,有人持有银行股5年获得200%-300%就觉得充分了。但有的人就觉得这实在有点低,毕竟近几年来10倍股实在有点多,就连我这个新手都好几次入手,当然没有持有到现在那是技能不足的问题啦。
总之,A股从客观上提供了太多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
这也正促使我实现了一次——风格漂移,
从深度价值投资到成长股,到借鉴风投和创投的思维。而这种风格漂移的动力就是自己的回报不足,特别是看到有大牛人居然在无杠杆的条件下半年多能够获得10多倍的收益这不得不让我深思自己整个的投资体系。
这至少让我做出如下改变:
A. 牛市中更加专注于成长股投资,并适当借鉴风投、创投思路。
B. 牛市中更加专注于中小盘股。
当然,无论风格如何漂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指导思想,而化解回报不足的风险不能以放宽风险容忍度,或者破坏某些刚性原则为前提条件。当然这一思路也符合价值投资者非常认可的观点:高收益并不必然伴随高风险。
2. 风格漂移
源于《亿万美元的错误》这本书,这是一本专门讲述投资大鳄们犯下重大错误的好书,真希望再厚一点,案例再多一点!
很多投资大师的成功经验告诫我们——无论行情如何,要坚持一种投资风格。
但从投资实践来看,我感觉投资就像在弯曲的山路驾车,就像在复杂的环境漂流,有时平坦有时凶险。所以在投资中保持几种风格是可行的。比如在熊市中坚持深度价值投资,在牛市中坚持以成长股或者风投风格。
显然,这是个人投资者的自由,跟金融界比如公募基金业界那些基金经理的标签是不同的,他们的投资风格必须跟基金的使命或者命名相匹配。但是个人投资者似乎没有这种困扰,只要坚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财富积累最大化这一简单朴素的使命即可。
所以,在我看来,风格漂移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也许不能划为风险范畴,而是一种针对环境的动态调节,就如手动挡需要根据路面状况拨到不同档位一样。这是一种适配性动作,毕竟作为没有规则制定权的玩家只能通过调整自己来适配环境,而不能指望环境改变来适配自己的风格。
个人操作的资金量级跟风格也有莫大的关系,一个资金量上亿的投资者肯定不能在小盘股上玩短线,而且风格更加趋于保守和谨慎,不会把回报率放在第一位。但是中小资金量级的投资者可能比较注重高回报率。
本次股灾居然有上亿资产的人也玩杠杆,实在让我感到惊诧,在我看来这完全违背了基本常识。
当然,为了保持简洁实用性,一个人最多能够容纳多少种投资风格呢?
我想这肯定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了。这就涉及到投资者如何划分金融世界,采用多大的细粒度来划分的问题了。当然,也跟投资者划定的疆域有关系,比如有的人就是面向全球股票市场,有的就是集中于美国股票市场。
最后必须提醒自己,不能因为风格允许漂移就没有严格的风格切换依据,不能随心所欲来回切换,否则那就成酒驾了,迟早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正式修订了IIG中相关风险内容,算是在风险家族中加入了如上二者。
shannon
Jul 17th,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