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ZT: 私募看好蓝筹和优质成长股 部分已将仓位加到上限

(2015-07-02 14:58:33)
标签:

股票

分类: INV[股票投资]

近日多家私募基金掌门人对目前市场发表观点,普遍表示股市有可能从题材板块切换到价值板块。其中王亚伟认为,站在一个中长期的角度,未来牛市的步伐会更稳健,也更持久,蓝筹股和优质成长股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私募基金普遍认为股市有可能从题材板块切换到价值板块,而在6月30日上午,已有私募基金把仓位加到上限。

千合资本王亚伟:现在是进行价值投资的黄金时期

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站在一个中长期的角度,本轮牛市的基础并未动摇,而是在回调中得到夯实,未来牛市的步伐会更稳健,也更持久。经过近期市场较大幅度的下跌后,蓝筹股和优质成长股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现在是进行价值投资的黄金时期,买入并持有优质的价值股和成长股,是当下的理性选择。

宏流投资王茹远:最恐慌时买入能快速盈利且丰厚

大盘蓝筹股和战略新兴产业优质公司已经到了长期价值投资区间。根据以往经验,市场最恐慌时,买入的都是能够快速盈利且盈利丰厚的时候。

重阳投资裘国根:新的结构性行情正在酝酿

风险往往是涨出来的,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近期股市的大幅下挫,为理性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入市机会。投资逻辑上,居民大类资产从不动产向动产尤其是权益资产转移的趋势并未改变;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和利率中长期向下的趋势也将延续,随着银行存贷比“红线”的取消,将提升基准利率对实际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从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由于股价大幅下挫,风险收益比更趋合理,新的结构性行情正在酝酿。

挺浩投资董事长康浩平:下半年最重要的主题仍然是国企改革

6月30日早上大多数股票跌停的时候,我已经把仓位加到上限,这个早上在微信朋友圈就有预告,成功抄底。但所有的暴涨与暴跌都不能持续,经过这次激烈的去杠杆,大盘可能由疯牛转向慢牛,也可能发生风格切换,就像2007年的“5·30”以后的行情,之后就有明显的风格切换。我认为上半年全部由小盘股主导的行情应该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蓝筹股有可能登上舞台,但创业板会出现分化,有些创业板个股可能永远也创不出新高了,真正的成长股仍然存在重大的机会。当然,下半年最重要的主题仍然是国企改革 ,机会无限。好好珍惜。

星石投资江晖:消费板块有望站上下一个风口

支撑本轮牛市的基本逻辑没有改变,大类资产配置持续转移,资金源源不断涌入股市,一旦决策层稳定住市场信心,未来牛市延续仍可期待。消费板块在牛市启动以来整体涨幅相对滞后,估值相对较低,补涨需求强烈,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消费板块业绩正在发生反转。消费板块有望站上下一阶段市场风口之上。

上海朱雀李华轮:估值水平利于后市反弹

近期一些低估值蓝筹也随市场调整到具备较强安全边际价位,展望三季度,宏观经济也有企稳迹象,稳定的总体大环境以及合理的估值水平都非常利于市场下跌后的反弹,并重新走向持续、健康的慢牛格局。看好低估值的价值蓝筹以及稳定增长的绩优股。

浙江敦和张志洲:恐慌杀跌创造价值投资机遇

长周期牛市过程中的中期调整基本上都会回测半年线,目前A股的主要大盘指数均已经完成了回测半年线,大盘指数的调整进入尾声。前期市场恐慌性的杀跌给价值投资者创造了难得的投资机遇。

景林资产蒋锦志:结构性泡沫需慢慢消化

上证指数在4000点附近,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已经非常合理;投资者尤其是过度杠杆交易的投资者或投机者,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风险教育;目前中国蓝筹股的总体估值水平较合理、不存在整体的泡沫,结构性泡沫需要慢慢去消化。

东方港湾但斌:市场从投机走向价值投资之路

这波调整是对过快上涨市场的一次修正,不会改变长期的牛市格局,估计这波调整后将走出慢牛行情,市场从投机走向价值投资之路。

==============================

DP : 大盘一度跌幅再次超过6%,上千家公司跌停,空方力量何其大,看盘面也不是散户所为,如此多的大空单到底来自何方? 

看了看很多中小创股票经过这轮连续性的几乎垂直式的下挫,已经跌破了年线,这已经远远超过了调整的范畴,主板跌破年线的也不少,不得不确认为股灾!

我已经没有资金参与多方阵营,只待明日分红资金到位。

在这种泥沙俱下的行情中,很多优质股票已经进入了价值投资估值安全区域,所以是再次布局的黄金时节。

shannon

Jul 2nd, 20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